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世同堂》中的形容词重叠考察

来源:榕意旅游网


《四世同堂》中的形容词重叠考察

摘要:《四世同堂》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同时具有很高的语言价值。在《四世同堂》中,形容词重叠式有AA式、AABB式、ABAB式、ABB式、A里AB式等五种基本类型,重叠式大多由性质形容词重叠构成,AA式和AABB式出现频率最高。形容词重叠后,在语法意义上会发生量的变化,语义上更具状态性、描述性和强调意味。形容词重叠式在句子中多作定语和状语,体现作品中人物的主观情感倾向,突出描述对象的形象特点,丰富词汇内容,增强表现力。

关键词:《四世同堂》;形容词;重叠;形式功能

《四世同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优秀的、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具有很高的语言价值。作为北京话的典型代表,老舍作品的语言个性十分突出。在《四世同堂》这一作品中[1],老舍运用地道、鲜活的北京话,以幽默兼带讽刺意味的笔调把老北京的人情世故写得入木三分,充分地显示了语言的巨大艺术魅力。对《四世同堂》的研究,目前能够了解到的相关论著有很多,其中有对其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历史地位和语言特色的探讨,也有从语法角度对作品中的动词、副词和形容词的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从语法角度对《四世同堂》中的形容词重叠现象进行专门考察的比较少。在语法上,现代汉语与印欧语系语言相比较,最根本的特点是不依赖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2]。但是并不能说汉语没有形态变化这一语法手段。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充分运用重叠这一语法手段把形容词的各种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为作品的语言增色不少。

一、形容词重叠的形式

根据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及所表示的意义,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大类

[3]。性质形容词又可以分为单音节和双音节这两类,它们各有自己不同的重叠形式。在《四

世同堂》中,形容词重叠式有AA式、AABB式、ABAB式、ABB式、A里AB式等五种基本类型。

(一)AA式

单音节的性质形容词绝大多数能够重叠,其基本形式就是AA式。在《四世同堂》中,该类形容词共有80多个,是作品中为数较多和出现频率最高的形容词重叠式类型,使用时经常在后面加的。

例1院内的灯光照到大槐树上,大槐的绿色又折到她的白绸袍上,给袍子轻染上一点灰暗,像用铅笔轻轻擦上的阴影。

例1中的轻轻是AA式形容词,由单音节的性质形容词轻重叠而成。AA式形容词除了是单音节性质形容词最常见的重叠形式外,某些动词、副词也有这样的重叠形式,如动词想想、副词恰恰等。但是这些实词的这种重叠式在使用时一般不能像形容词重叠式那样可以在后面加的,而且在语义上也没有形容词重叠式作定语时所带有的喜爱、亲昵等感情色彩。

(二)AABB式

在《四世同堂》中,AABB式是五种形容词重叠式中为数最多的类型,基本上是由双音节性质形容词重叠而成,共有100多个。

例2他本想和李四爷与天佑痛痛快快地谈上一两小时,把心中的积郁全一下子吐尽。

例2中的痛痛快快是AABB式形容词,它是由双音节性质形容词痛快重叠而成的。

(三)ABAB式

在《四世同堂》中,ABAB式基本上是由双音节状态形容词重叠而成,为数不多,只有几个。这一类形容词使用时也经常在后面加的。

例3他的手,天气虽然是那么热,变成煞白煞白的。

例3中的煞白煞白是ABAB式形容词,它由双音节状态形容词煞白重叠而成。

(四)ABB式

在《四世同堂》中,形容词重叠ABB式通常由一个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加上重叠后缀构成。

