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困境 教育探索 浅析现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困境 徐万彬 (德州学院【摘山东德O,z1 253023) 要】本文阐述了加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探讨了当前高校在大学生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认为重智育轻德育、重专业教 育轻情感教育,33代大学生自身的压力较大,高校开放的环境容易遭受社会不良思想和文化的侵袭等,_是高校教育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并加 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情感教育;重要性;存在问题 列宁说过:“没有 人类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类 1、一些高校重智育,轻德育,重专业教育,轻情感教育 对于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促使人们追求真理的强 大动力,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情感教育有其特殊时期、特殊阶段的 特殊作用,而高校对于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方式等方面还存 在着一些缺失,本文就现代大学生情感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所面对的 难题进行分析探讨,相信对于促进高校教育完善和大学生成长成才 都会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加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一由于高校评建,尤其是新建院校的评建工作中,往往将教师职 称水平、课题立项水平、科研水平以及学校办学硬件设施层次作为 评价学校水平的主要指标,而对于学生整体素质、道德水平、认知能 力和自控能力方面的评价则几乎没有。这种现象就直接导致了学 、情感是沟通的基础,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无论是在社会环 境中还是在高校环境中,每一个人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即每个 人都要生活在以他为中心的人际网络中。而在建立人际关系的时 候,人和人之间会通过情感的交流而彼此影响,只有在交流过程中 产生情感上的相容和认同,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 理解。在高校中,通过加强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养成 诚信、热情、豁达、正直的优良品质,从而使不同年级、专业,不同思 维模式、道德认知的学生进行相互学习和情感交流,在相互包容和 信任中克服学习及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建立诚 挚的友情。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可以促进大学生建立 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的。 2、有助于大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不同程度的内心体验,积极的情感可以促 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性的发挥,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 捷性;反之,那些消极的情绪会使学生的思维阻塞,会降低学生思维 的灵敏性,妨碍思维的效果。现在,很多高校注重培养具备高“情商” 的大学生,很多方式都可以归属于情感教育,如通过爱心教育、诚信 教育、感恩教育等方式使学生体会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的 关怀和温暖。这样的情感教育,会使教师和学生在一种质朴的情感 互动中增进了解和沟通,会使学生将对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情 感进一步升华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这样就提升了大学生的认知 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可以起到 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有助于大学生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 校领导在办学的时候,为了学校的发展,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的情 感因素,而是学校的硬件水平和社会评价,就导致一些高校在发展 的过程中重视专业知识的教授,而轻视或者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 育,尽管有的大学开设《心理学》和《思想道德修养》的课程,但 往往存在强调理论体系,对道德情感方面突出不够的现象,也正因 为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在道德认知和行为的表现上也差强 人意。殊不知,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建立在真诚、关爱基础上的情感 交流才能将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具备高层次的情商和自控能力 的学生走上社会后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成才并为国家和世界作出更 大的贡献,这个才是高等教育的初衷。 