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下室作为建筑的最底层结构,不仅有效扩展了建筑地下空间的功能,提升空间利用率,同时也承担着建筑结构的稳定。因此,地下室施工施工质量尤为重要,防水工程最为地下室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整体的使用安全。基于此,本文就地下室防水的重要性入手,简单阐述地下室防水施工难点及要点,并对施工中的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提升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一、地下室防水工程的重要性及施工难点 (一)地下室防水工程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大,城市市内面积的有效利用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建筑也同时面临向上和向下发展的趋势。地下空间作为高层建筑必不可少的部分,如何有效利用,提升地下空间价值也不可避免的摆在建筑从业者面前,而地下室在建筑的使用中如何做到有效防水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地下室作为提升地下空间利用率的一种方式,其防水质量的好坏对建筑的整体使用性能、安全性以及功能性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由于地下室与地面施工相比,更容易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因此地下室防水施工尤为重要,施工中若防水施工出现问题或防水效果差等,均会为地下室防水埋下隐患,导致地下环境中集聚大量潮湿的空气,腐蚀建筑围护结构材料,围护钢筋受到潮湿空间或者地下水的腐蚀后其结构强度降低,极大地威胁了建筑的使用安全、结构安全,缩短建筑使用寿命。因此,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质量必须保证能长期受水浸泡不受破坏而影响其结构使用性能,如何做好地下室防水施工非常重要。 (二)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难点
难点一,高层建筑地下室比普通防水工程要求更高,地下室施工面积比较大,设计图纸通常包括防水做法、防渗等级、防水施工部位等内容,设置沉降缝、伸缩缝未作要求,主要利用后浇带对沉降的部位进行处理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带来的防水问题,后浇带施工在交接部位属于后续混凝土施工,控制不当容易造成渗漏。 难点二,浇筑的地下室底板、顶板都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大体积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混凝土内外温度差控制不当容易形成温度裂缝,温度裂缝一旦有水渗入直接降低地下室防渗正常功能。
难点三,地下室作为高层建筑的配套工程,配套大量的消防、通风、空调、供电等大型设备,这类设备配套的管道需要穿越地下室墙体,穿越的管道防水处理也就成为一大难题。
难点四,地下室外墙是主要防水结构,外墙模板制作时防水措施如止水片安装不当也会导致外墙渗漏。由于地下室底板、顶板较厚,绑扎的钢筋密度很大,浇筑混凝土施工难度较大,浇筑防水混凝土用振动棒震捣有遗漏或不密实时,养护过程时间过短,高温天气下养护不当等这些都是防水施工中的重难点。 二、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一)浇筑施工要点
1、底板混凝土浇筑。底板是进行上层建筑的基础条件,因此,底板质量必须达到建筑质量标准。底板浇筑属于大体积浇筑,因此出现裂缝的可能性较大,
浇筑时需要从两端同时开工,明确浇筑的密度,混凝土的平面要保持水平。完成最为基本的铺设之后,进行对其表面的抹平,压光等工作,其工作方式为将薄膜在其上方铺上,一段时间过后再将其揭下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揭开时要确保周围环境的温度在15℃以上。混凝土是通过石子级配、水泥合理用量、加入适量外加剂达到整体防水目的,因此,在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施工中注意控制和易性和坍落度,浇筑的混凝土应具有较低的坍落度,发现混凝土有离析现象时要立即重新搅拌。
2、外墙混凝土浇筑。地下室墙体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分层的方式,浇筑混凝土的间距要将水泥的初凝时间作为依据,间距要小于后者,钢筋需要符合施工质量的要求,在使用时要放在指定的位置。如果墙体出现裂缝的情况,需要对墙内外的温度标准进行衡量,利用草袋的功能,将其铺在初凝的墙上,与此同时,草袋铺设的时间不应该持续太长。浇筑墙体与基础底部连接部位要注重质量控制,连接部位的墙体浇筑可采用分层浇筑并注意控制好混凝土下落高度,在钢筋密集部位骨料粒径不宜过大,避免石子无法泵送进入内部。 (二)卷材铺贴方法
