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一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来源:榕意旅游网


仅供参考

小学教育资料

第 1 页 共 21 页

仅供参考

姓名: 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

(三) xx 年一年级寒假(十级体

系 二级上)大纲详解

第 1 讲:突破加、减竖式 本节课主要内容:

1. 进一步巩固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两步计算的加减混合运算 2. 在此基础上学习用竖式笔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为春季学习速算 和巧算打好基础。

【例题分析 】 通过这道题,学生不仅要会计算,而且还要会实际应用.无论买几样物品,只要 最后的总钱数不超过 40 就可以.答案不唯一:

⑴ 可以买哈密瓜和蛋糕.列式: 15+24=39 (元) ⑵ 可以买哈密瓜和汉堡包.列式: 15+18=33 (元) ⑶ 可以买哈密瓜和玩具.列式: 15+16=31 (元)

第 2 页 共 21 页

仅供参考

⑷ 可以买玩具和蛋糕.列式: 16+24=40 (元) ⑸ 可以买玩具和汉堡包.列式: 16+18=34 (元)

第 3 页 共 21 页

仅供参考

第 2 讲:巧填算符

本节课主要内容:

1. 巧填数字:根据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填出未知的数。(如( )+7+10= 30 ;( )- 6-5 = 5 )通过这类题的训练,使学生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 间的关系,会熟练的求其中的某一个数。

2.巧填算符: (如在数字之间添上 “+”或“-”,使算式成立 . 2 ○2 ○2

○2=0 ),通过在数字 之间添加 “+ ”“-”符号使算式成立这类问题的学习,使学生的计算更加熟练,为春季学习数 字谜打好基础。

【例题分析 】我们可以这样来思考,先选 1和 9,合在一起是 10,再选 5,10和 5合在一起是 15;接着选 2 和 8,合在一起也是 10,可是 5 已经选过了, 所以应选 2 和 7,再选 6 和就是 15.剩 下的 3个数就是 3、4和 8,和正好也是 15.在分组的时候要注意应该把较大数和较小数搭配组 合在一起.答案如下: 1+9+5=15,2+7+6=15,3+4+8=15.

第 3 讲:剪拼图形

本节课主要内容:

1. 通过剪拼,来发现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方法,初步理解平移的思想。(如把 一个平行四边形简拼成一个长方形等)

第 4 页 共 21 页

仅供参考

2. 把不规则的图形简拼成规则图形,初步理解割补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动手操 作能力。

例题分析 】 ⑴ 根据梯形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多试一试,就可以拼出来.如下图:

⑵ 注意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相等、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特点,经试验,可以拼成如下的平

行四边 形.

第 4 讲:图文算式 本节课主要内容:

1. 复习巩固秋季所学的等量代换问题,进一步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对于一年 级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难点,需要进一步加强。

2. 通过等量代换的思想来学习图文算式,让学生可以通过代换求出未知图形所 代表的数。

第 5 页 共 21 页

仅供参考

第 5 讲:巧移物体 本节课主要内容:

1. 通过画图或摆一摆游戏,让学生明确多和少的概念,怎样把多的部分平分移 到少的部分达到平衡或者相等。

2. 学习简单的移多补少应用题。使学生通过画图进一步理解移多补少的思想。

第 6 页 共 21 页

仅供参考

第 6 讲:数学乐园

本节课主要内容: 本次课是一次趣味数学活动课,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们主要以综合应用为 主,通过动脑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 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能力,表 达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均得到发展 .

第 7 页 共 21 页

仅供参考

【例题分析】先要让学生明确每个三角形中三个数字加起来的和应该是多少,那就要先数出 “小”“学”“生”“好”这四个字的笔画,分别是 填数.

3画,8 画, 5画, 6画.再根据这些得数

第 7 讲:期末测评

对寒假所学知识进行检测,根据测试情况进行查缺补漏。

四) xx 年一年级春季(十级体系二

级 下)大纲详解

第 1 讲:巧算加减法

这节课中,我们将在寒假学习两位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几个重要的速算和 巧算的方法.从一年级春季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把一些加减法速算和巧算的方 法,利用三课时时间一直延续到二年级春季进行分块学习,老师要注意培养学 生积累的好习惯.

第 8 页 共 21 页

仅供参考

本节课知识点:

1. 利用凑十、凑整的方法进行连续几个加数相加的计算;

第 9 页 共 21 页

仅供参考

2. 对于加减混合的计算,利用带符号搬家进行凑整计算

【例题分析】( 1)因为 46减 26 的差是整十数,所以我们可以先减去 26,再加上 18,这样计 算比较简便.

(2)因为 59加41的和是整百数,所以我们可以先用 59加上41凑成 100,然后再减去 41,这 样计算比较简便.

(3)94-29-34 ,观察 94和 34的个位都是 4,那么我们可以用 94先减去 34得 60,再用 60-

29=31 .这 样计算比较简便.