例4它,亮晶晶,冷冰冰,老瞧着他,像个叽里咕噜乱转的眼珠子似的,老跟着他。

例4中的亮晶晶是由单音节性质形容词亮加上重叠后缀晶晶构成的。

此外,在《四世同堂》中,还有一种由双音节状态形容词重叠后一语素构成的ABB式。

例5他的小褂只扣上了俩个扣,露出了硬绷绷干瘪瘪的胸膛。

例6她模样大变,变得叫人认不出来了;瘦得皮包骨,只有一双眼睛还亮堂堂的,仿佛她把整个生命都注入了这一对眼睛,好去找儿子。

例5中的干瘪瘪是由双音节状态形容词干瘪重叠后一语素瘪构成的重叠式,例6中的亮堂堂是由双音节状态形容词亮堂重叠后一语素堂构成的重叠式。

(五)A里AB式

这种形容词重叠式在《四世同堂》中很少见,只有胡里胡涂这一个,其出现的频率也不超过十次。

例7胡里胡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二、形容词重叠式的特点

(一)AA式和AABB式出现频率最高

在《四世同堂》中,形容词重叠AA式和AABB式是五种形容词重叠式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形式,而A里AB式无论是从构词的数目还是出现的频率上来看都远远不及其他四种类型。由此可见,AA式和AABB式是《四世同堂》中形容词最主要的重叠形式。在《四世同堂》中,形容词重叠构成的AA式是老舍最喜欢使用的,它出现的频率最高,尤其是轻轻这一词语的出现竟达40多次。由此可见,在形容词重叠构成的词语中,双音节词语在这部作品里面是占优势的。这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现代汉语在词汇方面的一大特点,即双音节词占优势。

(二)形容词重叠式大多由性质形容词重叠构成

在《四世同堂》中,五种形容词重叠式大多由性质形容词重叠构成的,为数不多的ABAB式和ABB式形容词则主要是由状态形容词重叠构成的。使用时,这五种重叠式几乎都喜欢在后面加上的。

例8巡长已有四十多岁,脸上剃得光光的,看起来还很精神。

例9你们若是成为不愿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而愿同年同月同日同时死的兄弟,你们便会和和气气的,真真诚诚的,彼此帮忙。

例10胡里胡涂的,辨不清是镣子磕的痛,还是身上被打得痛,他被扔进一间没有灯亮的屋子去。

例11麦田已经不再趴在地上,都随着春风立起来,油绿油绿的。

例12他的小褂只扣上了俩个扣,露出了硬绷绷干瘪瘪的胸膛。

例8中的光光是由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光重叠构成的AA式形容词,例9中的真真诚诚是由双音节性质形容词真诚重叠构成的AABB式形容词,例10中的胡里胡涂是由双音节性质形容词胡涂以特殊方式重叠而成的A里AB式形容词,而例11中的油绿油绿是由双音节状态形容词油绿重叠而成的ABAB式形容词。其中,ABB式是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共有的重叠式,它有两种构成方法:一种是由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加上重叠后缀构成,如例12中的硬绷绷由单音节性质形容词硬加上重叠后缀绷绷构成;另一种则是由双音节状态形容词重叠后一语素构成,如例12中的干瘪瘪由双音节状态形容词干瘪重叠后一语素瘪构成。

此外,对于双音节状态形容词构成的ABAB式是否是形容词重叠式的问题,学术界存有争议。有的学者把它看作是形容词重叠式的一种,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则认为整个ABAB式的结构没有其它几种重叠式结合得那么紧密,而且状态形容词本身已经有了表示程度较深的意思,一般不能重叠,因此不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重叠式。在本文中,我们把它看成是形容词重叠式的一种。

(三)形容词重叠之后的词性变化

有些形容词重叠之后在性质上发生了变化,有的则没有。在《四世同堂》中,性质形容词重叠之后大多变成了状态形容词,而状态形容词重叠后依旧是状态形容词,词性并未发生改变。

例13瑞宣呆呆地立在那里,看着,看着,渐渐的他只能看到几个黑影在马路边上慢慢地动,在晴美的阳光下,钱先生的头上闪动着一些白光。

例14钱先生既没失去态度的自然,也没找任何的掩饰,就那么大大方方地走出去,使冠先生的手落了空。

例15刚才,在那黑森森的山洞里……而现在,又是明晃晃的太阳,大街,走着道儿的人群和来往的车辆。

例16没有肉,没有活软气儿,没有睡觉时的安恬的样子,腮深深地陷入,唇张着一点,嘴是个小黑洞,眼闭着,可是没有闭严,眼皮下时时露出一点轻轻动的白膜,黑紫黑紫的炙痕在太阳穴与脑门上映着,那个脸已经不像个脸,而像个被一层干皮包着的头颅骨。