卷材铺贴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卷材和基层完成涂胶之后,确保不过分粘粘就可以完成接下来的工作;第二,在开始卷材铺贴之前,对于地下室的立桩之间的密度,卷材尺寸等数据进行明确了解,保证铺设的平面水平,完成一个平面的铺设之后,利用滚筒压实,将里面残存的空气排出来,卷材连接处需要进行密封;第三,在结束卷材防水层施工之后,要确保其达到标准之后再开始保护层的施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水层,铺设的厚度尽可能的保持在5cm。 (三)细部防水要点
1、外墙后浇带防水处理。在地下室内墙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外墙的防水工作要做到严格把控,地下室的外墙回填工作是包括在地下室工程内的,并非独立,结束一层就要进行一层的回填,而侧墙则是地下室工程结束之后再进行的,时间间隔为两个月,并浇筑膨胀混凝土,因此,需要具有40cm的隔水墙作为保障,一般处在外墙之外的60cm左右。每一层在回填时,是需要具有基本的防水性能作为保障的,在结束外墙混凝土浇筑之后,对挡土墙的内侧防水进行工作。 2、预埋套管穿墙面防水处理。防水层中一般会提前设置管道,其位置在漏水比较频繁的位置,因此,具有相应的防水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方法是在套管中间放置止水钢板,之后再用沥青等具有防水功能的材料将管道的两端封住,和水有接触的一面还需要防水涂膜来进一步保护,转角处的涂膜厚度还需要更强。
3、地下室底板与立柱桩节点防水处理。在底板防水卷材施工实际进行之前,在距离柱子半米的周围涂抹一层避免渗透的结晶材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涂抹的厚度在1.5mm以内,卷材在接近立柱附近时,需要大约200mm左右的空铺,在确保立柱附近所进行的底板混凝土完成良好的抹平工作之后,卷材的铺设工作才可以进行,除此之外,卷材在连接处需要进行多次的密封工作,进而减少渗漏出现的可能性。
4、施工缝的防水处理。施工缝也称为冷接缝,是地下室防水施工中薄弱环节,是引起高层建筑地下室渗水诱发因素之一,处理不当对地下室整体结构强度有影响,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影响工程使用性能。底板施工要保持整体性应连续浇筑尽量减少人为留下施工缝,墙体不留垂直施工缝,垂直施工缝在防水施工若必须留置只能设在变形缝或后浇带处,外墙施工缝通常留置高于底板不小于
200mm水平施工缝,避免设置在墙、梁、板、柱受弯矩或剪力最大部位。施工缝
浇筑前用钢丝板刷毛接缝处,清掉浮浆冲洗干净后,再在施工缝表面处涂抹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厚度约为30-50mm,最后浇筑混凝土。 三、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振捣
地下室结构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因此浇筑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振捣时需确保振捣密实,对于钢筋较为密集的区域,如底板、柱脚等部位,需要采用直径为35mm的细振捣棒进行振捣。此外,对于边梁、中梁等部位的侧边需要加强振捣,这是由于梁与板结合部位容易因混凝土收缩导致开裂,因此需要进行二次振捣。 (二)温度控制
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需要对其进行测温,测温的目的在于避免混凝土内部水化热过大,引发温度裂缝的产生,影响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效果。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外部温差不超过15℃,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初凝后铺塑料薄膜盖上草袋进行保温养护。
(三)涂抹防水材料
在细部位置涂刷防水材料时,必须要对基层进行清理,避免灰尘、杂质等影响防水涂料效果。此外,防水卷材铺贴应保证材料的平顺整齐,搭接尺寸应大于100mm且不得扭曲。 结束语
综上,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在地下室防水过程中,需要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做好监督和检查工作,确保地下室的防水效果,有效保障建筑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蔡东.试论地下室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3 (3). [2]陈春荣.试论建筑地下室结构综合防水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 (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