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素养
摘要:初中时期的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应该抓住机会,引导学生了解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让学生在成长阶段拥有对事物对错的辨识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在课程中融入生活元素,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学生;法治素养
引言:现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有了新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体的作用。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也处在主体地位,因此这门课的正常开展要求学生要积极主动的去接受这门课程的信息。但因为学生处于初中阶段,不具备成熟的价值观念,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要加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意义
在初中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为了规范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行为,提高学生的素养,就目前社会发展来看,大家会更加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而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并且能够起到指导学生行为规范的作用。并且在这个时代来说,信息比较繁杂,网络十分发达,学生通过应用一些,互联网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但由于初中生的价值观念还不成熟,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判断力,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初中加强学生法治素养培养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明白是非对错,可以避免学生因受不良信息影响而走上歧路。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学生法律知识储备不足
目前许多初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他们在学习道德与法治时对于许多法律知识并不清楚也不了解,导致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的难度提升。因为在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普遍觉得学生年龄过小,并不觉得传输法律知识是正确的,因此学生在小学阶段时对于法律知识的基础几乎为零,这就导致在初中时由于学生法律知识储备不足,导致课堂教学的难度较大。
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育的时候,都会依据教材的内容来进行讲解,但是教材内容是基于学生具有一定法律基础的情况下来进行编写的,因此教材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造成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抵触情绪,导致课堂效率不高,学生的接受度也不高。并且因为初中学生教学任务,学习压力大,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这就导致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难度增加。
2.教师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过于单一
大多数的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候,还是采用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但因为都是基于教材来进行的,并且学生的法律素养不高,知识储备能力不够,很多时候这种机械式的灌输导致学生对于很多知识无法理解,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的难度增加,并且因为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也就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也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是学习兴趣下降。因此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已经不适合运用传统的教育学方法,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趣味课堂,用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来对法律知识进行简单的讲,对于课程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程的内容。
3.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足
就现在的教学现状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老师并不是专业的教师。因此在一些法律内容的理解上也会有不足之处,这就导致了在给学生进行讲解时讲解的不到位,学生也是一知半解,教师也是一知半解,这样会导致学生觉得这门课程十分的枯燥无聊并且难以理解,会造成学生对课程的抵触,并且有些教师在
进行教学时,可能不会进行太多的讲解,只会让学生机械的进行背诵就更加导致学生的抵触情绪。
4.法律知识难以与现实相结合
虽然现在学生的法律适用有普遍的提高,法律知识也会相较于过去而言,储备比较多,但是由于初中学生年龄以及阅历的局限性,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并不能熟练的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他们对于法律的了解仅限于书本,没有办法与实际相结合,并且由于教师也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照本宣科,也没有办法与实际相结合,会导致学生具有书本知识,但无法进行实际应用,在面对一些伤害自己的行为是没有办法及时运用法治的观念来保护自己。比如说在学生时代,尤其是初中时代,校园霸凌是比较大的隐患,在学生遭受到校园霸凌时,他们往往是忍气吞声,不敢声张,完全没有办法运用自己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
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的法治素养培养策略 1.对教材中的法治资源进行充分挖掘
初中生的教材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比较人性化的,比较贴合于初中生的实际水平的,因此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治资源,来对学生进行讲解。比如说教材中的许多实例就非常的贴近于生活实际,可以对这些实例进行更加详细明确的解答,来让学生充分了解其中蕴含的法律知识,这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对教材的掌握度更加高,并且对于相关的法律知识具有详细的了解与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对学生进行更大程度上的讲解。目前教师在对教材进行讲解时,还可以采用当地所发生的一些实例来进行补充,使校本知识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会更加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
2.注重对课堂教学方法的合理优化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浓郁,更加适合学生集中精力来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并不完全在课本中,很多时候也会在实际生活中有应用,因此教师在进行这一类知识的讲述时,不能只按照课
本进行讲述,也应当补充一些当地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深切体会与书本与实际相结合。并且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述的时候,还可以采用一些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进行分组学习的教学方法来增加学生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对于课堂更加的有兴趣有期待。
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以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来呈现相应的法律内容,让学生对于这些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认知度,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有些同学是演法律的执行者,有一些同学演违法犯罪者,让他们深刻体悟法律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更好的理解知识。
3.提高教师的专业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中的部分阻碍也与教师的专业度有关,学校在开展这门课程时,应当考虑到这一点,来聘请一些专业度较高的教师来进行讲解,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这些知识更加的清晰明了。教师的专业度提高之后,学生会因为崇敬之情从而提高学习热情。一个好的教师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因此学校更应该在教师的专业度上下功夫,当然也可以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度。
4.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仅仅是学习课堂的知识,不能在实践中进行应用,那么这个知识只是一个刻板的书本知识,并没有办法对学生产生多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应该基于课本知识,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充分运用、学习道德与法律知识,进而学生会获得更加深刻的时间体验,从而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结束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展,需要教师与学生倾力配合。为了让这门学科可以正常开展,并且能够更大程度上提高学习的学习热情,教师与学生都需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只能在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才能更好的开展道德与法治,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晏丽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策略[J].新校园,2018(3):90.
[2]郭继荣.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2):56.
[3]李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6):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