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宋丽丽
口算是教学计算的基础,只有抓好口算教学,加强口算训练,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而提高笔算的正确率,为笔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个人看法。
一、 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口算教学中,我们也要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使学生乐于口算,从而不断提高口算的正确率。比如,可以采取游戏、比赛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口算能力。 二、 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的口算习惯的培养。
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如学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把“35”写成“53”,把“+”写成“-”,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 所以要求学生对于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不错不漏。
2、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例如:口算80÷2时,有一部分学生错算成80÷2=160,错误的原因是把除法看成了乘法。所以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3使学生养成口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班里有
一部分学生数学学得挺好,可是就是书写太乱,有时候写的作业我也看不清楚,只好打错引起该生的下次注意。
三、因材施教。
在进行口算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同一个班的学生,计算能力不完全相同,如果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有的学生会精力过盛无所事事,有的学生完不成任务而失去练习的信心。因此,口算练习设计要有一定的坡度,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使有余力的学生吃得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得了,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家校结合。
家校结合的教育才是走向了真正的教育,家长要想使自己的子女有较快的反映能力,在饭前、饭后的闲谈中,抽出几分钟的时间,与孩子对答式的口算练习,再配合适当的奖励,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家长鼓励孩子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让孩子与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也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有效途径,并能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揭示规律
在计算教学时,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计算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占主导,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在进行9加几教学时
就可以让学生请出小棒一起来学习,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中优化得出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比如,想加算减、口诀求商等都是学生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来进行继续学习的。再如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要讲清楚,让学生理解透彻,他们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方法计算。
六、算要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教学中不论是概念教学,还是应用题教学从不放过,每节课抽出2分钟练习20道口算,从不盲目地练,而是有计划,有步骤,常抓不懈。例如,先口算以内加减法,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再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按部就班,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练习。并且每天的作业必有20道口算,自己出题自己判或家长出题家长判。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努力,学生的口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只要认真钻研教材,领悟《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挖掘口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一定能取得实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