例13至例15中的呆呆、慢慢、大大方方、黑森森、明晃晃等形容词都是状态形容词,它们分别是由呆、慢、大方、黑、明等性质形容词以各自特定的重叠方式构成。例16中的黑紫黑紫本身就是由双音节状态形容词黑紫重叠构成的状态形容词,重叠前后词性并没有发生改变。

(四)ABB式后缀带有比较浓厚的口语色彩

在《四世同堂》中,有一些由表示颜色的语素A加上重叠后缀BB构成的形容词重叠ABB式。这些后缀往往带有比较浓厚的口语色彩,而且其选择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例17十六个没有穿袈衣的穷汉,在李四爷的响尺的指挥下,极慢极小心地将那口白辣辣的棺材在大槐树下上了杠。

例18嘴里老白唧唧的没有味儿!

例19轻轻地,她打开手帕,露出白花花的现洋。

例20宣战以后,他想,一切便黑是黑,白是白,不再那么灰渌渌的了。

例21她一生没出过北平城,对于山她只远远地看见过西山与北山,老那么蓝汪汪的,比天色深一点。

例17至例21中的白辣辣、白唧唧、白花花、灰渌渌、蓝汪汪等六个形容词都是形容词重叠ABB式,它们都是由表示颜色的语素加上重叠后缀构成的。可见,在重叠构成ABB式的形容词里,表示颜色的语素是比较常见的,它们的这种构词能力也是比较强的。辣辣、唧唧、花花、渌渌、汪汪等后缀都带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使作品的语言显得活泼生动,富

有生活气息。此外,在作品中老舍先生根据描述对象的不同特点,恰如其当地选用了不同的重叠后缀,如在表示同一个颜色的形容词白后加上不同的后缀来描述不同的事物。用白辣辣来描写棺材给人的视感,用白唧唧来描写人的味感,用白花花来描写现洋给人的光感,由此可见ABB式后缀之丰富。

三、形容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一)语法意义上发生量的变化

形容词重叠之后,在语法意义上会发生量的变化。朱景松在总结形容词重叠的语法意义时就提到过形容词重叠式“表达适度的、足够的量”[4],也就说明其可以起到加深表达程度或是表示轻微的作用。至于程度的深浅,则是根据词语重叠后的在句子中的具体位置而定。

例22假若瑞宣正在这么思索大的问题,富善先生可是正想一些最实际的,小小的而有实效的办法。

例23从这个脸上,已经找不到以前的胖忽忽的,温和敦厚的书生气。

例22中的小小在句子中作定语,其语义程度比起重叠前的基本形式小来就要浅得多。它表示的意思是“只要是办法,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也行”,表现出中心人物要求之低,与前面的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例23中的胖忽忽也在句中作定语,其语义程度比重叠前的基本形式胖要浅一些。这一词透露出一种描写对象“虽然有点胖,但是也有点可爱”的意味。

例24瑞全进了佛堂,向老人打了一眼,而没认出那就是钱伯伯。他安详地把捎马子放

下,而后趴下恭恭敬敬地给佛像磕头。

例25日本人呢,因为在长沙吃了败仗,也特别愿意牢牢地占据住华北。

例24中恭恭敬敬和例25中牢牢在句子中都作状语,它们都分别比其重叠前的基本形式恭敬和牢所表现出来的语义程度要深一些,分别表示“很恭敬”和“很牢固”的意思。

从例22、例23、例24、例25四个例句可以看出,形容词重叠式在量上的变化往往是临时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它们处于定语的位置时,其表现出来的程度一般要比重叠前的基本形式浅一些,处于状语的位置时表现的程度要比重叠前的基本形式深一些。

