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九年级下册语文的复习知识点总结

来源:榕意旅游网
九年级下册语文的复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语文的复习知识1 鱼我所欲也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苟gǒu得 —箪dān食 一豆羹gēng 蹴cù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故不为苟得也 苟:苟且。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3)非独贤者有是心 是:这样。 (4)蹴尔而与之 与:给予。 (5)妻妾之奉 奉:侍奉。

(6)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 解释为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 解释为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 解释为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 解释为语助助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 解释为从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原文填空。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通过某种手段就可以保全生命,然而有人却不采用:通过某种手段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有人却不采用。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样的思想,每个人都有,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优厚的俸禄却不分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 (4)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叫做丧失了人生下来固有的善的本性。

(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轻蔑地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蹋着给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课文第一段。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 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九年级下册语文的复习知识2 《孟子》两章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畎quǎn亩 傅说yuè 胶鬲gé 拂bì士 2.解释下面加点词。

(1)委而去之 委:放弃。去:离开。 (2)寡助之至 至:极点。 (3)天下顺之 顺:归顺,服从。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任用,选拔。 (5)苦其心志 苦:使……苦恼。 (6)人恒过 恒:常常。

(7)而后作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8)而后喻 喻:明白,了解。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亲戚畔之 畔通叛 解释为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解释为增加 (3)衡于虑 衡通横 解释为梗塞,不顺 (4)人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 解释为辅佐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提出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胜利。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到这样的人身上。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忍,增加他尚未具备的才干。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懂得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第二段。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2.《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九年级下册语文的复习知识3 公输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郢yǐng敝 舆yú 犀兕xī sì 鼋鼍yuán tuó 鲋fù鱼 文梓zǐ 楄pián 守圉yù 2.根据语境,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公输盘bān 请说shuō之 见xiàn我于王 长zhàng木 禽滑gǔ厘 3.解释下面加点词。 (1)起于鲁 起:出发,动身。 (2)请说之 说:解释。

(3)胡不已乎 胡:为什么。已:停止。 (4)以牒为械 牒:木片。

(5)吾知所以距子矣 所以:用来……方法。 (6)不可谓知类 知类:明白事理。 (7)请献十金 请:请允许我。 (8)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入侵。 4.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 解释为高兴、愉快 (2)吾知所以距子矣

距通拒 解释为对抗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通御 解释为抵挡 (4)公输盘诎 诎通屈 解释为理屈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2)愿借子杀之。 希望借助您去杀了他。 (3)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呢?

(4)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土地方圆(不过)五百里,这好像彩饰篷车与破车相比。

(5)虽杀臣,不能绝也。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公输》选自《墨子·公输》。

2.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九年级下册语文的复习知识4 曹刿论战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guì 又何间jiàn焉 玉帛bó 辙zhé 轼shì 靡mǐ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 间:参与。

(2)肉食者鄙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3)何以战 以:凭,靠。

(4)弗敢专也 弗:不。 专:个人专有。 (5)弗敢加也,必以信 加:虚报。 信:实情。 (6)公将鼓之 鼓:击鼓进军。 (7)遂逐齐师 逐:追赶,追击。 (8)一鼓作气 作:振作。

(9)夫大国,难测也 测:推测,估计。 (10)望其旗靡 靡:倒下。

3.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一鼓作气:现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混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那些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忠于职守(尽心尽力为人民办好事)之类的事。凭这一点,就可以跟敌人打一仗了。如果(跟齐国)作战,就请(让我)跟从(您)。 (4)夫战,勇气也。 作战,要靠勇气。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仔细察看发现了齐军战车轮迹混乱,又远远望见齐军战旗也倒,(知道他们真的败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他们。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战争胜利原因的一段话。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摩,故逐之。”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2.《左传》传说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九年级下册语文的复习知识5 《庄子》故事两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鹓yuā chú 醴lǐ泉 鸱chī 濠háo梁 鯈tiáo鱼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惠子相梁 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国都,京城。 (3)非梧桐不止 止:栖息。

(4)安知鱼之乐 安:疑问代词,怎么。 (5)是鱼之乐也 是:这。

(6)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完全,确定是。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2.夫鹓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鹅 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5.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周,战国时期的哲学 家,道家代表人物。

九年级下册语文的复习知识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