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城的光(散文·外一篇)

来源:榕意旅游网
1S4 嚷青春行 (散文・外一篇) 古城的光 口段路晨 当我们有可能离开一个地方时,总会念 起那里的好。一度,我想过离开西安,只因追 逐所爱的人。 我的家乡在距离西安100多公里的小镇, J LU,J-的我没有地域概念,每次看天气预报,唯 独关注首II ̄IE京的天气,妈妈说,我们要看西 安的,因为西安离我们家近。虽然近,但至我 上大学前,每年来西安的次数也是极少的几次。 印象中最早的一次,是在幼儿园时陪妈妈来西 安学习。 我们住在小雁塔附近的旅馆里,因为天 黑才到住所,看不到妈妈说过的小雁塔。初来 外地的我掩不住兴奋,妈妈哄我早点睡觉,明 天一早就能见到小雁塔长什么样子了。那年, 我三岁,第一次听说西安的大雁塔glJD雁塔, 不由十分好奇这两个有趣的名字。我问妈妈: “是不是大雁塔是大燕子的家,小雁塔是小燕 子的家?它们离得远吗?”妈妈笑说,应该是 有燕子在那里筑巢吧,又说长大后你就知道了。 清早迷迷糊糊地被叫醒,妈妈拉开窗帘, 指着窗外说:“路路快看,那就是小雁塔。”我 揉揉眼睛俯下身子朝上看,土色的砖瓦一层一 层地垒起,每层边缘都有一个小沿,没想到小 雁塔居然有这么多层。我心想,这得住多少只 小燕子啊! 上学后从课本中得知,西安是十三个王 朝的建都之地,又被称作“古城”,这里有大 雁塔、小雁塔、钟鼓楼、古城墙……之后关于 古城的记忆,就到了每年几度的集中采购。刚 上初中一年级的那年冬天,爸爸陪我去西安领 奖,我极不情愿地在南门外留影,心想西安离 我很近,以后有的是机会来。 明明年少却总认为自己是大人的我在那 个特定的时期里产生了极大的不自信,来自对 家庭地域的不自信。然而,我冥冥中认为,以 后我一定能够跻身大城市,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高考报志愿,还是实际地选择了离家近 的西北大学。2007年仲夏,爸妈提着大包小 包的行李送我去西安读书。地处终南山下的新 校区远离了城市的繁华,而我始终希望把学校 生活当成是在旅游,只盼着假期回到我的家, 回I!III1个夜晚唯有路灯、静悄悄的小镇。 那时,每每从家回来,下了火车,我独 自一人坐在公交车上。看着车窗 ̄II!i]II明亮起 来的炫目灯光,都市的夜生活才iNIII拉开帷幕, 我没有多少欢愉的感觉,更多是来自夜幕降临 的恐惧,恐惧着种种不安全的事情发生。 直到走向工作岗位,我依然延续着上大 学时的习惯。下班匆匆回到宿舍,很少在夜色 中停留。即使城市里的霓虹灯多么绚烂,我渴 望的,也只是属于家的温馨灯火。于是,我愿 意放下在西安积累了近六年的资源,去成全自 己的爱情。我舍不得离开,但也无奈一一就算 西安再好,可是这里没有我的家。 爸爸说,他现在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年 没有坚持调到西安工作。如果当年他来到西安, 尽管开始几年苦一点,但至少我们在这个城市 有自己的家,至少不用隔着百余公里每天担心 着女儿独自乘车、倒车的一个小时车程,至少 能够为我准备热腾腾的饭菜而不用孤零零地 回到架子床组成的宿舍。他心疼一个女孩子在 异乡独自打拼,承担着他本该承担的任务。爸 爸每当提起这些,就十分动情。其实,我理解 他当年的处境,肩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 时代的局限,那时的人又怎知后来交通会发展 到如此便利的程度呢? 我开始设想离开这座城市,今天的一切 都将成为记忆,哪怕是上下班途中再熟悉不过 的风景。每当天色暗下来,我开始仔细地打量 这座古城,尽力想把这熟悉的一切都深深地刻 在我的脑海里。 没想到,我好不容易坚定的决心,换来 了他害怕担负未来的躲闪。的确,他也不敢保 证我今后是否会后悔,就像我担心他来到我的 城市舍弃自己的全部从零开始一样。我很失望, 随之而来的是继续在这个城市生活下去的烦 恼。如果按爸爸原先的打算,我就得在那个没 有阳光的宿舍里等待着一个男人带我步入新 生活。然后等我结婚,爸妈给我一笔钱,让我 风风光光地出嫁。可是,年龄的增长带来了心 态的变化,住在宿舍一年两年可以,那么五年 十年呢? 有天我与爸爸争吵,爸说宿舍只是一个 过渡,我不可能在宿舍住那么久。