(二)语义上更具状态性或描述性

重叠能使性质形容词转变为状态形容词。重叠构成的状态形容词在语义上往往比其重叠前的基本形式更具状态性或描述性,它可以使描述对象本来就有的某些特征清楚明白,使语言更加流畅通顺,生动形象。

例26她平日总以为爸爸不过是妈妈配角儿,平平稳稳的,没有什么大毛病,可也不会得个满堂好儿。

例26中平平稳稳是很平稳的意思,表现出“爸爸”现在的生活状态没什么大波动的意思。这一词不仅表达了平稳的意思,而且在语义上突出了描述对象很一般的这个特点。

例27猛地,他又全身发热,脑子里乱哄哄的,像一群蝗虫嗡嗡地猛袭了过来。

例27中的乱哄哄表示很乱,乱糟糟的意思。乱哄哄一词有力地表现出“他”的精神状

况,给人一种乱而吵的印象,与后面的“像一群蝗虫嗡嗡地猛袭了过来”这个比喻相照应,用得非常贴切。

(三)重叠后突出强调意味

例28他花了整整两个钟头,为他的就职典礼预备讲稿。

例29她是他的胖老婆,他死以前,得痛痛快快地咬咬她,把她踩在脚底下,踩个够。

例28中的整整强调了预备讲稿的时间是两个钟头,这两个钟头是很足的,没有少一分一秒,它在整个句子中带有一种强调和随之而来的嘲讽意味。如果用基本形式整替换整整,句子就读不通,也没有强调的意味。例29中痛痛快快强调了咬时施事极其痛快的心理感受,有种泄愤的意思在里面。如果用基本形式痛快来替换它,句子虽然读得通,但是不能突出施事尽兴的心理特点,表述功能不及痛痛快快。

四、形容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充当句子的谓语和定语成分。形容词重叠后的语法功能比其基本形式更强,它除了作谓语和定语外还能比较自由地在句中作状语和补语。

(一)形容词重叠式在句中作定语

例30身上带着秦岭上的黄土,老三瑞全在旧历除夕进了西安古城,只穿着一套薄薄的棉学生装。

例31高粱红的河蟹,用席篓装着,沿街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到正阳楼去用小小的

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

例30中的薄薄和例31中小小都在句中作定语。薄薄描写了人物穿着之薄,强调了生活的艰苦。小小则描写木锤之小,带有“小而精致”的意味,表达出人们的喜爱和愉悦之情。

虽然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之一是作定语,但是并不是所有形容词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由地修饰名词作定语。由于受音节因素的制约,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加的不能修饰双音节名词,它的重叠式却不受这种音节问题的困扰,可以比较自由地修饰双音节名词,如只能说是“一套薄薄的棉学生装”和“用小小的木锤”,却不能说成“一套薄的棉学生装”和“用小的木锤”,可见形容词重叠式比其基本形式的语法功能要强一些。

(二)形容词重叠式在句中作谓语

例32阳光很好,可是没有多少热力,连树影人影都那么淡淡的,枯小的,像是被月光照射出来的。

例33树上一只老鸦呱的叫了一声,他吓了一跳,匆匆地走开,头发根上冒了汗,怪痒痒的。

例34最初,他迷迷糊糊的,想不出自己为何充实与伟大。

例35麦田已经不再趴在地上,都随着春风立起来,油绿油绿的。

例32至例35中的淡淡、怪痒痒、迷迷糊糊、油绿油绿等几种形容词重叠式都是在句子中作谓语,它们在句子中作谓语时着重对主语的动作、行为状态等进行描写。淡淡的着

重描写影子“很淡,不明显”的状态特点,呈现出很强的图画色彩;怪痒痒的突出了当时特定环境下“他”头皮发痒的生理反应;迷迷糊糊的强调“他”思维的不清晰;“油绿油绿的”则着重描写麦苗长得很绿,绿得喜人,带有很强的色彩感。可见,形容词重叠式作谓语时通常在后面加上的字,这不但使得句子读起来更顺口,而且能使描述对象的状态更好地呈现出来。

(三)形容词重叠式在句中作状语

形容词重叠式在句中作状语时可以用来表示时间、程度、方位、方式等。

1.形容词重叠式作时间状语

例36枣树本来就不甚体面,偏又爱早早地落叶,像个没有模样而头发又稀少的人似的那么难看。

2.形容词重叠式作程度状语

例37可是,人事不是想象的产物;骨肉之情是最无情的锁链,把大家紧紧地穿在同一的命运上。

3.形容词重叠式作方式状语

例38有时候亲友来到,看到她正在作事,就必定过分地称赞她几句,而她也就懒懒地回答:“唉,我又活啦!可是,谁知道冬天怎样呢!”

