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层建筑火灾成因及预防对策分析

高层建筑火灾成因及预防对策分析

来源:榕意旅游网
陈景来:高层建筑火灾成因及预防对策分析 149 高层建 同 主 筑火灾 成因及预防对策分析 陈景来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消防支队.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但由于高层建筑构 造复杂,功能多样,极其容易引起重特大火灾。本文以杜绝高层建筑火灾为目的,针对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进行 阐述,分析高层建筑火灾原因,从技术和管理层面入手,提出相应的消防安全对策。 【关键词】 高层建筑火灾原因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7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6864(2014)02-0149—0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全面进入改革开放,经济建 设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作为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全国各 地高层建筑特别是超高层建筑大量增加,但随之而来的消 防安全问题也相应出现,甚至出现重特大火灾事故。因此, 果封闭楼梯间未及时封闭,烟气快速流动到室内疏散楼梯 间内,顺楼梯间向上流动,影响逃生视线,加之高层建筑物 内的人员在火灾发生时情绪容易失控,产生慌乱、盲目、从 众等心理作用,非常容易发生件。 1.3火灾扑救难度增加 全面分析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成因,针对火灾成因提出相 应的消防安全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1 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 1.1 火灾蔓延途径多,极易形成立体火灾 随着我国各级对消防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各地消 防部门均配置城市主战车和举高消防车,但由于经济条件 所限,配置的城市主战车和举高消防车根本满足不了高层 建筑扑救火灾的需要,甚至个别地区还未配备城市主战车 (1) 容易产生烟囱效应。高层建筑中普遍设有楼梯 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排气道,如果未按要求进 行竖向防火分隔,发生火灾时产生的火焰、烟气将从楼梯 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排气道向上蔓延,产生烟 囱效应,形成立体燃烧。 (2) 可燃材料集中,燃烧猛烈。高层建筑特别是高层 居住建筑采用大量的可燃材料装修,也是造成火灾迅速蔓 延扩大的一个主要原因。装修后火灾荷载增加,万一发生 火灾,极易蔓延,失去控制,造成重特大火灾。 (3) 风力影响不可或缺。根据科学测量和气象资料 记载,在高层建筑区,在lOm高度处,风速为5m/s,相当于3 级风;在60m高度处,风速为12.5m/s,相当于6级风;在 和举高消防车。消防部门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时主要靠楼梯 和消防电梯。消防人员到达着火的楼层后,由于消防人员 还要携带必要的器材,体力消耗严重,影nl ̄l,救效果。加之 火灾发生后,一般整个高层建筑都停电,加之火灾时产生的 浓烟大,室内能见度降低,也严重影响灭火战斗救援行动。 再有,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玻璃首先炸裂,建筑构件、外墙 装修材料、广告牌坠落,威胁消防人员和群众的生命安全。 2高层建筑火灾原因分类 2.1 电气线路、设备使用不当 高层建筑用电量大,设备多,电气线路遍布整个高层建 筑。由于建设单位追求美观,通常会将大量电线进行隐藏 式铺设,一般会选择隐藏在吊顶和装饰墙内,且不按规定进 行穿管保护。电气火灾发生的原因分为电气线路短路、过 负荷、接触不良、断路、漏电、配电盘故障、电器设备故障、电 加热器具等原因。如9月11日18时42分,某市一五星级 酒店楼顶因室外装饰灯电气故障起火。 2.2生产、生活用火不慎 90m的高度处,风速为15m/秒,相当于7级风。由此可见, 风速与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成正比。因此,必须考虑气象 条件对高层建筑火势蔓延的影响,如果两栋或多栋高层建 筑建筑间距不足,极易引燃其他建筑物。 1.2极易造成群死群伤 (1) 高层建筑垂直距离长。高层建筑层数多,垂直距 离长,高度均高过24m或层数超过10层,个别超高层达到 上百米,个别建筑达到600m。而高层建筑物火灾从初期阶 段到猛烈燃烧阶段只需5rain左右,高层建筑从顶层疏散到 地面或其它安全场所的时间长,而且需要疏散的人员数量 大,需要几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疏散时间。如果不能及 时疏散,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 疏散困难。高层建筑内停留人员多,在发生火灾 事故时,由于高层建筑电梯停止使用,人员在疏散逃生时全 部集中在室内楼梯间,短时间内人员大量聚集,如果没有统 一生产、生活用火不慎是火灾中最常见的原因,占全部火 灾总数的5成。高层建筑楼内的居民使用明火、儿童玩火、 厨房用火、天然气泄漏遇明火等情况都会导致火灾,严重的 还会引起爆炸事故。例如:2009年11月30日3时28分,某 市一商城发生火灾。该建筑为27层综合楼,其中1至4层 是商场,5至7层是样品展示厅,8层以上是写字楼。火灾造 成3、4、5层中庭周围局部过火,过火面积2987m ,受灾业户 233户,无人员伤亡。经消防部门认定,火灾原因为人纵火。 2.3消防设施不到位、消防意识淡薄 的组织指挥,非常容易发生故;加之发生火灾时如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扑救主要依靠高层建筑中本身配 150 低温建筑技术 2014年第2期(总第188期) 置的消防设施。由于建筑消防设施安装公司技术力量不足, 在消防设施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未按质量要求施工,部分消 各项功能的要求,将安全防火放在首位,应着重考虑以下几 个方面:消防安全布局要合理,设计理念要清晰;严格划分 防设施质量性能差、功能不全,甚至完全不起作用。 2.4可燃材料装修降低建筑物耐火等级 大多建筑开发商会选择用易燃的胶质材料来填充帷幕 式大楼的各楼层地板与帷幕墙之间的空隙,有的甚至采用 疏散楼梯间和防火分区;高层建筑各构件要有足够的耐火 极限;消防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要经过计算,合理设计;要根 据保护对象的特点和要求,综合考虑建筑物的规模、火灾载 荷、危险性、事故后果及疏散和扑救的难易程度,配备各种 消防设施,并试图开发智能化的火灾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 塑料、聚合塑料等高分子材料进行填充,导致火灾发生时不 仅不会起到防火作用,反而在发生火灾时产生有毒气体,严 以形成一种智能火灾监控与消防系统;做好高层建筑消防 重妨碍了消防队员的救援行动。 