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量施肥对膜下滴灌花生产量与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作者:吕桂荣 程亮 曲杰 高建强 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8年第09期
摘要:为提高麦后花生肥料利用效率,減少肥料实际使用量,进行了膜下滴灌条件下减量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减量20%~30%施肥不影响荚果产量,只是降低收获期绿叶数;减量30%以内施肥,随着施肥量的降低肥料利用率提高。因此,麦茬花生滴灌条件下,减量20%~30%施肥不影响荚果产量而提高肥料利用率。
关键词:膜下滴灌;减量施肥;麦茬花生;肥料利用率;产量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8)09-0094-03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ertiliz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peanut after wheat and reduce the actual use of fertilizer, the reduced fertilization experiment were don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ulched drip irrig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ducing 20%~30% fertilization did not affect pod yield, only cut down the number of green leaves at harvest tim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fertilizer in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of fertilizer when reducing fertilizer within 30%. So,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ulched drip irrigation for wheat stubble peanut, reducing 20%~30% fertilizer did not affect pod yield but increased fertilizer utilization rate.
Keywords Mulched drip irrigation; Reducing fertilization; Wheat stubble peanuts; Fertilizer utilization rate; Yield
肥料对作物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过量或不合理施用化肥的现象普遍,易引发土壤酸化板结、肥料利用率偏低[1]、产品品质下降、成本增加、环境污染等,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2-4]。减量施肥在保证作物产量稳定的前提下,可以减少肥料投入而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研究表明,在蔬菜[5]、水稻[6]、水稻-小麦[7]、小麦-玉米[8]等作物和轮作体系中,适量减肥并没有引起产量显著变化,且改善作物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养分的环境损失和污染。受气候条件和土壤肥力等因素的影响,减量施肥效果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区域性差异[9,10]。滴灌具有节水、省肥、省工的优点,而滴灌施肥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定时定量供给作物水分和养分,充分发挥水肥的互作效应,提高水分、肥料的利用效率。关于花生减量施肥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本试验就减量施肥对花生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花生高效施肥、实现化肥零增长的目标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1 试验材料
供试花生品种为花育25号。试验用肥料为氮磷钾复混肥(18-18-18)、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7年6月至10月在菏泽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进行。土壤质地为壤土,地力均匀,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前茬作物小麦,生长良好。试验地耕层土壤理化性状见表1。 1.3 试验设计及方法
参照文献[11,12],试验设置5个施肥处理:处理Ⅰ,不施肥(对照);处理Ⅱ,普通施肥(以下均为666.7m2肥料用量,N 20 kg 、P2O5 8.0 kg 、K2O 6.5 kg);处理Ⅲ,减量20%施肥(N 16 kg、P2O5 6.4 kg、K2O 5.2 kg);处理Ⅳ,减量30%施肥(N 14 kg、P2O5 5.6 kg、K2O 4.5 kg);处理V,减量40%施肥(N 12 kg、P2O5 4.8 kg、K2O 3.9 kg)。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长5.50 m、宽2.42 m,小区面积13.3 m2。起垄双行种植,垄宽0.81 m,666.7m2播种密度10 000穴。6月3日播种,10月1日收获。普通施肥为沟施,减量施肥为滴灌。滴灌处理组采用膜下铺设迷宫式滴灌带方式,滴孔距离15 cm,配备施肥罐,保障生育期内水分与养分的供应。开花期与开花后20天分别进行滴灌补水,666.7m2灌水量均为15 m3。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收获时调查花生株高、侧枝长、单株结果数、有效果数、茎叶产量;自然晒干后称重测定荚果产量、籽粒产量、出仁率。
利用植物营养测定仪SY-S02-A,测定花生荚果、茎叶中氮、磷、钾含量;利用土壤养分水分速测仪TPY-7PC测定土壤中氮、磷、钾含量[13]。参照下列公式计算肥料利用效率[14]: 肥料利用率(%)=(施肥处理花生吸收养分量-不施肥处理花生吸收养分量)/施肥量×100。
1.5 数据处理
