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e reading (1)大学毕业找工作的第一要义:别躺在沙发上做梦
今年夏天,超过65 万的大学生毕业离校,其中有许多人根本不知道怎么找工作。在当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做父母的该如何激励他们?
七月,你看着21 岁英俊的儿子穿上学士袍,戴上四方帽,骄傲地握着优等学士学位证书,拍毕业照。这时,记忆中每年支付几千英镑,好让儿子吃好、能参加奇特聚会的印象开始消退。总算熬到头了。 等到暑假快要结束,全国各地的学生正在为新学期做准备的时候,你发现大学毕业的儿子还歪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他只是偶尔走开去发短信,浏览社交网站Facebook,去酒吧喝酒。这位前“千禧一代”的后裔一夜之间变成了哼哼一代的成员。他能找到工作吗?
这就是成千上万家庭所面临的景象:今年夏天,超过65 万大学生毕业,在当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父母只会唠叨,而儿女们则毫无缘由地变成了叛逆者,他们知道自己该找份工作,但却不知道如何去找。 来自米德尔塞克斯郡的杰克·古德温今年夏天从诺丁汉大学政治学系毕业,获得二级一等荣誉学士学位。他走进大学就业服务中心,又径直走了出来,因为他看见很多人在那里排长队。跟他一起住的另外5 个男孩也都跟他一样,进去又出来了。找工作的压力不大,虽然他所认识的大多数女生都有更清晰的计划。
他说:“我申请政治学研究工作,但被拒了。他们给的年薪是1 万8 千镑,交完房租后所剩无几,也就够买一罐煮豆子,可他们还要有研究经历或硕士学位的人。然后我又申请了公务员速升计划,并通过了笔试。但在面试时,他们说我‘太冷漠’了,谈吐‘太像专家治国国论者’。我觉得自己不可能那样,但我显然就是那样的。”
打那以后他整个夏天都在“躲”。 他能够轻松复述《交通警察》中的若干片段,他白天看电视的时间太多,已经到了影响健康的地步。跟朋友谈自己漫无目标的日子时,他才发现他们的处境和自己的并没有两样。其中一位朋友在父母的逼迫下去超市摆货,其余的都是白天9 点到5 点“无所事事”,晚上去酒吧喝酒打发时间。要么,干脆就在酒吧工作?这样还可以挣些酒钱。“我不想在酒吧工作,我上的是综合性中学,我拼命读书才考上了一所好大学。到了大学,我又埋头苦读,才得到一个好学位。可现在我却跟那些没上过大学的朋友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他们整天给客人倒酒,干无聊的活。我觉得自己好像兜了一圈,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
他的母亲杰奎琳·古德温为他辩护。她坚持认为她的儿子已经尽力了,她自己中学毕业后一直都在工作,可是她和她的丈夫发现,建议儿子如何继续找工作是件很棘手的事情。她说,“我一直都必须工作。现在找工作很难,因为如果你有了学位,学位就会为你提供新的机会,至少你自己会这么想。”
虽然现在她对儿子的态度还比较温和,但是她心里很清楚,去南美度三星期的假之后,他的休假就结束了。他可能还得付房租,分担家庭开支。 她说,“在某个时候他们总该长大成人,我们已经帮了他们交了大学的学费,所以他们也该给我们一点点回报了。南美度假就是一个分水岭,他回来以后如果找不到工作,那就打圣诞节零工好了。”
