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8.04.123
中学生篮球体育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朱凤杰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四道街第一中学 黑龙江五大连池 164199)
①
——以彭阳四中为例
摘 要:新课标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则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出发点。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新问题则是如何在响应新课标的要求同时,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以彭阳四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现场观察法以及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篮球课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分析数据的同时探讨有关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际。通过实践发现分层教学在彭阳四中的实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为其他初中体育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中学生 篮球 分层教学 实验研究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2(a)-0123-03
体育分层教学就是体育课程要围绕学生发展展开,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要明确每个同学都是有差异的,要关注这些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从而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实施分层教学在实施课程改革,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发展其个性,提高其身体素质的同时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对分层教学的研究虽然很多,但是具体的实验型文献仅占一小部分,通对篮球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在实验结束后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变化,篮球技术水平变化,从中找出差别。分析分层教学法在篮球课程中的影响,以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平测试,在实验结束后将两次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对于实验数据采用表格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1.2.4 问卷调查法
对彭阳四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86份,回收率93%,整理统计并分析问卷调查结果。
2 分析与讨论
2.1 学生对篮球体育课程的满意度调查
由表2可见,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对体育课程现状的满意程度基本无明显差异,然而在实验后,实验班学生满意百分比上升19.05%,不满意的学生所占百分比从25.36%下降至12.34%,持有不太满意的学生百分比下降6.03%;对照班学生在实验前后对篮球体育课的满意程度同样出现了明显变化,然而对照班学生对篮球课的满意程度是呈下降趋势的,持有满意意见的学生百分比从24.01%下降至20.98%,不太满意的学生百分比同样上升了1.29%,不满意的学生所占百分比上升0.74%。根据访谈法调查研究,实验班的学生普遍都很喜欢使用分层教学法上篮球课,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对照班的学生出现实验后对篮球课的满意程度相比较实验前有所下降,原因在于:大部分学生看到实验班学生通过分层教学上篮球课,觉得即新颖又符合自身需要,而本身原来的篮球课教学是一成不变的,而且篮球课上男生女生的积极性也不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调查结果。通过表2,同样可以看出,彭阳四中的学生对篮球课程现有的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并不高,这将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不能达到学生在篮球课上锻炼身体的目的,说明彭阳四中的体育课程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得到锻炼,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改革。2.2 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素质变化分析
试验结束后,将所得数据输入到SPSS软件中,得出结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彭阳四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初中一年级两个班和初中二年级两个班,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分别设两个实验班和两个对照班,试验时间为10周,实验期间参与实验的学生无任何伤病情况,参与实验的学生具体为实验班七年二班40人、八年五班46人;对照班七年六班42人、八年二班48人。这些参与受试的中学生平均年龄为14.8岁,受试学生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中国论文网、万方数据库和学校图书馆等工具查阅,对有初中体育、分层教学等相关关键词进行检索,查阅文献10余篇。通过对文献和书籍的阅读,基本了解本论文要点,为撰写本研究报告提供的理论基础。
1.2.2 实验法
试验期间对实验班级进行分层教学法,对照班则按照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常规教学。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和球技水
①作者简介:朱凤杰(1981,11—),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本科,一级体育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1232018年(第8卷)第04期
表1 参与实验的10名运动员基本情况
组别七年级实验组八年级实验组七年级对照组八年级对照组
身高(cm)
体重(kg)
年龄(岁) 12.56±0.913.73±1.712.45±1.113.78±1.6
实验班实验前实验班实验后对照班实验前对照班实验后
学校体育学
表2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实验前后对体育课满意对比表(%)
满意23.2142.2624.0120.98
不太满意51.4345.4051.0352.32
不满意25.3612.3425.9626.70
161.62±6.358.88±31.4163.23±4.959.68±23.5162.43±4.457.12±18.2163.58±2.960.09±14.8
表3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实验前后身体素质对比表
测试内容50m(s)立定跳远(cm)仰卧起坐(次/min)引体向上(个/min)
800m(s)1000m(s)
性别男女男女女男女男
实验班
人数4234423434423442
M±SD7.94±0.828.78±0.60199.20±25.20168.20±16.1033.53±6.195.72±3.30266.00±21.00267.10±28.20
人数5040504040504050
对照班
M±SD8.10±0.739.10±0.75184.9±15.7164.00±15.0030.00±4.203.10±2.90278.00±26.00286.00±28.90
t2.5832.6022.7922.9122.0922.2533.1983.901
P************
注:表格中,*表示<0.05,**表示<0.01。
表4 实验前后学生篮球技术水平测试结果对比表(s)
运球绕三角锥
实验班实验前实验班实验后对照班实验前对照班实验后
24.76±6.1219.20±4.6624.00±5.0323.60±5.20
半场运球投篮49.78±9.6443.68±9.1548.51±8.4948.42±8.79
实验班对照班组别
表5 实验前学生对篮球课的态度分析表(%)是否喜欢现今课程模式是6567
一般2020
否1513
课余时间是否愿意练习是4948
一般3235
否1917
是否愿意主动
练习是4348
一般3028
否2724
表6 实验后学生对篮球课的态度分析表(%)
组别实验班对照班
是否喜欢现今课程模式是8968
一般619
否513
课余时间是否愿意练习是8248
一般937
否915
是9346
是否愿意主动练习
一般429
否325
