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考记叙文阅读——写作手法

来源:榕意旅游网


《中考记叙文阅读——写作手法》教学设计

第三次生成案

——郧阳区刘洞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高海河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整体把握记叙文有哪些写作手法。

2、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明确文章运用的表现手法并理解表现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优秀的文学作品,离不开精妙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采用的艺术技巧。

二、梳理知识 查漏补缺

写作手法的分类。

1、表达方式:记叙(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描写:正面和侧面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引用等。

3、结构手法:过渡、照应、详略、衔接、悬念、铺垫、伏笔、线索等。

4、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渲染、类比、烘托、衬托、对比、扬抑(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讽刺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开篇点题、卒章显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小见大等

三、常见表现手法

较常见的:对比、烘托、借景抒情、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先抑后扬)、讽刺夸张

四、常见写作手法的定义

今天重点学习对比、欲扬先抑(先抑后扬)、讽刺夸张、借景抒情或者借物抒情

1、对比:文章的主体结构或主要内容中,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即为对比的手法。

如鲁迅的《故乡》中将二十年前后的家乡变化进行对比。

2、欲扬先抑:这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扬”褒扬、抬高;“抑”按下、贬低。作者欲褒

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义处落笔。

例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先写阿长长相的丑陋、没文化、爱絮絮叨叨、睡姿的难看、脑子里还有很多古怪的规矩以及害死我的隐鼠等来表现我对她的讨厌憎恶之情;这些都是为了后文赞扬阿长,表达作者对他无限敬爱之情埋下的伏笔,也使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

3、借景抒情或者借物抒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如朱自清的《春》,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衬托: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村,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是衬托。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菊花来正衬,用牡丹来反衬,突出莲的高洁。

五、常见写作手法的作用

对比

a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

b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c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欲扬先抑

a 显示一种变化的节奏美,使文章情节曲折动人,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 为表情达意蓄势,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

c 成鲜明对比,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d 如果在文章最后面出现“扬”,还可以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

夸张讽刺

a夸张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b讽刺可以使语言辛辣幽默,加强文章深刻性和批判性。

衬托

a可以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b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c增强语气,d使意义明显。

总之 “加强 突出 显示 增强”等等

六、辨析考点 总结方法

例:本文在刻画老狱警鲁米斯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同时,还写了监狱长和众狱警。你认为

文章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3分)(山东 青岛《选择》)

答:通过对比,衬托出老狱警鲁米斯面对灾难镇定、忠于职守、尊重并善待生命的高尚品质。

答题策略①熟悉各种表现手法的特征。②表现手法+作用(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七、综合练习 能力提升

见相关试题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