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环氧树脂沥青的搅拌混合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环氧树脂沥青的搅拌混合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榕意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10)授权公告号 CN 204139027 U(45)授权公告日 2015.02.04

(21)申请号 201420614078.8(22)申请日 2014.10.23

(73)专利权人广州市市政工程维修处

地址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大沙头二

马路8号(72)发明人邱熙锋 余志雄 黄国会 朱东浩(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

司 44214

代理人张文(51)Int.Cl.

E01C 19/1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环氧树脂沥青的搅拌混合装置(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氧树脂沥青的搅拌混合装置,包括作业平台、和竖直设置在作业平台上的搅拌混合罐体、搅拌混合管体的罐底与高粘度泵连通,在搅拌混合罐体顶部设置有浆式搅拌器。搅拌混合罐体上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氧剂添加口;高粘度泵不与搅拌混合罐体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气动三通阀连接,气动三通阀的一端通过回流管与搅拌混合罐体连通,气动三通阀的另一端与出料管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小、环氧剂投入速度快、投入时间同步性强、无搅拌死角、搅拌效果均匀等。

CN 204139027 U CN 204139027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环氧树脂沥青的搅拌混合装置,包括作业平台、和竖直设置在作业平台上的搅拌混合罐体、搅拌混合管体的罐底与高粘度泵连通,在搅拌混合罐体顶部设置有浆式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混合罐体上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氧剂添加口;所述的高粘度泵不与搅拌混合罐体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气动三通阀连接,气动三通阀的一端通过回流管与搅拌混合罐体连通,气动三通阀的另一端与出料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沥青的搅拌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混合罐体的罐底为漏斗状,在搅拌混合罐体的罐底的设置有防涡流的十字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氧树脂沥青的搅拌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粘度泵连接于搅拌混合管体的漏斗状的罐底的最低点处;回流管连接于搅拌混合管体的漏斗状的罐底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氧树脂沥青的搅拌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十字挡板的高度小于搅拌混合罐体的罐底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环氧树脂沥青的搅拌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混合罐体上设置有六个环氧剂添加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氧树脂沥青的搅拌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业平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楼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氧树脂沥青的搅拌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混合罐体直径为0.7米,罐体高度为1.5米。

2

CN 204139027 U

说 明 书

一种环氧树脂沥青的搅拌混合装置

1/3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路面的施工材料加工装置,特别是一种环氧树脂沥青的搅拌混合装置。

[0001]

背景技术

钢箱梁桥面铺装的使用条件、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与要求的特殊性,对它的强度、

抗疲劳性能、抗车辙性能、抗剪切性能以及变形协调性等均有较高的要求。环氧沥青混合料是一种热固性混合料。施工过程中将环氧树脂加入沥青中,经与固化剂发生固化反应,形成不可逆的固化物,从根本上改变了沥青的热塑性质。环氧沥青混合料,其路用性能比普通沥青混合料优异得多,是一种高级路面材料。在大跨径钢箱梁桥面铺装技术中,日本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 日本环氧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环氧剂由主剂和固化剂组成,由方形铁桶包装运输,生产过程中,预先将主剂和固化剂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在沥青拌和楼喷射沥青时同步加入沥青拌和楼拌缸。混合料的生产时无须特殊沥青拌和设备,用普通的间歇式沥青拌合楼即可生产。环氧主剂和固化剂混合是否均匀及投入拌缸的同步性是影响环氧沥青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氧沥青混凝土成品具有时效性,一般超过120分钟未施工就成为废品,所以环氧主剂和固化剂的混合和投入拌缸应在拌和楼的生产拌和周期(约70秒)内完成。[0004] 在现在的日本环氧应用中日本环氧主剂和固化剂的混合采用的方式主要有:[0005] 1、人工混合。即同时将一定量主剂和固化剂倒入混合容器内,用手持电动搅拌器进行搅拌。[0006] 2、机械混合。主剂和固化剂倒入混合容器后,采用浆式电动搅拌器进行搅拌混合。[0007] 目前投放拌缸的方式也分两种:人工在拌和楼上投入或采用泵的形式在地面泵入拌缸的自动投入方式。具体应用方式有人工投料和人工搅拌、机械投料和人工搅拌和机械投料和机械搅拌三种。

[0008] 现有技术的缺点/不足:[0009] 1、采用人工搅拌方式的劳动强度大,容器有搅拌死角,在拌和周期的较短时间内容易出现搅拌不均的情况。[0010] 2、现有机械搅拌方式只有一种搅拌器搅拌混合方式,也会存在搅拌死角。[0011] 3、人工投料的时间点同步性较差。