注意:通过改变运算顺序可以凑整,这样计算比较简便.不过在移动数字位置的同时,要带符 号搬家,不能让学生只变数字而符号不变.符号跟着数字走,这样结果才不会发生变化.

(1)

46+18-26 =46-26+18

(2) 59-26+41

=59+41-26 =100-26 =74

( 3 ) 94-29-34

=94-34-29

=60-29

=31

=20+18

=38

第 2 讲:图形的计数

学习了凑整法后,在这一讲我们要根据所学巧算的方法来进行图形的计数.另 外还将对秋季所学几何图形的计数进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图形计数的方 法.

第 10 页 共 21

仅供参考

根,

8

【例题分析】要知道一共有多少根木头,可以引导学生分层来数.从上往下看,最顶层是 1 然后每层每次多一根,这样每层的木头分别是:

根,要求这堆木头一共有多少根,可以列式为:

1根、2 根、3根、4 根、5根、6根、7根、

1+2+3+4+5+6+7+8

=(2+8)+(3+7)+(4+6) +1+5 = 10+10+10+1+5 = 36 (根)

这道题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或者从右往左观察,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 度来计数.

第 3 讲:我会排一排

这节课重在向学生渗透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 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第 11 页 共 21

仅供参考

【例题分析】 在这六种早点中, 其中牛奶、 豆浆、 果汁属于饮料, 面包、 蒸饺、油条属于食物.料和食物只能各选一种,我们可以按下面的方法进行分类排列,一共有 9 种搭配的方法.

第 4 讲:单数与双数 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

1. 认识单数和双数,会判断什么样的数是单数,什么样的数是双数; 2. 研究单数和双数加减特性,并能根据这些特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 12 页 共 21

仅供参考

【例题分析】( 1)游一个“来回”,即游两次,是个双数,游若干个“来回”就是若干个双数 相加,因此游的次数是双数.由此可见游的次数是单数小鸭子在右岸,游的次数是双数小鸭子 在左岸。

(2)小鸭子最初在右岸,游一次就到了左岸,游两次就到了右岸,可见游的次数是单数就在左 岸,游的次数是双数就在右岸, 101 是单数,所以小鸭子在左岸。

第 5 讲:智趣推理

在这节课中,通过一系列的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推理、判 断的过程,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并判断其结 果.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学会用排序、画表等多种方法进 行推理判断。

第 13 页 共 21

仅供参考

【例题分析】在这个题中,我们既不知道每只鸭子的名字也不知道它们戴着什么颜色的帽子,

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就要找到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进行推理判断: 由“鸭哥哥看到了一顶红帽子”可以知道鸭哥哥排在第二; 由“鸭弟弟看到了红色和黄色的帽子”可以判断出鸭弟弟站在第三, 它自己戴的是蓝色的帽子。 由“鸭姐姐一顶帽子也看不见到”可以判断出鸭姐姐排在第一; 又因为“鸭哥哥看到了一顶红色的帽子”,所以知道鸭姐姐戴着红色的帽子,最后可以得出鸭 哥哥戴着黄色的帽子。

连线如下图:

第 14 页 共 21

仅供参考

第 6 讲:生活中的数学 本节课主要内容:

1. 进一步学习“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掌握用画图的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 2. 初步学习一些简单的重叠问题,并会找出问题中出现的重叠部分. 3. 在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画图法和从后往前推理的方法.

【例题分析】方法一:原来一共的乘客: 20+25=45(名); 下去的乘客: 4+6=10(名); 上来的乘客: 7+5=12(名);

现在车上的乘客: 45-10+12=47 (名).

方法二:上来的乘客和下去的乘客比多了: 7+5-4-6=2 (名); 原来一共的乘客: 20+25=45(名); 现在车上的乘客: 45+2=47 (名); 答:现在 1 路公共汽车上还有 47 乘客.

第 15 页 共 21

仅供参考

第 7 讲:付钱的方法 本节课主要内容:

1. 让学生会计算所付人民币的总钱数.

2. 会根据自己手中人民币的数量来付钱,在这里主要要学习列表法和枚举法.

【例题分析】付钱的方法很多,学生常常无法找出全部,容易疏漏.在这里我们引导学生通过

列表统计的方法,把每一种付法都枚举出来,这样既完整又容易观察.在枚举的过程中,也要 注意从面额大的开始拿,按一定的顺序来计算.在这道题中要付 8 角钱共有以下 7 种付法:

第 16 页 共 21

仅供参考

第 8 讲:有趣的数字谜

在寒假班我们学习了巧填算符和两位数加减法的笔算,在此基础上这一节课, 主要学习用不同的符号,汉字或字母来组成各种不同的竖式数字谜,让学生根 据竖式的结构来计算(求出)这些未知的数字。

进一步巩固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数字的特点,然后找出“关键 位置”认真分析来掌握解答竖式数字谜的一般技巧。

【例题分析】( 1)根据加法的计算法则,我们先看个位,加数的个位数字我们都不知道,那么 我们再看十位,十位上 2+“趣” =8,想 2+( 6 )=8 或是进位加法 2+( 5 )+1=8,那么“趣” 可能是 6 或 5,如果“趣”是 6,那么个位 6+“味”≠ 1,如果“趣”是 5,那就是进位加法. 个 位 5+“味” =11,可知“味” =6,最后得出答案“趣” =5,“味” =6,检验 确.

