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有效、快速、便捷、公正合理的政风
——关于对规划部门职能整改的思考
有关对策(思考)及建议
通过深入分析,我们感到,虽然我们近几年在规划建设方面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工作基础还不够扎实,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应对能力还不强,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还未及时跟上。要持续深入地做好规划建设工作,必须从个案处理中深入挖掘面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体制机制瓶颈,积极提出针对性措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保持规划建设稳固发展。为此,我局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下一步的规划系统规划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对策思路:
一、进一步提升规划审批和批后管理水平
加强规划审批的前瞻性研究,积极优化完善市工程建设领域信息采集系统平台,进一步优化规划审批流程,加强针对性业务培训,规范审批业务要求,努力提升规划审批的科学性,提高规划审批效率。跨前一步做好规划监督检查工作,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发放前的审批阶段,提前与建设单位联系,使规划监督检查“由批后管理”向“批前服务”延伸,并主动牵头相关部门帮助建设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针对规划工作中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对涉及民生的住房、教育、医疗、出行、小区商业等方面的问题,将与相关部门、社区加强沟通协调,积极配合做好规划相关工作。
二、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强化科室责任
新科室成立后,我局积极贯彻落实县政府的要求,推动规划审批工作重心下移,目前大部分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已经由相关科室具体实施,以2010年为例,共核发建设项目“两证”49件,全年共核准建筑面积119.49万平方米,其中综合二科、综合三科分别占到65%和25%。下级科室部门作为规划局工作职能的延伸,我局对各科室规划审批工作的指导监督必须跟上,但各科室内部对规划审批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也需要加强。为此,提出如下设想:一是建立谁审批谁负责的机制。明确各科室在规划系统规划建设建设中的责任,由审批科室对审批过程及审批结果引发的意见、投诉、信访、诉讼等事项负责进行处理和改进。二是建立针对性测评机制。关键是要通过这种方法,逐步建立起对各科室规划建设建设的责任机制。
三、建立定期沟通及交叉互评机制
(1)是建立我局与县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的定期沟通机制。通过这种形式,定期通报情况,交流想法,形成推动县规划系统规划建设建设的合力。
(2)是建立与行政相对人的定期沟通机制。由我局与各科室分别邀请行政相对人,就规划审批工作进行跟踪访问,征求意见建议,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审批效率。
(3)是建立各审批科室的交叉互评机制。一方面,由我局组织,邀请县效能办进行指导,每个季度在各科室之间开展交叉互评,请服务对象进行测评打分。另一方面,我局内部也进行交叉互评,互相监督、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四、进一步做好规划职能的社会宣传
从目前来看,企业和老百姓对规划工作的具体职能和专业性尚缺乏充分认识,往往将涉及建设、环保、土地等方面的问题,或者一些涉及全局性的问题,都视作规划工作的范畴,直接影响到对规划工作的判断和测评结果,企业、老百姓尤其是测评对象对规划工作的了解亟需加强。为此,我局将进一步加大规划宣传力度,通过编制规划工作告知书的形式,向企业和老百姓宣传规划的具体职能。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做好规划进社区的工作,将规划知识直接送到居民身边,进一步提升整个社会对规划职能和规划知识的知晓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