心理治疗师盖尔·林登费尔德是《情感康复策略》的作者。她说古德温家长的说法是很恰当的,从上大学到工作的转换对孩子和父母来说都很艰难,关键是他们要在支持理解孩子和不溺爱孩子之间取得平衡。 “父母的主要任务就是支持他们,如果他们教导孩子该如何做就会引起矛盾,”她说。“如果有熟人,一定要找他们想办法。但很多父母心太软了。必须
限制孩子的零花钱,要求他们交房租,或分担日常生活或养宠物的花销。父母要过正常的生活,不要让孩子随便用你们的银行卡或者榨干你们的情感能量。” 为他们支付职业咨询费、面试交通费及书费是好事,但不能催得太紧。林登费尔德建议:虽说父母不能太宽容,但是如果孩子找工作遇到了挫折,父母应该体谅他们,宽容他们几天甚至几周——这要看他们受打击的程度来决定。等他们缓过来之后,父母就该坚决要求孩子继续求职。 男孩更容易困在家里。林登费尔德相信男人比母亲和姐妹更容易帮助他们的儿子、侄子、或朋友的儿子。她说,由于男人和女人处理挫折的方式不同,孩子们需要跟男人谈话,才能度过难关。 她强烈支持他们去酒吧工作:那是克服毕业冷漠症的一剂良方。这工作好不好要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它。就是在酒吧打工的时候,林登费尔德找到了她的第一份工作,当航拍助手。她说在酒吧工作是拓展人际关系的绝好机会,肯定比赖在家里看电视更容易找到工作。 她说:“给超市上货也一样。如果干得好,你就会被人发现的。如果你聪明、活泼,对顾客彬彬有礼,你很快就会升职。所以,把它看作是机会,那些最终能成功的人士都有在超市上货的经历。” 你的儿子或女儿可能不会干好莱坞影星们干过的活,比如像乌比·戈德堡那样去停尸房给死人化妆,或者像布鲁斯·威利斯那样在核电站当警卫,但即便是布拉德·皮特也曾经不得不穿上宽大的鸡套装站在墨西哥快餐连锁店El Pollo Loco 的门口招揽生意。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因为这些经历而变得越来越穷。
Unit 4 Active reading (1)信用卡陷阱 有一件事我得坦白。几年前,我排队为家人取戏票时,我的朋友也在为她的家人取票。我拿到了戏票,用信用卡付了帐,对这种非现金交易的便利感到很满意。然后就轮到她付款了,整个交易进行得和我的一样顺利,但我的高兴劲儿很快就变成了莫大的羞耻:我的信用卡太寒酸了,是不显示身份地位的黑蓝色,而她的信用卡则是高级的金卡。
她是怎样弄到金卡的?怎么会这样呢?我知道我挣的比她多,我的车比她的车新,我的家比她的家漂亮,她怎么看起来显得比我光鲜呢?
我有一份跟那时候任何工作相比还算安定的工作——即不太安定的工作,不过我也没什么可抱怨的。我是通过按揭贷款买的房子,可那会儿谁买房不贷款呢?我每个月底都付清信用卡欠款。所以,虽然从技术上讲我欠过信用卡公司的钱,但只是欠几个星期而已。所以我认为我的信用等级应该很高。
你可以说我肤浅,我也不感到自豪。但就在当时当地我突然非常嫉妒那位朋友,我决定不要蓝色信用卡了,我要一张金卡。金卡突然变得不可或缺,它让我自我感觉良好,让别人觉得我更有魅力。
于是,我去信用卡公司申请最特别、最耀眼的金卡。 可是,我的申请被拒了。
过了几秒钟,我才从这个打击中回过神来,我问为什么。显然,因为我每次都按时全额付清信用卡欠债,所以我不是他们想要的那种金卡客户,他们的目标客户是那些随时有购物刷卡的冲动,有潜在信用风险,经不住诱惑超支消费,经常延期还款的人。这样他们才有机会收取更多的利息,挣更多的钱,这就是他们的经营之道。
这能够解释为什么信用卡公司会用超低利率诱惑像我们家孩子那样的贫穷大学生吗?
