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6 l方汝棵索 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孥少珍 导学案是指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由教 学生深度感知文章内容。 开展课堂交流,应用导学案进行归纳总结。课 堂展示和交流是导学案教学法的重要环节。通过 组织学习小组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进一步引导学 生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和思想情感,进而对文章内 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能够充分吸收文章精华, 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 书屋》的学习中,在课堂交流展示环节,围绕文章 对于百草园的景色和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描写, 让学习小组分别发表看法,指出二者之间有什么 师设计、学生参与,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构建 有效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案。作为新课程理念下有 效教学设计的产物,将导学案应用于语文教学实 践中,可以让学生形成自己对文本的思考和理解, 进而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问题开展探究学习。本文 认为,应用导学案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 方面人手: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应用导学案激发学生思 考。导学案是学生开展课前预习的依据。教师在编 写导学案时,应将所学知识内容清晰、条理地展示 给学生,使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形成初步的感知和 理解。首先,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关注学生 相同点和不同点,作者对于二者分别表达了什么 样的思想情感。学习小组分别总结出自己的观点, 有的小组认为,百草园留下了作者很多关于童年 生活乐趣的美好回忆,而三味书屋的生活比较枯 燥呆板;有的小组则认为,二者都有乐趣存在,但 又有很多不同。针对学生的观点,教师再引导学生 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 个维度的发展。其次,明确指出重难点内容,让学 生能够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第三,导学案要注重 设疑质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通过查阅工具书 、 进行深入分析,体会作者对于美好童年生活的留 恋,品味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学习的思 想情感。 ‘ 布置课后作业,应用导学案巩固反思。由于课 堂学习时间有限,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还需要进 一课外资料等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例如,学习《从百 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在预习案中为学生标注出生 字词,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学习,然后 结合文章内容为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文章的作者 及其作品、题材是什么?文章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情 感?文章作者鲁迅对三味书屋先生的看法是怎样 的?文中描写百草园为什么插入美女蛇的故事?通 过设置这些问题,能够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文 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应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合 学案融入学习过程,开展自主探究活动。首先教师 要通过问题导人、情境设置等手段引导学生融入 学习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感知文章内容,然后 步的通过课后练习进行巩固。通过设计相关练 习和作业,让学生回忆课堂学习的内容,针对作业 进行反思和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和记忆,巩固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教师也要根据 加以改进,不断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针对《从百 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在导学案中设计了如下问 内容,从而实现对文章的有效预习,为课堂探究学 学生的作业反馈,及时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 作探究。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借助导 题:对重点词语如乍暖还寒、扶疏摇曳、植被华夏 等进行解释;文章中在描写景色时用了哪些修辞 手法?指出这些句子,并说明作用;解析重点语句 的含义。通过完成这些作业,学生能够回顾文章内 应用导学案开展语文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 通过组织学习小组自主活动,划分文章层次,品味 容,从文章中吸收更多的营养。 文章语言,分析文章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入探究学 习。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 要充分发挥导学案导学、 中,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鲁迅的照片和浙江 究学习。作为语文教师,绍兴鲁迅故居的图片,通过这种直观的形式引入 课堂内容。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以学习 导思作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 发展,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李少珍,海南海口市龙华区教学研究室教师。 小组为单位朗读课文,通过阅读每个学习小组总 结出各自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看法,进一步通 过划分文章层次。探究不同段落的内容、涵义,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