4.形容词重叠式在句中作方位状语

例39四周,忽然来了许多持枪的敌兵,远远地把会场包围住。

性质形容词很少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如果要作句子的状语,一般都要重叠或着加上助词地。因此,在句中几乎不能用其基本形式来代替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例36中的“早早地落叶”、例37中“紧紧地穿在同一的命运上”、例38中“懒懒地回答”都分别不能换成“早地落叶”“紧地穿在同一的命运上”“懒地回答”。这些形容词基本形式没有重叠式那么强的描述性,在句子中直接作状语根本就行不通。

(四)形容词重叠式在句中作补语

例40他们要把北方人从各方面管制得伏伏帖贴,而后从口中夺取粮食,身上剥去衣服,以饥寒活活挣死大家。

形容词重叠式在句子中多作情态补语,是对施事或者受事状态的一种描写,使用时通常在前面加上标志性助词得。例40中的伏伏帖帖描写的是受事北方人在统治者管理下的生活状态。如果将这个例句的重叠式改为基本形式的话,那么它在句中就不再作情态补语,而是作结果补语。如“他们要把北方人从各方面管制得伏帖”,就有施事(他们)管制的结果是受事(北方人)的伏帖的意思,这时形容词基本形式作结果补语。

在《四世同堂》中,形容词重叠式在句子中多作定语和状语,很少作补语。

五、形容词重叠式的表达效果

(一)体现作品中人物的主观情感倾向

形容词重叠式在句子中除了具有描写中心事物的形像特征和状态的功能之外,往往也

会带有说话人对这些形象特征和状态的主观性评价,因此巧妙地使用形容词重叠式可以微妙地体现出作品中人物的喜、恶等主观情感倾向。

例41她根本不赞成招弟只嫁个小小的科长,现在,她以为招弟得到了解放的机会,而且不应放过这个机会去。

例42同时,在另一角落,他看到个小小的消息:学生应以学业为重,此外遇有庆祝会及纪念日,学生无须参加游行……

例41中的小小强调了科长这一职位之低,表明了“她”打心底里瞧不起科长这个职位,这一重叠式在该句中表现出中心人物不乐意的主观心理。例42中的小小是形容看到的消息“很小,不起眼”。但是结合上下文语境可以看出,就是这么个“小小的消息”让“他”很高兴,那么此处的小小便带有中心人物的喜爱及愉悦之情在里面。

从例41、例42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形容词重叠式在不同的句子里能够分别体现人物的不同主观感情倾向。小小的基本形式是小,是一个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其本义属于中性词,但其重叠式在例41中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在例42中却带有褒义的感情色彩。可见形容词在重叠后,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此外,《四世同堂》中有一类形容词重叠式的表意性也很强,即A里AB式。A里AB式是一类比较特殊的重叠式,该类重叠式在感情色彩上“带有嫌弃或不赞赏的色彩,有憎恶、轻视的意味”[5]。

例43我不只胡里胡涂地去扔掉我的脑袋,而是要稳稳当当地,从容不迫地,心平气和地,去做事,以便达到我的理想。

例44大家胡里胡涂,推推搡搡,拖儿带女,一齐拥到院子里。

例43中胡里胡涂作状语,例44中作谓语,它们都含有不赞同的贬义色彩在里面。

(二)加强描述对象的形象性

形容词重叠式一般具有较强的描述性,能使描述对象的形象特点更加突出,给人一种就在眼前的形象感。

例45身上的伤已经差不多都平复了,他的脸上也长了一点肉,虽然嘴还瘪瘪着,腮上的坑儿可就是小得多了。

例46他的头发全白了,乱蓬蓬的,双颊下陷,干巴巴的没有一点血色。

例45中的瘪瘪是对嘴的形状的描写,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受伤者嘴巴凹陷下去的那种形象感。例46中的乱蓬蓬是对头发外形的描写,它生动地描绘出头发既乱又蓬的状态,使人如视其形。如果把这两个地方的形容词重叠式换成基本形式,那么不可能给读者带来如此强有力的形象感。