2.5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措施不得力 (1) 工地使用临时线路,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许多 建筑工地在施工期间经常使用电焊、气焊,但施工的电焊 工、气焊工操作时在容易引起火灾的场所不办理动火审批 手续,也不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甚至个别人员无证上岗操 作,极易引发火灾。其次,施工工地、工人临时宿舍区、办公 区等可燃、易燃物较多,经常出现违章用电,易造成火灾。 (2) 可燃材料搭建临时用房,防护措施不到位。在工 地检查中,经常可以发现一些施工单位使用早已明令禁止 的泡沫夹芯板搭建临时用房,如办公室、宿舍等,而泡沫夹 芯板易燃难救,极易酿工地活动板房火灾。另外,工地易 燃、可燃材料多,火灾蔓延速度快,在施工期间还要进行构 件加工,如焊接气割等频繁的生产用火,如果疏于管理,极 易造成火灾事故。例如:2008年10月9日16时许,东北某 市一在建工程工地因工人进行电焊操作时,高温电弧引燃 建筑外墙聚氨脂硬发泡保温层发生火灾,过火面积2000平 方米,造成直接财产损失217.3万元。2009年8月2日10 时43分,东北某市一医院在建工程施工现场(地上18层,地 下3层),因二层工作人员吸烟后随意丢弃烟头,未熄灭的 烟头沿楼板管道预留孔洞顺落到一层现场堆放的挤塑苯板 材料堆上,引燃挤塑苯板材料引发火灾。 3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1) 消防部门提前介入,杜绝遗留先天性火灾隐患。 高层建筑建设单位应严格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履行自身职责。消防部门在履行消防行政许可时,严 格执行消防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标准,切实做好消防设计 审核、施工现场监管、消防验收,防止高层建筑在投入使用 前就产生消防安全隐患。消防部门在作出行政许可前,主 要是审查设计单位设计图纸是否满足消防法律法规、规范、 技术标准,对不满足消防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标准,消防部 门及时通知设计单位整改;消防部门还应监督高层建筑施 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并应保证施工现场的 消防安全。在消防验收时,消防部门审查建设单位上报内 业资料是否完整,还应在验收现场开展抽查测试,检查现场 是否按图施工,还应检查消防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在 公众聚集场所开业前,消防部门还应进行开业前消防安全 检查,符合开业条件,发放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方可开业。 (2) 设计单位认真做好防火设计,完善配套消防设 施。高层建筑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高规》的要求,认真做 好防火设计工作,同时结合所建高层建筑的使用性质做好 用水量设计,保障发生火灾时有足够的蓄水量,起到及时扑 灭初期火灾的作用;室内装修尽量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减 少可燃物的数量,提高安全指数。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要从前期设计、中期施工、后期验收后投入使用等方面贯彻 消防安全工作,才能够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消除 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隐患,减少火灾所造成的损失。 (3) 落实责任主体,明确管理责任。完善消防安全管 理并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在高层建筑在落成后应及时配备 相应完善的消防设施,注重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并设专人 对消防设施及器材经常维护保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 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人,将责任落实的落实到人,让消防 安全防火责任人时时提高警惕,增强其危机意识与责任意 识。管理人员应牢固树立防火意识,改变以往的工作推诿 心理,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在岗位上或者明显位置应 贴有消防安全警示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建立完善 的督导机制,做好周期性的督促和检查工作,对工作人员进 行提醒与警示。 4结语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高层建筑会越来越多, 建筑高度也在不断刷新,与之俱来的消防管理工作也将越 来越繁重,我们要正确的认识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客观地 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切实预 防和消除火险隐患,才能遏制和杜绝群死群伤等重特大恶 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邢志祥,高文莉,诸德志,唐永.高层建筑火灾救援力量研究 [J].中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8):65—66. [2]张益民,李来保.高层建筑火灾固定消防设施应用分析[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4):43—44. [3 3 眷,翁发禄,唐敏康.基于突变理论的高层建筑火灾安全 综合评价[J].建筑科学,2012,23(1):32—33. [4]张培红,汪侃,王淞.高层建筑疏散楼梯间前室送风口高度对 火灾烟气控制的影响[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27(6):21—22. [5]2007年一2011年全国火灾调查案例选编[Z].中国科学技术 出版社,2013:3. [收稿日期】2013一l1—19 [作者简介]陈景来(1968一),男,河北抚宁人,火灾调查工程师, 从事火灾调查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