果,如表3所示,在本实验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测试内容有:50m跑、立定跳远、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和男生1000m跑以及女生800m跑。观察表3发现,在实验后实验班的学生各项测试指标皆有明显提高;以上数据表示,在为期10周的分层教学结束后,参与实验的学生体质皆有明显提高,对照班学生按照正常教学计划完成10周后,虽然体质情况表现出相对保持稳定的状态,但是却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由此证明,在篮球课程中,使用分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也就是说在体育课教学实践当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适当合理地采用分层教学法。
2.3 实验前后学生篮球技术水平成绩对比分析
实验开始前对所有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篮球基本技术测试,测试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运球绕三角锥,另一测试则为半场运球投篮(左右手运球),以上两种测试每人一次机会,按照《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进行技术评分并将结果记录在案。观察表4,将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的运球绕三角锥
的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发现P<0.05,表示实验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将对照班学生运球绕三角锥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后发现P>0.05,表示是两次测试结果并无明显差异。通过以上结果说明,通过分层教学法,学生的篮球技术有明显的提高,充分体现了分层教学法对学生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能够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有所提高,能够做到几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运动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出现学生在体育课上的两极分化的现象,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
2.4 学生对篮球课采用分层教学法的评价
通过对实验班进行分层教学实验后,发现学生在篮球课上都是自主地在运动场上活动,积极性也较高,还会主动邀请老师作为裁判出席他们自行组织的篮球比赛。观察表5,发现在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对篮球课的态度P>0.05,表示并无明显差异。将此数据与对学生访问的调查结果相结合发现,在实验之前学生对学校的篮球课的态度均出现并
(下转126页)
124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2018年(第8卷)第04期学校体育学
学生对啦啦操表现出兴趣的比例仅为37.5%。因此,可以判定,肢体语言对学生啦啦操兴趣的提升是有着显著效果的。
2.2.2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啦啦操动作姿态完成质量差异性分析
起初,参与本研究的两个班级学生在啦啦操动作姿态完成质量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别,这也是本对比研究得到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而在经过3个月啦啦操以肢体语言为区分的差异化教学后,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动作姿态完成质量上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实验班学生对啦啦操的动作完成质量出现了明显提升,能够非常准确地完成动作姿态的学生占比达到了50%,这部分学生的动作不仅准确大方,而且姿态相当优美,而同期对照班学生的比例仅仅为25%;同时,实验班学生能够准确地完成动作姿态的占比达到了83.3%,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啦啦操的动作要领并准确地完成技术动作,同期对照班学生的比例仅仅为59.4%。因此,可以判定,肢体语言对学生啦啦操动作姿态完成质量的提升是有着显著效果的。
2.2.3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啦啦操动作节奏把握差异性分析
肢体语言更有利于教师对啦啦操动作进行整体和分解的示范讲解,因而更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把握动作节奏,建立必要的动作节奏感,从而准确地把握各个动作之间
[4]
的快慢特征。实验班学生对啦啦操的动作节奏感把握是比较成功的,能够非常准确地把握动作节奏的学生占比达到了50%,这部分学生能够清楚地把握啦啦操的动作路线和过程,而同期对照班学生能达到相同水平的比例仅仅为(上接124页)
无意见的现象;而那些愿意利用课余时间练习的学生多半是男同学,原因在于个人喜欢篮球这项运动;愿意主动练习的学生,在喜欢篮球运动的基础上,多半是为了应对考试,并无兴趣之言。观察表6,发现在对实验班进行分层教学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对篮球课的态度在实验前后出现P<0.05,说明通过分层教学法,学生对篮球课的态度有所转变,在课上表现出乐此不疲的同时,更愿意主动去学习和练习,也愿意在课后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练习;通过调查学生对篮球课的态度发现,利用分层实验法,可以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将体育运动视为乐趣,从而达到影响学生产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分层教学法在能够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需要的同时,增加了趣味性,对学生来说更加有吸引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照顾到个别在体育运动上落后学生的心理情绪,从而达到在校园内开展体育课程让学生劳逸结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
37.5%;同时,实验班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动作节奏的占比
达到了80.0%,而同期对照班学生相同水平的比例仅仅为65.7%。因此,可以判定,肢体语言对学生啦啦操动作节奏的把握是有着显著效果的。
3 结语
啦啦操作为以身体运动为特征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直观的参照,而文字和口头语言显然无法发挥参照作用,再精准的语言不如肢体语言带来的示范效果明显。因此,啦啦操教学中,教师要用好用活肢体语言,培育学生对啦啦操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啦啦操动作完成的质量和对动作节奏感的把握,使啦啦操真正成为学校体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单舜.湖南省普通高校信息化啦啦操教学应用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4(57):109-110.[2] 崔晓春.啦啦操教学中教师肢体语言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12):60-61.
[3] 张芸.合作教学方式在普通高校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36-137.[4] 黄露.动作示范在啦啦操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J].时代教育,2017(4):42-43.
学习目标,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验班的学生对篮球课的态度有明显转变,实验后更愿意主动学校和练习篮球。
参考文献
[1] 舒刚民.篮球运动起源与本质的再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5):66-70.
[2] 李明达.对篮球运动本质、特征及规律的再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834-837.
[3] 任中华.分层教学对中学生学习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以上海市H中学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3.
[4] 张义建.对初中生体育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123-124.
3 结论
(1)学生对现有的篮球教学满意程度并不高,通过实施分层教学的实验班学生,实验后表示对篮球教学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说明原有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完全符合学生对篮球课的需求。
(2)通过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法,使班级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身体素质有明显提高,篮球相关专业技术较对照组也有明显提升。
(3)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制定不同的
126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