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 •
吉林医学2017年4月第38卷第4期
深静脉血栓作为临床常见的血栓性疾病,其整个病理过程必 然和纤维蛋白降解存在紧密联系,因此D -二聚体含量的升 高有助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7]。但是临床中除了下肢 深静脉血栓外,妊娠、DIC、冠心病等也会伴有不同程度的D - 二聚体含量升高[8]。所以在临床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过 程中,其阴性预测价值明显高于阳性预测价值。
总之,D -二聚体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方便、敏感,对于下肢 深静脉血栓的诊断、鉴别诊断实用价值高,但是由于妊娠、 DIC、冠心病等在病理状况时也会不同程度上升,因此限制了
[2]王 国杰,张灼锦.血浆D -二聚体检测对DVT的早期
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 :2368.[3] 李晓强,王深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3,50(3) :53.
[4] 孙黎,胡志德.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来自系统评 价和Meta分析的结论[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0): 2718.
[5] 晏蕾.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在下肢静脉血栓 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2,18(30) :10.
[6] 李朝明,郑琦.Wells评分和血浆D -二聚体检测在 诊断骨折患者DVT形成中的应用分析[杂志,2013,6(1) :42.
其应用。作为机体血栓前状态和纤维亢进的重要指标,D -二 聚体能够动态显示患者体内的高凝状态,有助于临床制定治 疗方案和观察预后。D-二聚体可以作为血栓性疾病的首选 筛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4
参考文献
J].中华危重症医学
[7] 孟红兵.骨折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检测对术后深静 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 74.
[8] 赵超.D-二聚体在诊断严重创伤患者手术后深静 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1]余美琴,李俊来,曹晓林,等.老年DVT患者D-二聚 体的临界值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 (1):32,
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2) :157.
[收稿日期:2016 -06 -02编校:费越/郑英善]
TCT与HPV分型检查宫颈癌筛查中应用价值分析
方
琴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周口 466300)
[摘要]目的:分析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应用价值。方 法:选择接受宫颈癌筛查的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TCT与HPV分型以及联合检查,并将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 准,评价TCT与HPV单独检查及联合检查的准确性。结果:TCT与HPV单独筛查宫颈癌的准确率分别为76.25%、 79.3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者联合筛查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独筛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TCT与HPV联合检查可显著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尽早发现病变,有利于展开防治工作。
[关键词]新柏氏液基细胞学;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筛查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乳腺 癌。由于早期宫颈癌缺乏明显的体征与症状,易出现漏诊、误 诊现象,导致病情迁延恶化,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因 此,早期发现并诊治癌前病变对抑制病情恶化、减低病死率具 有重要意义。在宫颈癌诊治过程中,提高诊断准确性的关键 在于应用科学合理的筛查手段[2]。另外,通过有效的筛查手 段有助于尽早发现癌前病变,减少宫颈癌的发生。近年来,随 着宫颈癌病因学研究的不断突破,HPV与TCT逐渐成为临床 筛查宫颈癌的重要手段[3]。本研究探讨两种筛查手段单独或 联合应用的实效性。现报道如下。
宫颈手术或子宫切除术及有盆腔化疗史者。所有患者均表现 为不同程度的接触性出血、白带带血、白带增多、宫颈糜烂、息 肉、肥大、充血等病变。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分别行TCT与HPV分型检查、TCT与 HPV联合检查以及阴道镜下活检。
1.2.1 TCT检查:运用TCT检查技术进行病理学检查,告知 患者于非月经期接受检查,且确保检查前24 h内无性生活、 72 h内未冲洗阴道或进行阴道给药。检查时将患者宫颈表面 分泌物擦净,将采样刷插人宫颈管中,于宫颈鳞柱交界处,将 采样刷均匀用力的逆时针、顺时针旋转5周,于Thmprcp(新柏 氏液基)细胞保存液中震荡黏带脱落细胞的采样刷10次,并
1资料与方法
一
给予保存。应用全自动细胞检测仪进行制片,再给予人工巴 氏染色,最后采用显微镜进行阅片。
1.2.2 HPV检查:采取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 进行检测,选用专业的宫颈刷对宫颈管内脱落的细胞标本进 行刷取,刷取后将其置人专用的标本液中,将刷柄折断后盖好 瓶盖递检,主要步骤包括提取HPV - DNA、PCR扩增、洗膜、显
1.1
~2015年3月期间于我院
