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外聘体育教练员的二元思考
作者:王德刚
来源:《体育师友》2011年第01期
随着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和运动水平及竞赛成绩的不断提高,校际间的竞争不断增强,体育教师的运动训练能力逐步成为制约竞赛成绩提升的重要因素。当竞赛成绩无法达到预期时,通过外聘课余体育训练教练员来提升训练水平纳入了很多校长的思考范畴,一些勇于拓展的校长早已经将其付诸于实践。这些学校由于在短期内体育竞赛量化指标提升明显,外聘教练这一做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校长接受和采纳。
对于这一现象,我认为学校应客观地思考和对待,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还要考虑可能存在的消极面。只有妥善处置和利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和繁荣。
一、外聘教练员所带来的积极一面
1 促进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活动和竞赛成绩的提高
由于学校外聘教练员的目的性比较明确,就是希望通过高水平的教练员来提升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竞赛成绩。在教练员的聘请过程中,学校往往经过了一定的考察和选择,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从各级各类运动训练队和体育运动学校的教练员队伍,甚至是现役和退役队员中物色教练人选。他们所采用和接触的先进务实的训练理念、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聘请教练员的训练层次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从而保证了竞赛成绩的提高。
2 促进了体育教师课余体育训练能力的提高
外聘教练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部分体育教师安于现状的心态,坚定了体育教师努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决心,加快了他们的学习脚步。在这样的心理准备下,体育教师会通过积极的努力和学习,去不断地缩小自身业务能力与学校对运动训练水平期望之间的差距,来换取自身价值和地位更大认可。而直接从外聘教练那里学习自己最迫切需求的运动训练理念和方法,无疑是最直接、最便利的方式之一。所以,外聘教练将直接或者间接地促进体育教师课余体育训练能力的提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有利于整合师资,促进交流
外聘教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体育师资不足的现象。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体育课时的增加,对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很多学校专职体育教师配备滞后,在这样的情况下,既要保证课堂教学的高质量还要保证体育训练的高水平,令很多体育教师捉襟见肘、疲于应付。外聘教练则缓解了体育教师在体育训练上的压力,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上。与外聘教练之间的业务往来,为以后的交流学习搭建了桥梁,在体育人才的发现、培养和输送上具有一定的便利。
二、外聘教练员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
1 学校教育经费的额外支出
外聘教练必然会带来相关的费用支出,比如训练费、交通费、招待费等等,有些外聘教练员甚至还要与学校约定竞赛奖金和补贴。这对于学校相对固定和紧张的教育经费来讲,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 教育风险加大
在聘请教练的过程中,很多学校与教练之间不签订任何的书面合同或协议,仅仅是口头约定,这增加了学校管理和约束外聘教练员相关训练和比赛活动的难度。对于训练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队员伤害事故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一旦发生意外必将造成责任认定的难度,与专职教师相比较而言,外聘教练员增加了教育风险。
3 教师专业素养的退步
专职体育教师如果不是将外聘教练员这一行为当作学习的动力和机会,而是如释重负、高枕无忧的享清闲,那么必然会造成专职教师专业素养的退步和缺失,使学校和教师越来越依靠外聘教练甚至是外援队员来提升训练水平。
4 水土不服,缺乏针对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学历未必会是高能力,高水平未必会取得好成绩”。由于很多外聘教练员长期在专业队面向高水平的运动员开展训练工作,他们的训练方式方法往往是针对具有较高训练层次的队员,这对于基层学校良莠不齐甚至是整体偏低的训练状况,训练方法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很多先进的、要求较高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因学生无法接受而不能采用,既造成了高端训练资源的浪费,又容易使学生失去课余体育训练的热情和信心。
5 急功近利,忽视运动员的梯度培养
外聘教练员对学校聘请自己的目的往往理解为快速提升训练水平和竞赛成绩。由于的不确定性,外聘教练员的时间长短往往是相对随机的,如果竞赛成绩不理想可能随时中止聘请。所以,外聘教练员的选材和训练基本上都存在一定急功近利心理,忽视运动员梯队的培养,这对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健康有序地发展是不利的。
三、学校对于外聘教练员应审时度势,三思而后行
外聘体育教练员,既不应该一棒子打死,也不应该一哄而上。关键是学校要明确自己外聘教练员的目的意义,在相关的制度保障下根据学校实际,审时度势,三思而后行。
外聘教练员不应该是学校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而应该把这一活动视为直接提升训练水平和教师训练能力的机会。它甚至是一次教师在岗在职的校本培训,教师在消化吸收外聘教练的先进经验后针对学校自身特点进行创新和本土化,通过专职教师素养的提升来最终实现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水平的提高,由外聘教练员所带来的竞赛成绩的提高只是这一学习活动的副产品和试验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