25+56=81 ,答案正

第 17 页 共 21

仅供参考

(2)根据减法的计算法则,我们从个位减起,但是个位有两个数不知道是几,哪个数都不能确 定,那么我们就来看十位.“学” -4=0 ,这个数可能是 4 也可能是 5.如果“学” =4,就应该是 退位减法,个位上 4- “生”≠ 8,所以“学”不能是 “剩” =7.检验 55-47=8 ,答案正确

4.当“学” =5 时,个位 上 15-7=8 ,所以

第 9 讲:有趣的数阵图

数阵图是小学奥数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知识点,这节课中通过一些简单的填数字 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什么样的是数阵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巧填 数字,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去发现数阵的简单规律,以及填数阵的基本方法,通过找数阵中的关 键数来找到解题的钥匙,在今后的进一步学习进行铺垫。

【例题分析】方法一:观察法.要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 数,而在这两个算式中,有公有的数 该填 3和 4,2 和 6.答案如下图:

12,我们就要考虑中间填什

么数.观察这五个数 2,3,4,5,6 我们发现 3+4+5=12,2+6+4=12.图中中间的数是横行和竖 行公共的

4,所以图中最中间应该填 4,上下,左右分别应

方法二:观察这个图,容易发现,中间方框中的数比较特殊,它既在横行上,又在竖列中,在 数阵中这样的数称为“重叠数”.只要我们确定了中间的“重叠数”填几,别的空格就简单 了.那么横行 3 个数的和加上竖列 3 个数之和,中间的重叠数被计算了两次,所以横行加竖行 的和就应该是填入的 5 个数的和加再加一个重叠数.于是(

2+3+4+5+6) +重叠数 =12+12,重叠

数=24-20=4 ,所以中间的这个数应该填 4,在剩下的 4个数 2,3,5,6 中,只有 2+6=3+5=8, 填法如图.

第 18 页 共 21

仅供参考

第 10 讲:摸彩球 本节课主要内容:

1. 引导学生玩摸彩球、套圈等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 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 会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并能简单地说出原 因.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大小进行比较。

【例题分析】先想任意取出两粒,会有什么情况呢?

根据题意,任意取两粒,可能是 1 粒红珠子和 1 粒黄珠子;也可能两个都是红珠子,还可能两 个都是黄珠子。如果我们取得是 1 粒红珠子和 1 粒黄珠子,那么再取一次,不管是这次取得是 红珠子,还是黄珠子,都可以保证有两粒颜色一样了,所以至少拿出三粒才能保证有两粒颜色 一样。

第 11 讲:钟表数学( 2) 认识时间是小学一年级课本教材的一个难点,在这一讲中我们将结合学生已有 知识,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有关时间的计算问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 进一步认识时间,并且能认识钟面上的任意时刻;

2. 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主要是会计算从某一个时刻到某一个时刻经过的时 间。

第 19 页 共 21

仅供参考

第 12 讲:间隔之谜 本节课主要内容:

1. 研究植树当中的间隔问题,使学生了解三种不同的间隔情况.两端都植树,隔比棵数少 1,两端都不植树,间隔比棵数多 1,在圆形等封闭路线上植树, 隔等于棵数;

2. 利用间隔问题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如剪绳子、爬楼梯等。

第 20 页 共 21

间 间

仅供参考

【例题分析】要在 50 米长的公路一边植树,每 10 米栽一棵, 50 米可以分成 5 个 10 米,那么在 栽的这些松树中间一共就有 5 个间隔。我们先在最左端栽一棵,然后每 们栽的松树就要比间隔多 1,因此一共要栽 6 棵松树。

10 米再栽一棵,这样我

第 13 讲:趣题巧解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摘取了一些智能趣题,这些题跟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也和我们的数学密不可分,解答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全面考虑,开动脑筋才能 解答。学习这类问题,可以启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

第 14 讲:感受对称之美

探究对称图形并联系生活,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并解决实 际问题。

第 21 页 共 21

仅供参考

例题分析】线段: 2 条对称轴 角:1 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 1 条对称轴 等边 三角3 条对称轴 正方形: 4 条对称轴 形: 长方

2 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 1 条对称抽 五角形: 5 条对称轴 形:

圆形:无数条

对称轴

第 15 讲:期末测评

本节课主要对前十三讲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第 22 页 共 21

小学教育

本资料仅供参考 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第 23 页 共 2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