接受宫颈癌筛查的患者200例,年龄25 ~ 75岁,平均(46. 82 ±5. 76)岁。人选标准:选取存在宫颈糜烂、急慢性宫颈炎、宫
颈息肉等疾病史者,有多位性伴侣者、过早进行性生活者、多
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
次分娩者、长期服用避孕药者以及有吸烟史者。排除近期有
吉林医学2017年4月第38卷第4期
• 751 •
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检验'<〇.〇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2 结果
2.1 TCT与HPV检查结果对比:经阴道镜下活检组织病理 学检查结果,共检测160例呈阳性,其中宫颈上内瘤病变42 例CIN I ,49例CIN II ,52例CINn ,17例浸润癌。根据病理 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HPV与TCT检测准确率分别为 79. 38%、76. 25%,两种检测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色等,依据斑点显现,判断HPV基因型。
1.2.3阴道镜病理学检测:采用阴道镜定位,并多点取材活 检。应用阴道镜对患者宫颈血管与移行上皮变化进行严密观 察,选用醋酸白试验与碘试验,检测宫颈组织的阳性部位。检 测标本有宫颈上皮基底层,采用4%甲醛溶液进行病理学检 查。
1.3观察指标:根据阴道镜下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为金 标准,评估TCT与HPV分型检查的检出符合率,并观察两种 检测方式联合应用的效果。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 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
表1 TCT与HPV检查结果对比[例(% )]组别HPV组TCT组
例数160160
CIN I 〇 二42)33(78.58)32(76. 19)
CINII 〇 二49)39(79. 59)38(77. 55)
CINIHO 二52)42(80.77)41(78. 85)
浸润癌〇 = 17)13(76.47)11(64.7)
总计127(79. 38)①122(76. 25)
注:与 TCT 组比较,〇V2 =0.5453,P >0.05
2.2 TCT与HPV联合检查结果:两种方法联合检查中,共检 出阳性患者153例,符合率为95. 63%,其中40例CIN I ,47 例CINII ,51例CINIH ,15例浸润癌,其检测符合率明显高于 单独应用TCT(76. 25% )或HPV(79. 38% )检测,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19. 314^2 =24. 850,/3 <0. 05)。
月后,可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病毒,但持续感染高危型HPV 病毒的妇女发生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的风险极高,同时持 续感染高危型病毒也是维持持续cin n的重要条件,因此通 过对高危型HPV的检测,能够有效筛查出存在发病潜在因素 或已患有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妇女。宫颈癌的形成是由CIN I逐步发展至ciNn、cinhi、浸润癌的过程,因而如何阻断该
3讨论
宫颈癌是导致恶性肿瘤患者病死的重要疾病之一,据相
病变过程成为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手术段。TCT技术通过结合 物理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可几乎全部保留取材器上所得 标本,且经程序化处理、分离上皮细胞与炎性细胞、血液与黏 液,从而制成细胞结构清晰、成分齐全、背景干净的薄层涂片, 提高辨认非正常上皮细胞的准确度,进而减少误诊率、漏诊 率[8]。同时两种检测方式的联合应用可更加全面的诊断病 变,大大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宫颈癌防治工作的 质量。
综上所述,TCT与HPV分型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均具有 显著的价值,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的敏感性、有效性,且两者 联合应用检出符合率更高,筛查效果更佳。4
参考文献
关文献报道显示[4],全球每年约发现50万例新发宫颈癌患 者,近年来更是呈年轻化发展趋势。由于癌前病变需较长时 间发展至浸润性宫颈癌,加上部分癌前病变患者病变具有可 逆性,同时有研究显示[5],早期医学干预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 发病率与致死率,因此,加强早期筛查工作,防治宫颈癌显得 十分重要。
目前,临床筛查宫颈癌的主要手段为TCT和HPV检查。 当人体被HPV感染时,病毒基因可经整合并进人宫颈细胞, 促使机体免疫系统快速识别感染细胞并将其清除,若仍有残 留,感染细胞可继续存活并增生,最终引起CIN或宫颈癌[6]。 TCT是国际上广泛应用于宫颈癌细胞学检查中的一种技术,
具有操作简便、成像清晰、均匀等优势,能显著提升宫颈病变 的检出率。本研究首先对上述两种检查方式单独应用效果展 开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TCT检查符合率为76. 25% , HPV 为79. 38%,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上 述两种检查方式对宫颈癌均具有一定的筛查作用;随后本研 究观察HPV与TCT联合检测宫颈癌的灵敏度,本研究中, HPV与TCT联合检测的符合率为95. 63% ,明显高于HPV的
[1] 汪会娣.关于TCT和HPV分型检查在基层医疗机构的 应用探讨[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2) :295.
[2] 段仙芝,宋艳波,王少明,等.宫颈液基细胞学结果与高 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相关性[J].中国肿瘤,2015 ,24(1) :76.[3] 周桂菊,金红,张华,等.液基细胞学检查与HPV 检测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5,19 (3): 487.
