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多种多样的动物
1、观察动物的形态,一般是先(整体)后(局部),先观察动物的(体形)、(体色),再逐步观察动物身体的(各个部分)。对各部分的观察,一般是由(前)向(后)进行,如观察(哺乳动物)的顺序是:(头部→颈部→躯干部→四肢→尾部)。观察完各个部分后,还要再由(局部)回到(整体),了解各个部分在整体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等。
2、常见的昆虫口器有:咀嚼式 口器(蝗虫)、 虹吸式 口器(蝶、蛾类)、嚼吸式口器(蜜蜂)、刺吸式口器(蚊子、蝉)、舐吸式口器(苍蝇)。
3、动物器官与仿生学:模仿鸟制造了飞机;模仿青蛙的眼设计出了“电子蛙眼”;模仿蜻蜓翅痣的特点设计出了减轻飞机飞行中的颤振;模仿苍蝇的眼设计出了“蝇眼”照相机。 模仿长颈鹿的血液循环系统设计了宇航服。
4、目前,地球上生活着150多万种动物。在我国,已经知道的鱼类有3862种,占世界鱼类种数的17.53%;
5、对动物进行观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一些小型的(活动较慢)的动物,像蚂蚁,蚯蚓等,宜在(野外)观察。一些(活动性较强)的动物,如蝗虫、蜜蜂、蝴蝶等昆虫,小鱼、小虾等水生动物,在野外观察它们的形态一般比较困难,可(捕捉回室内),放在(合适的容器内)进行观察。一些(较大)的动物,如鸟类、哺类,可放在(笼内)进行观察。如果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则应尽可能在适于这种动物的野生环境中进行观察。 6、鱼的鳃丝 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 )呼吸,用(鳍 )游泳。 7、体内有脊柱是(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鱼)类是最低等的脊椎动物。 8、 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草履虫)、(腔肠动物→海蜇、海葵等)、(扁形动物→猪肉绦虫、血吸虫)、(线形动物→蛔虫、蛲虫)、(环节 动物→蚯蚓)、(软体 动物→ 贝壳类、乌贼类等)、(节肢动物→蝗虫类,蜘蛛类、蜈蚣类、虾蟹等甲壳类)等。 9、四大家鱼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10、家鸽的羽毛分为 (正羽 )和( 绒 羽 )两种。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了翼;长骨中空;有喙无齿;体温恒定;卵生。 11、课本67页家兔的结构图,(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膈的收缩和舒张,可以使胸腔扩大和缩小,因此能帮助完成(呼吸)的作用。 12、家兔和鸟类是( 恒温动物)。(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用肺 呼吸,体温恒定,体腔内有膈,胎生,哺乳。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高等类群。 13、(鸭嘴兽)是卵生的哺乳动物;是最原始的低等哺乳动物。(蝙蝠)是会飞的哺乳动物,捕食害虫,是一种益兽。(灵长类)是最高等的哺乳动物,其中类人猿没有尾,猴类有尾。(黑猩猩) 是最聪明的哺乳动物,和人类亲缘关系最近。(蓝鲸)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鲸。 14、工蜂的口器属于嚼吸式 口器,有一片上唇、一对上颚,能咬开花药。一对下颚、一片下唇,适于吮吸花蜜。第三对足上有花粉刷 和花粉筐。 15、蜜蜂群体生活,由( 蜂王 )( 工蜂 ) 、(雄蜂) 组成,一只蜂王,少数雄蜂,上万只工蜂。 16、身体有许多体节组成,并且分部,身体表面有坚韧的外骨骼,足和触角是分节的,这些是(节肢)动物的特征。(节肢)动物占动物种数的五分之四以上。 17、蝗虫的 (咀嚼式)口器结构:上唇一片、下唇一片、上颚一对、下颚一对、舌一片组成,上颚坚硬,适于咀嚼食物。 18、(气门)是蝗虫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分别位于(胸、腹部)。 19、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一个,胸部有分节的足三对、翅两对。这些属于(昆虫)的主要特征。(昆虫)是节肢动物中最大的类群。 20、蝗虫的一生要经过( 卵)、(若虫)、(成虫) 三个阶段。若虫阶段是防治蝗虫的最好时期。 21、(扬子鳄)被称为 “活化石”。 22、蛔虫和猪肉绦虫的成虫生活在人的小肠里,依靠吸食小肠内的营养物质生活,像这样一种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体内摄取营养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寄生) 。获得利益的叫(寄生虫),被寄生的生物叫(寄主)。 23、根据动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可以分为水产、家禽、家畜、农业害虫、农业益虫、寄生虫等。根据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行为等方面的特点,可分为有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和 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第四章 物种的多样性 1、目前已知生物圈中的生物有200多万种,其中动物150多万种,植物40多万种。高等植物是3 万多种。 2、对生物进行分类,在生产实践中,最常用的是根据经济价值进行分类。在科学研究上,则以生物的形态、习性或生理的特点进行分类。 3、生物分类的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 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 是最基本的单位,等级单位越小,包括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之间的差异越小,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多。 4、检索表是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编制成的,利用检索表可以查出每种生物的名称,了解每种生物的分类地位,并能找出不同种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第五章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把握制作洋葱临时装片的过程:滴清水、撕取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 2、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常见的玻片标本有三种:涂片(液体材料)、装片、切片。 3、生物几乎都是细胞组成的,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通过细胞完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1590年左右,荷兰詹森发明了(显微镜),1665年,英国罗伯特·虎克第一次发现了(细胞),19世纪30年代德国施莱登、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即: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5、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6、植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细胞壁) ,液泡里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多种物质,(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被称为“第七营养素”,有清理肠道的作用。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7、(细胞壁) 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 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的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进入细胞。(线粒体 )为细胞提供能量,是能量转换器,(叶绿体) 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实现物质转化。(细胞质)能不停地流动,加快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的交换。(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8、(染色体)是指细胞核里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每种生物体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 DNA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通过 复制 ,数目加倍,然后平均分配到二个子细胞中,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 9、生物体通过细胞的(不断分裂 ),使细胞数目增加,通过(细胞生长) 使细胞体积增大,因而生物体由小长大。 10、(细胞分化)是在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不同形态和结构的细胞群的过程。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形成的结果。 11、植物: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叶肉细胞壁薄,具有贮存营养物质的作用,属于营养组织;叶脉细胞呈管状。具有运输功能,属于输导组织。 12、人和动物: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具有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功能。骨组织、血液都属于结缔组织。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心肌三种。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13、植物的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 14、动物的基本组织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15、大多数的多细胞生物,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植物体的任何一个活细胞,在一定的条件,都有分化并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能力,这叫做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人们创造的组织培养技术主是依据这个原理。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实现植物苗的“工厂化”生产。 16、不同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 17、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 18、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9、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或动物体 。 20、一株完整的植物体,由六种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其中根、茎、叶是 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繁殖 器官。 21、人体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内分泌、神经、泌尿、运动、生殖、免疫系统。 22、草履虫是(单 )细胞生物,在水中能够自由游动,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23、草履虫通过收集管和伸缩泡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排出体外。通过胞肛排出食物残渣。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运动。通过口沟摄取食物。通过细胞膜进行呼吸。在食物泡内消化食物。
24、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组成,这一个细胞能够完成生物体全部的生命活动。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小球藻、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