我说,自己 准备月供房子,无论你们支持与否,只为在这 座城市有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窝。那天正值去省 作协取会员证的路上,我激动地与他争论,直 到满脸汗水挂了电话,这才气冲冲地上了作协 的办公楼。办事员让我留下通讯地址,我留了 单位的。她说:“最好留家里的地址,你如果 换单位了怎么办?”我没看她,淡淡地说了句: “我没家,换单位我会告诉你们的。”人家好心 的一句话被我看成是无比羞辱与讽刺,然而, 她怎么会了解我当时的心态呢? 有多少外地来的孩子和我一样,毕业后 离开家寄居在陌生的城市里,拿着2000元上 下的工资,有的住在宿舍,有的住在城中村, 有的和人合租单元房,好一点的公寓楼一个月 的租金都在1500元左右,除非家里支援,否 则很难在西安生存,更别提攒钱了。与此同时, 外来务工人员也涌入这座城市,或许为了这里 相对高的薪水、或许为了更多的机会,更为了 小说・古城的光J 13.5; 让自己的家人后代在这个硬件设施齐备的都 市中乐享生活。面对城市中鳞次栉比的高楼大 厦和逐年攀升的房价,从零开始的年轻人和抛 却农村生活的打工者需要多少年的积累才能 拥有自己的家,也许,过渡、凑合、吃苦,总 是有尽头的。 后来我才知道,家人曾经支持的背后其 实包含着家族即将离散的泪水,姥姥姥爷甚至 想到今后靠不上我们而不得不去敬老院度过 晚年。周末回去看他们,我坐在沙发上,说了句: “我不走了。”姥爷明白了,握着我的手,微笑 着应了声:“好!”吃饭的时候,他说:“当时 听说路路要走,我和她姥姥难过了……”坐在 一旁的姥姥开始擦眼泪,我的泪水也涌了出来。 原来我一人的决定,竟牵动全家人的心。 西安,这个我生活了六年的地方,从陌 生至熟悉,再到难以割舍。更重要的,这里有 我的亲人、朋友和我的事业,更是我梦想的巢。 举全家之力,我终于在西安有了自己的 家,我比同龄的异乡人幸运。周末,我蹲在地 上用抹布一点一点地擦完地板,光着脚坐在地 上,看着那盏伴我走过六年光阴的台灯,有种 别样的幸福感。 某个夜晚回家,走在繁华的街头,胳膊 下夹着一个装裱好的画框,看着几年前不曾注 意的在广场中起舞的人群,我不由得上扬了嘴 角。回忆起两年前也是类似的情景,我抱着一 面镜子下了公交车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一路生 怕磕碰,小心翼翼地只顾保护着那面镜子,在 夜色中匆匆而过。 我夹着画框穿过马路,妈妈打电话问我 是否到家,我拿着手机,仰起头,远远望着家 的方向,在周围家属楼灯光的映衬下,我的心 也温热了。 古城的光,原来这么美。 136 1 青春行 银光点点 阳光明媚的初春,原本打算在屋子里窝 一天的我终于忍不住出去走走。 尽管阳光普照,但温度依然很低,走在 路上,冷风依然会灌进袖口,我只好将双手 插进衣兜里。路的两旁是高大的雪松,四季 常青的树木在春季还是有些不同的,许是因 为春天的阳光夹杂着特有的气息吧? 人工河的一边有排健身器械,附近的 居民常常来这里健身。恰巧碰到了来河畔训 练的运动员,正穿过两座小桥,围着河边一 圈一圈地奔跑着,他们分明是一群十多岁的 孩子。我坐在能够上下摆动的摇椅里,原本 可容纳四人的位置由于仅坐我一人而显得空 荡。我有些费力地试图荡起,却纹丝不动。 左边的摇椅上坐着一对母子,母亲熟稔地在 摇椅一次次达到水平状态时用脚蹬起,摇椅 就荡得很高,坐在对面的孩子则开心地哈哈 笑着。于是,我也模仿着再次笨拙地蹬着脚 下的栏杆,摇椅还是微微地荡着,每一次都 会发出干瘪的滋滋声。 正在训练的运动员每次经过这里,都会 朝我这个方向看。坐在摇椅里的我也逐渐荡 高,静静地注视着被风吹皱的水面。 由于插着耳机,悠悠的音乐和摇摇晃晃 的感觉令人有些犯困。我半掩双目,又生怕 睡着会丢了东西。运动员们依旧一圈一圈地 奔跑着,他们身后,还加入了几个跃跃欲试 的路人。 这时,阳光照射的角度使得水面呈现出 了波光粼粼的样子,点点银光在粼粼的水波 中荡漾着,十分耀眼,像是无数有意洒落的 银片,无论多寡都是那样的恰到好处。它们 伴随着水波的浮动向前蔓延涌动着,时多时 少,呈现出倒三角形。离我最近的地方集中 着一泓银光,有种上下呼应的美感。 我掏出日常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下了这 银光点点的画面。