(三)使语言口语化充满生活气息

文学创作虽然高于生活,但是它毕竟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地地道道的北平人,老舍先生在创作《四世同堂》这部作品时不乏使用“通俗的、地道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北京口语来写北京人和北京事”[6]。因此,作品的语言呈现出明显的口语化色彩,处处充满了浓厚的北平人的生活气息。

例47他的手,天气虽然是那么热,变成煞白煞白的。

例48逢年他要过节,遇年他要祭祖,他是个安分守己的公民,只求消消停停地过着不至于愁吃愁穿的日子。

例47中的煞白煞白和例48中的消消停停两个形容词重叠式都带有浓厚的北京口语的味道。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由形容词重叠构成的风格自然、灵活多变的口语词,像飕飕的、寡寡落落的、直勾勾的、硬梆梆的、蓝汪汪的、油绿油绿的等。这些词都是北方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语,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这些生活化语言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人物的形象,真实地描绘出当地的世俗风情,从而进一步拉近了文学作品与人民生活的距离。

(四)丰富词汇内容,增强表现力

语言的表达忌讳千篇一律,重复死板,而追求活泼多变。形容词基本形式在句子中能起到描写、修饰的作用,但是有些地方却不能使用,如性质形容词加上助词的一般不能修饰双音节名词。而形容词重叠式,不仅能构成新的结构形式,还增加了新的词汇内容、新的语法语义和句法功能,这就使得语言的使用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行文的重复。

例49远远的那些兵,在天安门与正阳门的下面,是那么矮小,好像是一些小的黑黑的宽宽的木棒子。

例50刚才,在那黑森森的山洞里……而现在,又是明晃晃的太阳,大街,走着道儿的人群和来往的车辆。

例51没有肉,没有活软气儿,没有睡觉时的安恬的样子,腮深深地陷入,唇张着一点,

嘴是个小黑洞,眼闭着,可是没有闭严,眼皮下时时露出一点轻轻动的白膜,黑紫黑紫的炙痕在太阳穴与脑门上映着,那个脸已经不像个脸,而像个被一层干皮包着的头颅骨。

例49的黑黑、例50中的黑森森和例51中的黑紫黑紫所描写的中心对象的性状都与颜色词黑有关。老舍先生根据描述对象的不同特点,十分贴切地选择了以黑为基本语素而后缀各异的形容词重叠式来进行描述。这样一来不但丰富了词汇内容,避免了词语的重复使用,而且使语言显得更加活泼多变,更具表现力。

(五)带来特定的语音效果

形容词重叠式是由相同的音节连续出现构成的。在朗读时,重复的音节不断冲击人们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效果,增强了人们的对音律的感知能力,产生一种回环往复的音节美。

例52假若北平人也有什么理想的话,那便是自自由由的,客客气气的,舒舒服服的,过日子。

例53他的小褂只扣上了俩个扣,露出了硬绷绷干瘪瘪的胸膛。

例52中的自自由由、客客气气、舒舒服服和例53中的硬绷绷、干瘪瘪等形容词重叠式的运用,使句子读起来音节连贯、整齐自然、朗朗上口,语言的美感自然流露其中。如果把例句中的形容词重叠式换为基本形式,那么这种语音效果带来的美感就会顿时荡然无存,句子读起来甚至可能会有些死板、拗口。

六、结语

《四世同堂》形容词重叠式类型丰富,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多样,给作品的语言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对《四世同堂》形容词重叠式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对汉语形容词重叠现象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品味作品的语言及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细腻情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