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对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及时做好安全事故发生后的救援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程施工生产的实际,特制本工程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应急预案的任务和目标
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反应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反应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反应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反应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二、工程项目基本的情况
1.工程概况
京沪高铁四标段第三项目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境内,起点里程为DK686+847,终点里程为DK689+382,全线长度2.535Km,该该段工程位于徐州市金山桥开发区辖区,跨越徐州市农科院、大庙镇上山村、佟村、大湖村地界。
本段主要包括桥梁和站场。其中桥梁工程砼约16万方,主要分
布京杭运河桥DK686+847-DK687+894段、3道涵洞以及1座1-16m框架涵。站场地基处理类型有挖除换填、岩溶注浆、CFG桩(约18万延米),其中CFG桩和岩溶注浆是主要的路基基底处理形式。路基边坡加固与防护形式有浆砌护坡、加筋土挡墙、及土工格栅、喷播植草等。
因此必须做好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2、施工现场内外医疗设施及人员状况
(1)施工现场情况
保健医药箱及抱救设施:配有体温计、冰袋(放于厨房冰箱内)、医用酒精、碘酒、过氧化氧(双氧水)、生理盐水、止血白药、伤口贴、灭菌柿球、棉签、持物钳、无菌敷料、绷带、镊子、剪刀、手术刀、常用小夹板、担架(二付);止血带、氧气袋(二个)等。放置于现场办公室,由黄能安全员管理。 现场经培训急救人员: (2)场外情况 医院 电话:地址:
三、可能发生事故的确定和影响
根据施工特点和任务,本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有:机械伤人事故、触电事故、起重伤害、火灾、爆炸事故等。
因在建工程处于206国道跨线,离部分建筑物及民房距离较近,附近有重大危险源和重要设施,事故的发生对周围的环境、人和物的
- 2 -
影响较大。
四、应急机构的组成、责任和分工
1.指挥机构及其成员
工程项目部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刘运泽、有关副经理严怀远、吴跃进、牛玉成及生产、安全、设备、保卫、等负责人组成,下设应急救援专业小组。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设在施工质安部,日常工作由质安部兼管负责。发生较大事故时,领导小组成员迅速到达指定岗位,因特殊情况不能到岗的,由所在单位按指挥机构组成名单排序递补。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项目经理为总指挥,有关副经理为副总指挥,负责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指挥机构组成见下附表 指挥部(小组)领导成员 总指挥:副总指挥: 应急救援技术组成员: 救援后勤保障组成员: 2.应急救援专业小组
成员由各专业部门的技术骨干、义务消防员、急救人员和一些各班组专业的技术工人组成 组成人员名单: (1)义务消防人员:
- 3 -
(2)医疗救护应急人员:
(3)治安队人员: (4)后勤及运输人员: 3.职责和分工
(1)指挥部(领导小组)
1)负责制定和修订本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井组织实施和演练。
3)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4)事故发生时,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并组织指挥救援行动 5)向上级汇报和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2)人员分工和职责
总指挥:负责组织和指挥整个应急救援工作。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整个具体指挥工作和负责日常工作。
施工、安全负责人: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和事故处置工作。
保卫负责人:负责消防、警戒、治安保卫、疏散和道路管制等工作。
救援专业小组成员:现场救援工作。
- 4 -
五、报警信号和通讯
1.工地报警联络地址 2.报警注意事项
(1)按写出的工地报警联络地址说明。讲清楚伤者(事故)在什么地方,什么路几号、附近有什么特征。
(2)报告事故类型:说明伤(病情、火情、案情)和已经采取了些什么措施,好让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的准备。如火灾报警时说明燃烧或爆炸物质、燃烧程度、人员伤亡、发生火灾位置等。
(3)说明单位(或事故地)的电话或手机号码以便救护车(消防车、警车)找不到所报地方时,随时用电话通讯联系。基本打完报救电话后。应问接报人员还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如无问题才能挂断电话,通完电话后,有人留守电话,并应派人在场外等候接应救护车(消防车、警车)同时把救护车进工地现场的路上障碍及时给予清除,以便救护车到达后,能即使进行抢救。
(4)如几部电话和手机,可由数人同时分别向有关救援单位报警求救。以便让各种救援单位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事故现场。
3、报警救援及其他联络电话 报警救援及其他联络电话,见表1
表1报警救援及其他联络电话
单位或姓名 电话 单位或姓名 电话
火警 119 市消防支队 公安 110 派出所
- 5 -
医疗 120 医院 交通 工地应急机构:
六、事故应急与救援
安全事故的应急和救援措施应根据事故的发生环境、条件、原因、发展状态和严重程度的不同,而采取相应合理的措施.因此本(事故应急与救援》是安全事故发生后,实施抢救工作和进行事故处理的指导性意见,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随机进行处理.