2、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压力较大 当代大学生最大的压力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业的压力; 二是家庭经济的压力;三是恋爱的压力;四是社会人际交往的压力; 五是学业上的压力。这些压力都不同程度的压在大学生还不算成 熟的肩膀上,这其中,又以就业的压力尤为突出。 在当代的大学校园,有的学生因为自己所学专业就业形势不 好,从根本上丧失了学习动力;有的学生从高中毕业带着对大学的 梦想来到大学,特别是农村和偏僻地区的学生希望借此机会改变自 己的命运,但是一旦感到就业无望,或者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很快 便开始消极对待生活;还有的学生感到大学提供的教育不能满足社 会用人单位的需要,也不符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因而自动放弃学 习。这些来自就业的压力和学校教育的低效导致部分大学生道德 情感方面的崩溃,从而产生一系列消极的现象:大学生谈恋爱消磨 无聊时光的多,泡网吧聊天的多,双休日在大街上逛街的多,考试和 写论文作弊的多,花钱追求享受的多,甚至喝酒打架的现象也比较 多。用大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郁闷的时候多,并由此进一步导致 大学生在思想上*O/g ̄理上难以接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各 种善意的管理。 3、高校开放的环境容易遭受社会不良思想和文化的侵袭 如何取得最好的课堂效果?概括来讲,就是教师用心备课、教 授,学生用心听讲、思考。那么,如何做到“用心”二字,就是教育者 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了。其实,“用心”在情感上是一种主动性的表现, 高校教育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前站,高校的教育任务也是要 培养出适应并了解社会环境的大学生,这一教育目的和大学生的实 即教师出于对学生的美好期盼主动把最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相 际情况都决定了高校不可能像初中高中一样将校园封闭起来,但 结合,传授给学生;学生出于对教师的感恩理解,主动认真听课,努力 是,开放的校园、开放的课堂、开放的空间,都意味着社会上的好的 思考,融会贯通。这样的教育在情感的滋润下,演化成了真诚的协作 坏的思想和文化的不断涌入,和大学生尚显稚嫩的思维模式和认知 与自然的互动,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传授者和接收者,而是演变成 水平产生剧烈的摩擦和碰撞。由于高校管理不足、学生自制能力差 了主导者和协作者,知识借助于情感的融入,渗透进学生内心深处, 等很多的原因,学生很容易受社会上各种文化、意识的影响,有些走 激发学生学习的渴望,增强教学凝聚力和吸引力,从而实现教育的有 上歧路,有些背离家人,甚至有些结束自己生命或者为害社会。虽 效性。而学生的主动性和热情也会反过来会影响教师的教育激情, 然问题是这样突出,但我们却对此无可奈何,我们能做的只有加强 促使其不断更新知识、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在师生彼此的 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的内心强大起来,成熟起来,有足够的能力 情感激励中实现教与学效果的统一。由此不难看出,加强大学生的 去应对各种思想、文化、意识的逐番撞击。 情感教育对于提高课堂效果是有正面促进的作用的。 综上,情感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有其应当存在和被重视的突出理 二、当前高校在大学生情感教育中面临的问题探讨 ---——由,对许多高校来讲,如何将大学生的情商提升与(下转第1 30页) 134--—— 《新西部》2013.29期 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主要特征及危害性分析 高校管理 的人机虚拟交往,缺乏活生生的、有感情的、有面部表情的联系,会 不良,体力透支,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 (3)网上聊天、网上交友、在网络游戏里对抗 中杀、在自己感兴 使人趋向孤立,导致人际交往能力的下降。疏远的人际关系便人产 趣的论坛上高谈阔论,少数大学生在网络上形成了自己的圈子,找 生心理上的孤独感,也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网络上缓解压力,排解不良情绪,发泄不满,平 (3)偏执。有些人由于工作、生活、家庭不如意,便在网上发牢 到了自己的兴趣,衡心理。但过多的网上情感交流让大学生在现实中深埋情感,不愿 骚,乱发脾气,毫无根据地抱怨、批评,发表一些极端的言路,说一些 ,偏激的话。这些社会负面情绪会对大学生的性格产生一些不好的 影响,特别是长期接触又比较关注这些信息的大学生,会在网络的 影响力形成偏执性格或者偏执情绪。还会把偏执从网上带到现实 中,对身边的人和事过分挑剔,对别人总是不满意,总觉得身边的事 情不符合自己的意愿。过于固执,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总 觉得自己是对的。偏执对大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具有较为严重的 影响,会给大学生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障碍,严重的偏执者甚至 会有暴力倾向或者暴力行为。 (4)淫逸。网络上各种各样的色情信息以多种形式出现,上网 时总是无意间就接触到了这些不良信息,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好 奇年龄阶段,少数自制力不强的大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浏览色情网 页、色情信息、色情图片。这些色情信息会给大学生带来Jl ̄)cP动,过 多的性关注,影响大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特别是异性之间的正常 交往。 向周围的老师和同学倾诉心理感受。一些大学生在网上的时候,可 以眉飞色舞、谈笑风生。