[0012] 以上日本环氧主剂和固化剂搅拌混合和投入方式存在的缺点会导致环氧沥青混合料的质量不稳定。[0013] 综上所述,目前急需一种劳动强度小、投入时间同步性强、无搅拌死角、搅拌效果均匀等优点的搅拌混合装置。

[0002]

发明内容

[001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环氧树脂沥青路面施工原料的搅拌装置

3

CN 204139027 U

说 明 书

2/3页

存在的技术缺点,重新设计一种环氧树脂沥青的搅拌混合装置。[0015]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0016] 针对现有的环氧树脂沥青路面施工原料的搅拌装置存在劳动强度大、投料的同步性差、存在搅拌死角、搅拌效果不均匀等技术缺点,重新设计一种环氧树脂沥青的搅拌混合装置,包括作业平台、和竖直设置在作业平台上的搅拌混合罐体、搅拌混合管体的罐底与高粘度泵连通,在搅拌混合罐体顶部设置有浆式搅拌器。所述的搅拌混合罐体上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氧剂添加口;所述的高粘度泵不与搅拌混合罐体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气动三通阀连接,气动三通阀的一端通过回流管与搅拌混合罐体连通,气动三通阀的另一端与出料管连接。操作人员可以分别在两个环氧剂添加口同时加入主剂和固化剂,实现投料同步化。投料后在搅拌过程中,气动三通阀设定为只通过回流管与搅拌混合罐体连通。进入高粘度泵的原料经过气动三通阀、回流管回流到搅拌混合罐体内再次混合,提高搅拌混合的效果,避免出现搅拌不均匀。

[0017] 所述的搅拌混合罐体的罐底为漏斗状,在搅拌混合罐体的罐底的设置有防涡流的十字挡板。漏斗状的罐底可让原料混合后快速进入到高粘度泵并防止在罐底存在积液,十字挡板的目的是防止在泵抽过程中液体在罐底出现涡流而出现抽空的现象而延长了投料回流的时间。

[0018] 具体地说,所述的高粘度泵连接于搅拌混合管体的漏斗状的罐底的最低点处;回流管连接于搅拌混合管体的漏斗状的罐底的顶部。

[0019] 所述的十字挡板的高度小于搅拌混合罐体的罐底的高度。[0020] 所述的搅拌混合罐体上设置有六个环氧剂添加口。可以同时进行向搅拌混合管体内添加三组环氧剂。

[0021] 为了方便操作人员登上作业平台进行添加环氧剂,所述的作业平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楼梯。

[0022] 所述的搅拌混合罐体直径为0.7米,罐体高度为1.5米。[0023]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小、环氧剂投入速度快、投入时间同步性强、无搅拌死角、搅拌效果均匀等。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0025]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俯视图。

[0024]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作业平台1、和竖直设置在作业平台1上的搅拌混合罐体2、搅拌混合罐体2的罐底21与高粘度泵3连通,在搅拌混合罐体2顶部设置有浆式搅拌器4。所述的搅拌混合罐体2上设置有六个环氧剂添加口5,可以同时进行向搅拌混合罐体2内添加三组环氧剂。所述的高粘度泵3不与搅拌混合罐体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气动三通阀6连接,气动三通阀6的一端通过回流管7与搅拌混合罐体2连通,气动三通阀6的另一端与出料管8连接。操作人员可以分别在两个环氧剂添加口5同时加入主剂和固化剂,实现投料同步化。投料后在搅拌过程中,气动三通阀6设定为只通过

4

CN 204139027 U

说 明 书

3/3页

回流管7与搅拌混合罐体2连通。进入高粘度泵3的原料经过气动三通阀6、回流管7回流到搅拌混合罐体2内再次混合,提高搅拌混合的效果,避免出现搅拌不均匀。[0027] 如图1所示,所述的搅拌混合罐体2的罐底21为漏斗状,在搅拌混合罐体2的罐底21的设置有防涡流的十字挡板22。漏斗状的罐底21可让原料混合后快速进入到高粘度泵3并防止在罐底21存在积液,十字挡板22的目的是防止在泵抽过程中液体在罐底21出现涡流而出现抽空的现象而延长了投料回流的时间。[0028] 如图1所示,所述的高粘度泵3连接于搅拌混合罐体2的漏斗状的罐底21的最低点处;回流管7连接于搅拌混合罐体2的漏斗状的罐底21的顶部。[0029] 如图1所示,所述的十字挡板22的高度小于搅拌混合罐体2的罐底21的高度。[0030] 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操作人员登上作业平台1进行添加环氧剂,所述的作业平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楼梯9。

5

CN 204139027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6

CN 204139027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2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