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和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试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表2可知,普通施肥处理Ⅱ与减量20%施肥处理Ⅲ、减量30%施肥处理Ⅳ之间,荚果产量较高且差异不显著,而减量40%施肥处理Ⅴ则产量显著降低。单株果数、有效果数、百果重和出仁率的调查结果和荚果产量具有类似趋势,即处理Ⅱ、Ⅲ、Ⅳ数值高,且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Ⅴ的数值显著降低,以不施肥处理Ⅰ产量及构成要素最低。因此,滴灌可以有效减少施肥量,普通施肥减量20%~30%不影响荚果产量,也未对产量构成要素产生显著影响。 2.2 不同施肥处理對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知,处理Ⅱ花生主茎最高,处理Ⅲ、Ⅳ次之,不施肥处理Ⅰ显著低于其它施肥处理;收获期绿叶数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即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Ⅳ>处理Ⅴ>处理Ⅰ,且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植株侧枝长、结果枝数、总分枝数变化趋势一致,处理Ⅱ、Ⅲ、Ⅳ数值较高,且三者间差异不显著。综上可知,施肥量影响花生主茎的发育,提高后期绿叶数,但总的来说,减量20%~30%施肥未影响侧枝长、结果枝数和总分枝数。 2.3 不同施肥处理肥料利用率分析
田间取样,调查分析了不同处理间花生荚果产量、茎叶产量、氮、磷、钾含量,结果见表4。通过对表4数据处理,得到不同处理花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计算不同处理的肥料利用率,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不施肥处理Ⅰ666.7m2吸收氮磷钾量分别为17.16、4.53、8.31 kg,不同施肥处理间氮磷钾的吸收存在差异,处理Ⅱ对氮素的吸收最多,处理Ⅲ、Ⅳ次之,处理Ⅰ最少,且差异显著;而对磷钾的吸收处理Ⅱ、Ⅲ、Ⅳ之间差异不显著。肥料利用率表现为,处理Ⅳ>处理Ⅲ>处理Ⅱ>处理Ⅴ。因此,在普通施肥与减量20%、减量30%施肥之间,增施肥料可以提高花生氮素的吸收量,对磷钾素的吸收影响不大;在减量30%以内,随着施肥量的降低,肥料利用率提高;减量40%时,肥料利用率反而降低。 3 小结
本研究结果表明,施肥有助于提高花生产量,滴灌可以有效减少施肥量,普通施肥减量20%~30%不影响荚果产量,也未对产量构成要素产生显著影响。收获期绿叶数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即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Ⅳ>处理Ⅴ>处理Ⅰ,施肥量影响花生主茎的发育,增加后期绿叶数,但总的来说,减量20%~30%施肥未影响花生侧枝长、结果枝数和总分枝数。肥料利用率表现为,处理Ⅳ>处理Ⅲ>处理Ⅱ>处理Ⅴ。因此,在普通施肥与减量20%、减量30%施肥处理之间,增施肥料可以提高花生氮素的吸收量,对磷钾素的吸收影响不大;在减量30%以内,随着施肥量的降低,肥料利用率提高;减量40%时,肥料利用率反而降低。 参 考 文 献:
[1] 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等.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土壤学报,2008,45(5):915-92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Ju X T,Xing G X,Chen X P,et al. Reducing environmental risk by improving N
management in intensive Chinese agricultural systems [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9,106:3041-3046.
[3] Zhang Y Q,Wen M X,Li X P,et al.Long-term fertilization causes excess supply and loss of phosphorus in purple paddy soil [J].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14,94:1175-1183.
[4] 刘金山,戴健,刘洋,等.过量施氮对旱地土壤碳、氮及供氮能力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1):112-120.
[5] 姚春霞,郭开秀,赵志辉,等.减量施肥对三种蔬菜硝酸盐含量、营养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0,24(4):153-156.
[6] 李小波,刘晓津,赖玉嫦,等.“薯-稻-稻”轮作模式下双季稻施肥减量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6,37(10):1877-1881.
[7] 张均华,刘建立,张佳宝,等.施氮量对稻麦干物质转运及氮肥利用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0,36(10):1736-1742.
[8] 刘学军,巨晓棠,张福锁.减量施氮对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中氮肥利用与平衡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3):458-462.
[9] 叶优良,韩燕来,谭金芳,等.中国小麦生产与化肥施用状况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7,27(1):127-133.
[10] 范明生,樊红柱,吕世华,等.西南地区水旱轮作系统养分管理存在问题分析与管理策略建议[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6):1564-1568.
[11] 丁红,张智猛,康涛,等.花后膜下滴灌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花生学报,2014,43(3):37-41.
[12] 袁志发,贠海燕.试验设计与分析[M].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13] 李洪斌,张杨珠,黄运湘,等.不同施肥条件对烟草施肥效应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3(13):48-52.
[14] 赵萍萍,王宏庭,郭军玲,等.氮肥用量对夏玉米产量、收益、农学效率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1):43-46,8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