三个星期前,我的二女儿回家过周末。她在读大一第二学期。和她的大多数朋友一样,她借了三千英镑的学生贷款,并从她可怜的妈妈(哈!)那里得到小小的一笔生活费,用于支付交通、书本及其他生活费用。她穿的衣服是从当地的慈善二手店买来的,平时很少出门。她拥抱了我( 以前从不这样做),然后说:“妈妈,我有事要跟您商量。” “亲爱的,什么事啊?都说出来让我听听。”。
“我申请了一张信用卡,需要保证人,我可以填您的名字吗? 非常感谢,妈妈,我得赶快走
啦,再见。” 我费了好大劲儿才把她从外面拽了回来。原来她的银行来信告诉她说:她可以申请一张三个月试用期内低息贷款的信用卡,只要合适„„云云。她的银行!我才不相信他们!他们甚至比我更清楚她一贫如洗。
这里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准确地说这种卡应该叫欠债卡,他们为什么要称它们为信用卡? 还有一个故事更严重。我一个朋友的女儿凯丽在大学攻读现代语言,其中有一年要到国外交流。在出国交流那一年的某段时间,由于程序上的变动,凯丽的银行切断了她在英国之外访问帐户资金的权限。通过书信同银行交涉的时间相当长,未能即时访问帐户资金使得她欠了银行的债,欠款额超过了透支额度(1500 英镑)200 多英镑。
凯丽回国后,银行因为她超支扣了她100 英镑,并坚持要她每月支付30 英镑,以使她的超支数额回到透支额度之内。但他们没有告诉她,每月支付30 英镑并不是偿清欠款,而是支付超额支出的巨额利息。
因此凯丽不得不求助于信用卡,在这之前她对信用卡的使用一直非常小心谨慎。由于她是学生,又因为她很少使用信用卡,自然她的信用额度就比较低。
毫不奇怪,她甚至无法偿还信用卡账单里的最小还款数。所以她不仅欠银行手续费,而且还欠信用卡的债务及利息。当然,她因此被银行登记为信用风险高的人。
事情越来越糟。大学最后一年刚过几个月,银行通知她:她的透支额度由1500 英镑减少到1000英镑,他们让她申请学生贷款来填补缺口。可是,贷款公司检查她的银行信用时发现了她的信用卡债务。
猜猜怎么着?她没有申请到学生贷款。
凯丽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消费节制有度,生活节俭。她并没有疯狂刷卡买鞋,也没有把信用卡当成时髦玩意儿(不像我),她只是用信用卡购买生存所必需的食品。 结果怎样呢?结果是:她不得不退学。
我希望凯丽的故事会有个好的结果,也许会有好结果。现在,她在当地的一家超市工作,等她还清债务后可能会继续完成大学学业。 这就是银行的所作所为。他们常常利用我们的虚荣和贪婪,有时也利用我们生存的基本需求给我们设下陷阱。等我们掉进陷阱时,他们会大喊:“抓住你啦!你当初没想到这是个陷阱吧?”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处境:随着世界经济一落千丈,我们都处在信贷危机之中。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邪恶的银行家通过大量广告推销他们压根就不存在的贷款来吸引我们,设圈套让我们钻。现在真相大白了:他们也在用自己手中金光闪闪的金卡借钱! 我有一个破解信用卡圈套的办法,各位且听我细细道来。 我要你们把所有的信用卡拿来排成一排,拿一把大剪子把它们剪成碎片,然后把碎片装进信封寄回银行,附上一封信,上面(或多或少地)写上:“我信任你,可你却欺骗了我。你让全世界的人都钻进了这个荒谬的信用卡圈套。我把你的卡剪成了两半,除掉你从像我这样的老实人身上骗钱的潜力,也许也该让你来体验一下身无分文的滋味了。”
至于我本人,我再也不用信用卡了,再也不要身份的象征了,再也不用费心思去炫耀我比别人优越多少了。我再也不会渴望我无力购买或我无法得到的东西了。
Unit 5 Active reading (1)英国人说闲话规则的性别差异 与普遍的看法相反,研究人员发现:男人和女人一样爱说闲话。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两个性别的人对诸如人际关系这类的社会话题所花的时间一样多,大约是65%;另一项研究则表明:两性差异很小,男人谈话时有55% 的时间在说闲话,女人说闲话的时间是67%。由于体育和休闲大约占10% 的说话时间,所以很可能是谈论足球的时间导致了这种性别的差异。 男人谈论政治、职业、艺术及
