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处方药 第12卷 第2期
·临床研究·
对医院病区药品管理的监控要点探讨
张慜鋆
(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荆州 434000)
【摘要】病区药品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和医疗质量。病区药品管理不善,容易发生医疗事故,导致医疗纠纷,必须引起大家高度重视。针对病区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制定监控要点,可最大限度确保药品质量,防止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关键词】病区药品;管理;监控要点
医院病区作为一个以治疗和康复为主要工作的部门,也是作为药品用于患者的最后一个环节,肩负着护理与药品管理的重任。病区药品管理不当不仅影响护理质量,还容易导致护理纠纷、差错、事故等问题。因此,如何在病区做好药品的管理工作,是必须予以重视的一个问题。1 病区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病区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①没有专职人员;②管理人员缺乏全面系统的药品管理相关知识,不熟悉药品管理的政策、法规;③没有建立健全完整的病区药品管理制度,执行、督促、检查力度不够,相关要求落实不到位;④药品存放不合理、贮存不当,既没有分类存放,又没按贮存条件的要求进行存放;⑤近效期药品管理不够严格;⑥各病区药品存留量大、品种多。2 病区药品管理监控要点
为保证药品质量及药物的合理使用,确保用药安全,以达到治疗使用的预期效果,特提出以下监控要点。
2.1 各病区要配备专职的药品管理人员
每个病区必须实行专人管理,才可能全面、系统地进行病区药品的管理。另外,管理人员要经过药品管理相关知识和政策法规的培训与学习,达到熟练掌握并可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利用。这样才能使其能够肩负起病区药品管理工作,做到管理有专人,专人有其能。药品管理人员定期在科室进行药品管理相关知识和政策法规的宣讲活动,要求落实到每一个人。对于参加人员做好登记,对于缺席人员要补课,保证全科人员知晓所讲内容,从而保证病区药品管理工作到位。
2.2 建立健全病区药品管理制度2.2.1 要落实药品领用核对制度
在药房领用药品时,一定要仔细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量、数量,并查看药品有效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后患,确保用药安全。
2.2.2 药品贮存的管理
药品要分类、摆放要整齐。不同药品或者同种药品的不同规格要分开存放;内服外用要分开。参照药品说明书,按
贮存的条件要求分别存放,有冷藏或避光要求的要按其规定贮存。保证药品不会变质、失效。
2.2.3 特殊药品的管理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计生药品等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贮存、使用的管理。高危药品要有醒目的标识,并且单独存放;根据科室的专科特点拟定品种或者基数。要加强急救药品的管理。急救药品一定要有统一储存位置、统一规范管理、统一清单格式,定期检查,确保效期,用后及时补充[1]。严格交接班清点制度和每天查对制度,确保急救药品随时处于应急、可用状态。
2.2.4 建立和执行交接班制度
交接班时应该认真清点,仔细填写记录,不能凭印象,依样画葫芦。要求填写使用记录的还要填写使用记录,便于追踪药品的去向。
2.2.5 药品效期的管理
首先,要熟悉药品效期的表示方法。其次,药品管理员要定期(如:有些品种每周1次;一般品种每月一次等)对病区药品进行效期检查,并做好登记,便于核对与追查。同时,护士长或者质量管理员再不定期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格执行“先进先用,近期先用、易变先用”的原则使用药品。为了节约卫生资源,近效期药品应该优先使用,避免浪费。对于近效期药品做好醒目的标记,防止出现过期失效的药品。最好把病区药品效期控制在3个月以上。
药品效期管理具体方法如下:①6个月内将要过期的贴上黄色不干胶、4个月就要过期的贴上红色不干胶,以示警示,容易分辨,在使用时依次用有红色的、黄色标记的药品,把使用顺序的要求贴在外包装上;②有些单位把不同批号的药品放在同一个包装盒内,按照效期的远近依次从左到右放置,最右边的是效期最短的,应先用;③对于即将过期的药品,立即做好更换或者处理,消除安全隐患。
2.2.6 定期做好药品管理情况的检查工作
定期进行病区药品管理工作的检查,是进行事前控制药疗事故的一项很有效、很重要的工作,必须组织有药品管理
·临床研究·
相关知识和熟悉政策法规、有责任心的专班人员定期进行,不得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坚持日查、周查、月查、季查,落实到位,确保药品安全。
留存备用药品不要太多、太杂,定期上交药剂科调配使用。病区留存药品种类应该根据各科室用药习惯而定。同时,制定合适的药品基数。3 讨论
病区药品管理工作,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与否。病区药品管理工作涉及药品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相当复杂繁琐的工作,需要具有经过药品管理知识培训的专门人员进行管理,要在科室
参考文献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2 No.2
97
内部进行药品管理知识与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让每个员工知晓并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态势。同时,管理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科室要建立健全一套系统完整的管理制度,不间断地进行执行情况的督促、落实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进行药品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确保药品质量,医疗安全,防止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1] 汪连香, 杨春丽, 彭小兰. PDCA循环在病区药品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生, 2013,7(19):131-132.
蒙脱石散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刘艳玲,张凤梅,刘俊杰,张红燕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国际机场急救中心,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 探讨蒙脱石散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口腔溃疡患者72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溃疡面敷蒙脱石散剂,同时口服维生素C片加维生素B2片;对照组仅口服维生素C片加维生素B2片。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8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蒙脱石散可(P<0.05)有效治疗口腔溃疡。
【关键词】 蒙脱石散;口腔溃疡;临床疗效
口腔溃疡,又称为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表浅“口疮”,性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凹、周围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发疼痛[1]。口腔溃疡诱因可能有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等。该病症虽未对患者造成较大的伤害,但长期可影响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目前,口腔溃疡的治疗方法多样,尚无统一的标准治疗方案。我院采用蒙脱石散治疗口腔溃疡取得良好效果, 现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口腔溃疡患者临床资料,旨在为临床口腔溃疡治疗提供依据,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2011年12月到我科诊治的口腔溃疡患者72例,其中男40例,女32例,男性年龄5~61岁,女性年龄3~56岁,平均病程1~20 d,(36.4±1.6)岁;患者溃疡面积大小不均,溃疡数量以及程度不等。溃疡部位大部分位于唇、舌以及颊黏膜,牙龈、咽喉黏膜等局部存在溃疡,少见于口角。溃疡表面一般覆盖一层较为疏松的淡黄色纤维素膜,溃疡周围存在红肿症状。所有病例均符合口腔溃疡诊断标准。确诊后,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
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片,3次/d,100 mg/次,服用1周,维生素B2片,3次/d,10 mg/次,服用1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睡前于溃疡面加敷蒙脱石散。
1.3 疗效评定
目前,国内尚未形成公认的口腔溃疡的疗效评价标准[2],笔者采用以下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显效:1 d后疼痛明显减轻,溃疡四周水肿明显消退,溃疡明显缩小,第3天溃疡愈合。有效:第2天后疼痛减轻,溃疡四周充血水肿消退,溃疡缩小,第4~5天溃疡愈合。无效:用药5 d后症状无缓解,溃疡无好转[3]。总有效率=/每组总(显效例数+有效例数)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两组的有效率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比对照组总有效率8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