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单片机实验大纲

来源:榕意旅游网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课程编号:02208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课程总学时:64 学分: 4 实验学时:12-14 面向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A)、应用电子技术(B)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 (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实验教学必修课程。是为加强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开设的体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的综合性课程。其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典型的8位单片机的硬件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I/O扩展及应用基础等基本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地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通过本实验课程,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初步具备应用单片机进行设备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的能力。为后续的课程设计和将来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应用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 掌握单片机实验系统的使用方法。 (2) 掌握用8051单片机实现简单控制的方法。 (3) 掌握用汇编语言编制简单的控制程序的方法。

(4) 掌握对典型示范程序具备初步分析、运用、设计的能力。 (5) 掌握分析检查与排除故障、解决和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实验一 单片机指令及其寻址方式(2学时) 1、实验目的

(1)掌握仿真软件的使用。 (2)熟悉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 (3)掌握51单片机指令的寻址方式 2、实验内容

(1)安装伟福仿真软件。

(2)通过仿真软件学习实验指导书中给出的指令的寻址方式。 实验二 汇编语言程序的设计(2学时)

1

1、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程序的调试方法,包括跟踪、单步运行和断点设置等。 (2)掌握汇编语言程序的设计方法。 2、实验内容

(1)将片内RAM30H单元中的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两位ASCII码,结果按高低顺序存放在31H与

32H单元。

实验三 外部中断实验(2学时) 1、实验目的

(1)掌握单片机中断机制。

(2)掌握单片机中断的使用特点和编程方法。 (3)掌握proteus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 2、实验内容

(1)设计用AT89C51单片机外中断功能改变数码管显示状态。

(2)将外部中断1和外部中断2采用不同的优先级,改变主程序中数码管显示的状态 实验四 D/A转换实验(2学时) 1、实验目的

(1)掌握proteus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 (2)掌握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2、实验内容

(1)利用DAC0832将数字量转换成模拟量输出。

(2)设计简易的低频信号发生器,信号从单片机的I/O端口输出。 实验五 流水灯实验(2学时) 1、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I/O口的基本输入、输出功能

(2)了解开关量输入、输出的接口技术及编程方法。 2、实验内容

(1)P0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流水灯程序,使八只发光二极管依次循环点亮。 (2)设计不同的流水灯花样,使得发光二极管显示不同的点亮方式。 实验六 定时器定时实验(2学时) 1、实验目的

(1)掌握单片机系统定时器定时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实验内容

(1)要求采用定时器T0的方式1的定时中断方式,使P0口外接的发光二极管隔一秒点亮一次,

点亮时间为一秒。

实验七 独立键盘实验(2学时)

1、实验目的

(1)掌握独立键盘的使用方法。 (2)掌握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2、实验内容

2

(1)根据开发板上的硬件原理图,编写键盘识别程序。 (2)运行程序,按动键盘,则数码管显示相应键码。 实验八 数码管动态显示实验(2学时) 1、实验目的

(1)掌握数字、字符转换成显示段码的软件译码方法。 (2)掌握动态显示的原理和相关程序的编写。 2、实验内容

(1)设计6位共阴极数码管动态显示电路。

(2)写出与之对应的动态扫描显示子程序,要求在这6只显示器上显示片内RAM 70H~75H单

元的内容。

*实验九 串行AD转换实验(2学时) 1、实验目的

(1)掌握单片机和TLC549硬件联接及软件编程。 (2)熟悉八位串行AD转换器TLC549的性能及转换过程 2、实验内容

(1)根据硬件原理图,编程将模拟输出量转换为数字量,并显示在数码管上

(2)运行程序,数码显示电压转化的数字量,调节模拟信号输入端的电位器RW0旋钮,改变显示值。*实验十 RS232串行口通信实验(2学时)

1、实验目的

(1)了解8051串行口的工作原理以及发送的方式。 (2)了解PC机通讯的基本要求。 2、实验内容

(1)8051串行口经RS232电平转换后,与PC机串行口相连。 (2)编写串行通信设置程序,下位机装载通信程序。

(3)PC机使用串口调试应用程序V2.2.exe,实现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讯 *实验十一 DS18B20温度显示实验(4学时)

1、实验目的

(1)了解单总线协议器件DS18B20的基本原理。 (2)掌握单片机I/O实现单总线协议的方法。 2、实验内容

(1)利用DS18B20、LED实现温度的测量和显示。 *实验十二 液晶显示实验(4学时)

1、实验目的

(1)了解掌握点阵型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2)了解点阵型液晶显示器控制方式。 2、实验内容

(1)在实验板上连上LCD。

(2)编写程序在LCD上显示给定字符。

3

四、课时分配

序内容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单片机指令及其寻址方式 汇编语言程序的设计 外部中断实验 D/A转换实验 彩灯实验 定时器定时实验 独立键盘实验 数码管动态显示实验 串行AD转换实验 RS232串行口通信实验 DS18B20温度显示实验 液晶显示实验 合计 总学时 讲课 实验 2 2 2 2 2 2 2 2 2 2 4 4 14 专业要求 AB 选做 AB AB 选做 AB AB AB 选做 B 选做 选做 课时数 五、大纲说明

1、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2、课程内容前面带*号的章节为选修内容,根据专业实践要求及每学期实际授课周数适当安排。本实验课程的实验时间安排应与理论课教学章节内容同步。

3、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严把预习、实验、实验报告三个环节。 预习:安排学生学习实验的内容,了解实验的程序和操作规程,并布置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查阅与实验相关的资料。

实验:实验开始前由指导教师讲解实验要点,提出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主题是学生,教师只起辅助作用,避免“扶着走”,“跟着做”的现象。

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强调学生及时填写实验记录表,对实验数据认真处理,对实验结果细致地分析、讨论,完成相关的思考题作业。

4、考核方式:实验成绩=(实验预习×30% + 操作成绩×40% + 报告成绩×30%)。 5、 实验教材:《单片机实验指导书》.自编.

参考书:《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李明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6、 大纲编制人:

大纲审定人: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