1、应急程序 (1)重大事故
首先发现者紧急大声呼救、同时可用手机或对讲机立即报告工地当班负责人——条件许可紧急实施救援——报告联络有关人员(紧急时立刻报警、打救助电话)——成立指挥部(组)——必要时向社会发出救援请求——实施应急救援、上报有关部门、保护事故现场等——善后处理。
(2)一般伤害事故
首先发现者紧急大声呼救——条件许可紧急施救——报告联络有关人员——实施应急救保护事故现场等——事故调查处理。
2、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基本要求
(1)各有关人员接到报警救援命令后,应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尤其是现场急救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内到达事故地点,以便能给伤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施救。
- 6 -
(2)当事故发生后,要立即与铁路医院联系要求派遣医生来工地,协助救护,当人员伤害较多或较严重时,亦同时要立即与120急救中心或铁路医院联系。或立即拔打110等求助有关部门或机构。
(3)当医生未到达事故现场之前,急救人员要按照有关救护知识,立即抢救伤员,在等待医生救治或送往医院抢救过程中,不要停止或放弃施救。
(4)当事故发生后,或发现事故预兆时,应迅速组织疏散无关人员撤离事故现场,积极采取有关措施并组织治安队人员建立警戒,不让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并保证事故现场的救援道路畅通,以便救援的实施发现事故预兆时,应;立即停止作业,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后迅速组织撤离作业现场,并迅速研究、分析事故预兆的发展,尽可能采取科学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5)当发生重特大事故,如上一级部门在事故现场建立应急指挥部,专业救援队到达事故现场后,本应急救援人员应协助他们进行施救,并服从他们的统一指挥。
七、有关规定和要求
为能在事故发生时,迅速准确、措施得当、有条不紊地处理事故,尽可能减少事故的损失,落实好各项岗位责任制和各项措施,特规定如下的置求:
l、落实应急救援组织,救援指挥部成员和求援人员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的原则,落实
- 7 -
人员,当人有变化时要及时根据情况给予调整,并及时通知到有关人员,确保救援组织的落实。
2、事故发生时,如名单的第—负责人不在现场时,由组织名单的第二人顶替,如此类推。比如项目经理不在现场时,由副经理担任总指挥,当项目经理及副经理均不在现场时,由技术组的担任总指挥。
3、应把报警电话和报警注意事项贴于各办公室放置电话的附近。以便于事故发生时能紧急报警和联络有关人员。
4、按照任务分工做好物资器材准备工作,各种器材指定专人保管,并定期组织检查保养,使其随时处于良好状态。在仓库或储物柜存放的应急物品,除保管人员有钥匙外,亦要有备用钥匙放于副总指挥处:一时无法找到钥匙时要砸锁。
5、按照预定的演练时间,定期组织事故应急救援训练和学习,并要组织现场所有人员学习事故应急常识教育,了解各熟悉本救援预案、了解消防逃生疏散通道、消防设设备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等。
6、事故发生时,各有关人员接到报警通知(信号)后,应以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并服从有关指挥。
7、现场施工人员掌握事故急救常识对事故应急救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组织所有员工工学习,对班组长和管理技术人员要专门组织学习和培训。
8、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解除,由指挥部的总指挥宣布解除。 9、当本预案与社会,或公司的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有冲突时,应遵守执行社会,或公司预案的有关要求。
- 8 -
八、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1、年度演练计划
项目部的应急小组应在公司的应急中心的指导下,针对本工程可能存在重大危险源及容易出现的常见伤害每年最少进行一次演练,演练有必要时请消防、公安有关部门指导。演练时做好《演练记录表》。
2、演练类型
可分为:室内演练和现场演练,包括单项演练、多项演练和综合演练。
3、演练的作用
检查预案的实用性、可用性、可靠性;
检查全体人员是否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应急行动程序,以及反应队伍的协同反应水平和实战能力;
检查事故期间通讯系统是否正常运作,现场人员是否能安全撤离,事故能否被有效控制;
提高人们避免事故、防止事故、抵抗事故的能力,提高对事故的警惕性;
九、其它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于时间较为仓促,加之作者水平有
限,这套预案的编写难免有不足之处,但会在施工中取得经验以改进
- 9 -
所制定的行动方案。
- 1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