单独拍完这池春水,又将 其作为背景,捕捉着与我同享这片银光的形 形色色的人们:有汗流浃背的运动员,有相 互搀扶的老夫妇,有手挽手的情侣,还有蹒 跚学步的孩童。闪耀的水面倒映着他们,也 倒映着手揿相机快门的我。 不知何时,左边摇椅上的母子走了,一 对手挽手的情侣坐了上去。起初,两人都彼 此强调自己不会摇,可他们一上去却配合得 很好。女孩用撒娇的语调说自己怕高,让男 孩荡得低一点。沿着河边奔跑的运动员还没 有训练完,他们明显累了,步伐沉重了许多。 我停了下来,静静欣赏着这美丽安详的 景致。水面上的银光前赴后继地一波波滚动 着,其韵律居然与运动员奔跑的节奏完美吻 合。那银光点点看似一直在动,却总无法逃 离水面;运动员一直在跑,也只是围着河边 转圈。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起皱的春水确 实在流动,教练手中的里程表也正默默地记 录着。 从童年至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我就喜欢 记录美的事物。小时候用画笔画,后来用钢 笔写,再后来用相机拍。一张张照片最大限 度还原了事物本真的美,但我却总觉得它最 苍白无趣,因为在那太过写实的背后丝毫看 不到自己当初的心理活动,更寻不出彼时恍 然顿悟的意境。于是,若干年后,当我重新 翻出照片,竟然不再会感觉到美了。或许, 看过诸多的美丽事物,内心的度量衡便会不 断地变更,与之相关的记忆,也就都早已忘 却了。 曾经,我是个多么热爱画画的孩子,从 小就梦想着长大一定当个画家。记得初中最 后一堂美术课后,美术老9币对我说:“以后 137 行走的秋天(散文) 口魏娜 秋天,色彩饱满,果实沉甸,气象 万千,一如这深秋般的年纪和思想,是成熟, 高远,又略带点苍凉。因此,秋天是适合行 子里携带的坚韧。这终究说明了,行者其实 是在修为的人,此时在路上,彼时才得以修 成正果。所以我们看到散落在青山绿水间的 那些身影,多是能放下,能看透,能超越的人。 走出的越远,离尘世越高,离内心就越近了。 十月的秋天,是逸神怡情的时节,秋高 走的,不仅在路上见识了世界,更是认知了 自己。在每一个岔路口邂逅命中注定的人和 事,有些相遇成歌,在缱绻红尘里共一段美 好时光,而有些转身为痕,离别亦成歌。 生命的意义在于行走,而行走的意义又 是广阔无边的。对于乐于行走,追寻行走, 懂得行走的人而言,行走是一件快乐、幸福 的事情。他们可以超越季节或天气的约束, 抵达自然深层蕴含的美丽,这美丽不单单是 气爽,风轻云淡,空气里充满了芬芳和清净 的气息。行走之人,是不会潦草了秋天。这 样的秋天让人沉静、内敛,从而思考许多。 在旅途中,变化万千的风景看得多了,感悟 也就多了,心胸也会越来越开阔,内心也会 越来越强大。行走在路上,本是个过程,不 管此路是来路、出路,还是归路,这些丝毫 不会犹豫行者坚实的脚步,不会动摇他们行 我们所看到的风景,更是隐在这风景里的哲 思。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 山,也就是亲近山水的人正是仁智之人的原 因。他们,统称为行者。行者明显异于一身 走下去的信念,边走边唱,成为一种洒脱的 姿态。 尘埃的市井民众,区别就在于行者的胸怀是 空远的,脚步是遥远的,目光是深远的。不 停地走,用一颗尘埃覆盖不了的心,不惧风 似乎古人的行走总是会落脚在秋天,秋 天让诗人心里盛满了句子。季节的起伏变幻 给予人的灵感和影响也是多端的,春的盎然, 落在纸上就是轻盈若羽的;夏的激情,笔下 霜雪雨,不畏荆棘坎坷,这种精神是他们骨 有时间,还是多画点画,不然就可惜了。” 我点头应着。 淡哀伤。 不知那些孩子们的运动员生涯还会持续 遗憾的是高中以后,课业的繁忙让我不 再可能时常拿起画笔,也渐渐地习惯了用蓝 黑的钢笔记录曾出现于眼前的美丽。只是这 美不再有曲直的线条,不再有缤纷的色彩, 仅剩下了由一个个汉字组合而成的描述文 章。每每想到这些,我便有种难以名状的淡 多久?多年以后,他们会不会也如我一样, 闲暇有空坐下来欣赏银光点点的水面,念起 从前围着一池春水跑步训练的情景?果真到 那时,又该会是谁在留意着这水面上的银光 点点? 责任编辑董晓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