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坏死杆菌病的诊治
作者:刘晓静 于洪敏
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年第01期
犬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一般多由皮肤、粘膜外伤感染,主要侵害犬的脚趾部,其次是口腔粘膜和皮肤,有时在内脏形成转移性坏死灶。 一、病原
坏死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多态细菌,从球杆菌到丝,不形成芽孢和荚膜的多形性厌氧菌,小者呈球杆菌(0.5~1.5um×1.5um);大者呈长丝状,其大小为(0.75~1.5um×100~30um),且多见于病灶及幼龄培养物中。普通苯胺染料可以着色,用稀释石炭酸复红液或碱性美兰加温染色时,则出现浓淡不均的着色。 二、流行病学
该病侵害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偶尔也感染人,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土壤中能生存30天,粪便中50天,尿液中15天。犬不分年龄、性别均可感染发病。常多发于多雨、潮湿和炎热季节,以5~10月份最为多见。特别是在饲养管理不良,圈舍潮湿,犬营养缺乏时,最易发病。
三、临床症状
病变主要发生在犬的四肢,特别是脚趾部,表现为局部化脓、溃疡及坏死。初期创口小,附有少量脓汁,逐步发展为坏死,坏死灶中心瓦凹陷,周围组织比较整齐,并向周围深部健康组织蔓延。重症病例若治疗不及时,往往在内脏器官形成转移性坏死灶而死亡。 四、病理剖检变化
病理变化因个别差异而不同,但死亡的犬剖检检查都可以在实质器官发现坏死灶,可引起坏死性肺炎、化脓性肝炎和心包炎,有的死亡犬在口前腔和胃肠粘膜有纤维素坏死性炎症。 五、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可做出诊断,必要时可做细菌检查,从病、健组织交接处采取材料涂片,镜检可发现着色不匀细长丝状坏死杆菌。 六、治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局部治疗:对患部剪毛,清洗消毒,清除坏死组织、异物等,用3%双氧水或5%碘酊按1:20的比例混合液冲洗创面,然后涂上碘酊,撒上硼酸粉或用提毒散或生肌散,然后用绷带包扎,每隔2~3天换药一次。病情严重者,可用0.25%普鲁卡因10毫升,链霉素进行局部封闭疗法;
全身治疗:可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m1.配以头孢拉定1.0克×2~3克,地塞米松100mg×1支静脉注射,5~7天为一疗程,重症者可用两个疗程基本痊愈。 刘晓静(台安县动物防疫站114100) 于洪敏(鞍山市动物检疫站114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