生活中却少言寡语、不善言辞,网络成了 他们与现实世界隔离的一道墙,成了他们对现实感情世界的心灵之 锁,容易使人产生自闭心理。 4、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追求的危害 网络不良行为是一种消极的人生理念和错误的价值追求,会使 大学生趋向低级趣味,变得世俗、媚俗、庸俗,会使他们失去崇高的 人生追求,而趋向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变得不愿付出、不 愿吃苦,贪图享受,只想成功。具有网络不良行为的大学生,往往对 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伴生出的各类社会问题缺乏较强的分辨力和 判断力,极易受负面情绪的影响,对社会产生一些不好的认识,不良 的情绪,错误的判断。网络上的一夜成名、一脱成名、快速致富等不 良信息会给大学生的人生价值体系带来一定的冲击。 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各类活动受到校纪校规的约束,受到老师 (5)虚空。网络是精彩的,很多大学生在网上都能找到自己的 和同学的关注,而网络上的活动是隐匿的,社会规范对网络行为的 片天地,找到自己的乐园,并在其中建立圈子,获得成就感。但网 要求和约束比现实小得多,使少数大学生在网络上的道德感弱化, 制造恶作剧,扮演多种角色,逐渐产生了不健 络也是虚拟的,网络上的成就在现实中无法实现,这是虚拟和现实 他们在网上玩世不恭,的差别。少数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中遇到了问题,在现 康心理,扭曲了人格,迷失了自我,对一些事情的基本认知模糊,甚 实中遇到了挫折,便在网络上寻求满足感,无节制地在网络上花费 至会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构成了欺诈、偷窃等网上犯罪, 时间,企图通过网络摆脱学习生活的重负,减轻精神的压力。由于 严重影响着他们对人生目标的追求。 长日寸间上网,严重影响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在现实中找不到归宿 感,产生无聊的虚空心理。 3、对大学生自我身心健康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杜维彦.网络文化与大学生不良行为的分析及对策[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6.1 71—172. [2]陶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研究.江西农业大学 网络诈骗等,对于懵懂的大学生极具杀伤力。一旦深陷其中,便会 严重影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成长,少数大学生受网络色情的 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3]展玮.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研究.四川农业 影响,加上青春期的萌动,在校外同居的现象屡屡发生,大学校园周 (1)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具有很强的诱惑性,特别是网络色情、 围的小旅馆周末往往非常火爆,大学生堕胎的事例经常出现,并且 大学20l1年硕士学位论文. [4]黄昕,贺才琼论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及其对策[J].南华 有蔓延趋势。 .106—108. (2)少数网络成瘾的大学生整天沉溺于网络,导致体能下降、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生物钟紊乱、注意力不集中、目光无神、人际交流障碍、情绪低落、思 维模糊、进取』 下降、缺乏斗志等不良生理和心理反应。笔者曾接 【作者简介】 谷申杰,男,汉族,河南濮阳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 触过严重的网络成瘾者,自己带着大量的方便面和水,能在网吧上 何卫军,男,陕西周至人,硕士. 网时间连续超过48 J J\时,饮食休息完全没有规律,视力下降,消化 (上接第1.34页) 学校的快速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也面临许多困难,但笔者相信,基于 师生情感和谐和学生情商提升的高等教育,才会是高等教育将来必 定的走向,才会是国家和民族真正需要的高等教育。 【参考文献】 [4]陈鹏.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 版社,2003. [5]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6]乔万敏,刑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北 [1]董广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应用[M].北京:中国纺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 织出版社,2003. [73鱼霞.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 [3] 佐斌.大学生心理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 【作者简介】 徐万彬(1958一)男,山东省平原县人,汉族,中共党员,教授 研究方向:体育人文学科、体育心理学. 社.2004.7. (上接第143页)—— 【作者简介】 [3]杨元妍,邓莉.情商教育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J].桂林 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1. 张治平(1979一),陕西泾阳人,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及学生管理 —_130.—- 《新西部》2013.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