文化事务等“重要”或“高雅”话题的可能性并不比女人高,除非女人在场(这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女人不在场的时候,男人也说闲话,他们谈论职业和政治等社会问题的时间不会超过5%。男女都在场时,为了引起女人的注意,男人谈论“高雅”话题的时间会大大增加,达到15% 至20%。 事实上,最近的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说闲话在内容上只存在一个重要的差别:男人会花更多的时间谈论自己。在谈论社会关系的总时间中,男人用了三分之二的时间来谈论自己的关系,而女人谈论自己的时间则只占三分之一。 即便如此,那个关于男人讨论“解决世界上问题”而女人只是躲在厨房里闲言碎语的神话仍然大行其道,尤其是在男人堆里。在我所调查的人群及面谈中,大多数英国男性刚开始时都声称他们不说闲话,而大多数女性都坦承自己说闲话。在接下来的提问中,我发现两者的差别只在于语义层面而非实践层面:女性通常称为“说闲话”的活动在男性那里被定义为“信息交流”。 显然,在英国男性眼里说闲话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这条不成文的规则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就算一个人真的在说闲话,他也会把它说成是另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它必须听起来像是在说别的事。在研究中我发现男女说闲话的主要区别在于女人说闲话听起来更像闲言碎语。这涉及到三个主要因素——音调规则、细节规则和反馈规则。 语调规则 我面谈过的英国女人都认为只有某种特别的语调适合于说闲话。说闲话的语调有时很高、语速很快,有时像在舞台上演戏一样轻轻说,但总是活灵活现的。一位妇女这样解释:“闲话总是以语速快、调门高、口气激动的话语开始的:‘哎,你猜猜怎么着?你知道吗?’或者,‘嗨,听我说,听我说(语速快、急切,像舞台上清晰的低语),你猜我听到了什么?’”另一位女士告诉我:“即使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儿,你必须让它听起来像令人吃惊的事或者像丑闻。虽然那根本算不上什么秘密,你可以说:‘哎,你可别告诉别人,我听说„„’” 这些妇女中有许多人抱怨男人在说闲话时没有使用正确的语调。像交流任何其他信息一样,他们总是用平缓、冷静的语调说闲话。一位妇女对此嗤之以鼻:“你简直搞不清他们是不是在说闲话。”但这正是男人要的效果。 细节规则 女人强调说闲话时细节的重要性,她们悲叹男人在这方面的缺陷,声称男人“从不了解细节。” 一位被调查者告诉我:“男人从不引述别人的话。如果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别人说了什么,那有什么意思呢?”另一位被调查者说:“女人比男人更倾向于推测„„她们谈及某某为什么会做某事,并追溯整个事情的历史。”对女人而言,详细推测动机和原因与详细推测可能的后果一样是闲话的关键因素,它要求对“过去的历史”进行详尽的梳理。英国男人认为:所有这些细节都很乏味、无关紧要,当然,讲出来也就有伤男子气概。 反馈规则 在英国妇女中存在一种共识:好的“闲话”除了语调生动、关注细节之外,还要有好的听众。所谓好的听众是指欣赏闲话并给予大量恰当的反馈的听众。女性的闲话反馈规则要求听众至少应该和说话者一样生动活泼、充满热情。她们的道理好像是:这样才足够礼貌,因为说话人要把事情讲得出人意外,讲得像丑闻,还是颇费心力的。因此听众至少要表现出适度的吃惊才能回报说话人的努力。据我的女性被调查者说,英国男人好像完全没有掌握这条规则。他们不知道“你应该说‘不会吧!真的吗?’及‘噢,我的上帝!’” 不过,我的女性被调查者也同意,那些以女性方式做出反应的男人听起来像小女孩,或者被认为女里女气,让人感觉不舒服。我面谈过的一位男同性恋也觉得“不会吧!真的吗?”这类反应会被认为是十足的“娘娘腔”。英国闲话礼仪的不成文规则的确允许男人在听到特别有趣的闲话时感到震惊或吃惊,但大家都明白:一句恰到好处的脏话也能表达同样的诧异,这种方式更能被男人接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