[4] 吴兵,张崇移,李铭芬.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 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 2377.
[5] 李宇,邱桂清.TCT联合HR-HPV对宫颈癌前病变
79. 38%与TCT的76. 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表 明两种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更有利于早期发现癌变,提高诊 断准确率,起到防治宫颈癌、减低病死率的作用。临床研究显 示[7] ,HPV感染具有长期隐性特征,多数妇女在感染9 ~ 15个
•
752 •
797.
吉林医学2017年4月第38卷第4期
].浙江临床医学,2016,18(7) :1344.
[6] 沈姚琴,赖娟,贺俊霞.HPV L1壳蛋白联合HPV分 型、TCT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 师杂志,2015,17(3) :365.
[7] 陈素琴.TCT HPV - PCR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宫颈 疾病筛查的应用实效性[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 (5):
的诊断价值[J
[8]鲁筱莹,朱芳.两种液基细胞学结果及HPV分型检 测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作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
(3) ,261.[收稿日期:2〇16-08_29
编校:郑英善]
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差异分析
罗康华(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黔南558000)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和外科术后病理的诊断差异性。方法:将采用胃部分切除手术 治疗的患者随机选出100例,100例患者均在术前进行了胃镜活检与病理检查,其中的50例在术后再次进行胃镜活检 和病理检查,分列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的病理诊断胃癌确诊率为96% ,明显 比对照组患者的8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乳头 腺癌与黏液腺癌的术前胃镜活检比术后病理检查更显著,而印戒细胞癌与管状腺癌术后病理检查比术前胃镜活检更显 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〇.〇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术前胃镜活检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对照组病 理分化型为23例,占46% ,分化不良型为27例,占54% ,术后病理检查分化型为32例,占64% ,分化不良型为18例,占 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和术后病理检查存在一定差异性,但不可否认 其检测价值与作用,要充分结合两者进行诊断。
[关键词]胃癌患者;术前术后;胃镜活检;病理检查近些年来,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1],我国的胃癌发 病率伴随着各种疾病种类的扩大而增加,临床上已表现为一 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并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由于胃癌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死亡的数量 中位居首位,因此早期对患者的诊断与及时的治疗有助于提 高患者的存活率,但胃癌疾病在早期的临床症状不太明显,这 又给诊断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很多患者在察觉胃癌疾病 时病情已经进人发展期,通常需要及时进行胃部分切除手术,即便如此,胃癌患者在5年后的存活率也不算高[2]。临床上 加强患者胃镜活检和病理检查,对患者的生命保障有着重要 的作用[3]。本研究从我院2012年
弯侧者、8例胃角者和15例胃体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之 间的年龄、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〇. 05),具有可比 性。
1.2胃镜活检和病理检查:我院针对100例胃癌患者在术前 术后采用的胃镜活检和病理检查均遵循严格规范的操作要 求,使用常规石蜡包埋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法进行染色, 显微镜下准确诊断患者疾病的病灶类型、分化以及浸润的情 况,详细记录病灶的性状、大小等相关数据,观察组患者通过 其外科手术以后的病理结果再次检验其胃镜活检的准确率以 及病灶是否出现转移,最终做出科学的综合评价总结[4]。1.3观察指标[5]: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术前术后胃镜活检以 及病理检查的诊断差异性,从患者病理的类型以及疾病分化 的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病理类型:黏液腺癌、管状腺癌、印 戒细胞癌、乳头状腺癌、低分化腺癌。分化程度:分化不良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2年
和分化型。
1月~ 2014年1月收治的
胃癌患者中选出1〇〇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具体 情况报告如下。
1.1 1月~ 2014年1月期间收治
1.4统计学处理:针对两组患者活检结果的对应数据采用 SPSS13. 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尤2检验,P <0. 05表示比
的胃癌患者中选取100例纳人本次研究,根据术前术后胃镜 活检和病理检查的差异性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9 ~ 71岁,平均(53.5 ±2. 9)岁,包括31例上腹痛者和28例下腹胀者,24例上消化道 出血者,19例胸骨后不适患者以及8例贫血患者,病发部位包 括14例贲门小弯侧者、16例胃体者、7例胃角者。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0 ~74岁,平均(55. 1 ±2. 7)岁,包括 32例上腹痛者和29例下腹胀者,23例上消化道出血者,18例 胸骨后不适患者和9例贫血患者,病发部位包括15例贲门小
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由表1可知,对照组患者术前胃癌确诊率为82%,观察组 的病理诊断胃癌确诊率为96% ,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 05。
由表2可知,术前检查的对照组患者在管乳头腺癌和黏 液腺癌上测出结果均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