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历史论文

来源:榕意旅游网
结题报告

我身边的历史

————探究曹操墓的历史 摘要 :1、安阳的悠久历史

2、安阳的曹操墓

3、作者的自我感受

安阳作为中国著名古都,包括殷都和邺都两地。安阳是殷商文化、周易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佛教汉化的形成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安阳,是后赵、冉魏、前燕、北魏、东魏、北齐等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曹丕夫人甄氏死后墓葬在漳河南岸的安阳县灵芝村。西门豹治邺、破釜沉舟、邺下七君子、建安文学等等历史故事皆发生在这里曹操以邺为基地统一中国北方,邺是东汉皇帝对曹操的封地,他在邺15年,安阳、邺城一带流传者曹操许多典故,许多村名和地名留有曹操的故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逝世后葬于高陵。魏文帝曹丕称帝后,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高陵墓道高陵,三国魏武帝曹操陵寝,文献记载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据西高穴村负责人徐焕朝介绍:祖上传说,这一带曾经是曹操驻扎军队所在地。从这里向南走出5公里,有个地名叫做亮马岗;从西高穴村向正东走7公里左右,就是河北省的习文村。与该村的名字对应的是,该村附近还有个叫讲武城的村庄,据说是曹操率军驻扎此地后,和部下军士习文、讲武的地方。另据老人们传说今日殷都区的大碾屯村就是当年曹操的屯粮之地,曹操曾在这里囤积粮草,供应军需,今日村口还留有一个大的碾盘。这些民间传说和遗留下来的地名,忠实记录了曹操当年在这一带活动的轨迹。曹操对邺城,即今日河南省安阳县与河北临漳县交界地,有着特殊的感情。曹操敬仰的一代英雄邺城县令西门豹在邺地治理有方,投巫以及开渠的英明决策,使他备受推崇,他希望自己的寿陵地与西门豹祠毗邻。

中广网北京12月27日消息:12月27日,曹操墓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记者获悉,曹操墓位于河南在宁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至此,曹操墓到底在何处这一千古之谜终于被破解。

该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这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地表约15米;墓圹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约740平方米。

最重要的随葬物品极为珍贵一共有8件,分别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

记者采访文物界的专家,汉、魏考古专家学者等,他们认为曹操高陵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这一重大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嗜好,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信的。

千百年来,这些问题扑朔迷离、异说种种,由此产生对曹操的许多怀疑和曲解,曹操高陵的认定解决了很多历史悬案。其次曹操高陵的发现获得更多的历史信息,为曹操及汉魏历史的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篇章。

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的明白现在!历史虽然走了,但是留给我们的无限精彩值得我们不懈的追寻,我们了解历史,了解我们身边的过往,我们的不懈探索,给了我们一笔无限的财富!了解的越多对曹操那个时代的人和事越感兴趣。东汉建安年间,曹操父子招揽的文人学士在邺城一带作诗著文,振作文风,反映现实生活,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故人们将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建安文学”。这也是我喜欢曹操历史的原因之一,曹植著名的《七步诗》小时候就已经朗朗上口。其中,著名的人物有“三曹”和“建安七子”。继汉乐府之后,他们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诗歌高潮。个人的才能都无阻碍地发挥出来。这时候诗赋、骈文的水平都达到最高峰,特别以曹植为首的五言律诗达到最高峰的绝顶。他们的作品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展示了“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并形成了“建安风骨”。

历史,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迷,我们在历史的海洋里无尽的徜徉,我们跟随着历史的脚步不断的进步!安阳,一个谜一样的城市,一个谜一样的古都!安阳,这个充满了文韵气息的历史古城,至此吸引了全中国甚至于全球的眼光!我们在发现探究我们身边历史的同时,发现着我们身边的故事,学习着历史带给我们的乐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