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备战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复习第十二单元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B卷 学生版

备战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复习第十二单元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B卷 学生版

来源:榕意旅游网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

第十二单元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号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位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封座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密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号第Ⅰ卷

不场考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16-18世纪,欧洲从海外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香料、烟草、蔗糖、茶、咖啡、瓷器等;19世纪,欧 订 洲在海外寻求的主要产品逐渐成为金属、植物油、染料、棉花和麻等。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生产方式的变革 B.世界市场规模的扩大 装 号证C.全球殖民强国的更替 考准D.亚非拉美地区的衰落

2.18世纪中叶以来,英国经济学界兴起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理论,认为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只 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这体现出 A.经济理论决定政府政策 卷 B.英国“世界工厂”地位 C.工业化改变了英国面貌 名姓D.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此 3.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 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台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 的社会性”。材枓中所指的“它” 级A.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 班B.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

C.是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结果

D.导致了工业生产效率大大降低

4.近代某一时期,欧洲出现了下列词语,促成这些词语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词语 内容 自由主义 主张贸易自由,强调个人应享有的权利与自由 社会主义 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化,进行较公平或平均的国民收入分配 女权主义 在公共和私人的生活领域扩大妇女的权利 A.启蒙运动的兴起 B.工业革命的扩展 C.近代政体的建立 D.世界市场的形成

5.在18世纪,伦敦是全世界工资水平最高的城市。19世纪初期的美国,熟练的普通机器制造工人的工资,甚至相当于同期英国同行的114%~129%。英美的上述情形 A.是生产效率提高的结果 B.刺激了生产工具的革新和运用 C.提升了工业品的竞争力

D.说明工人工资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6.19世纪初期的时候,所谓现代世界还只是一个由英国、荷兰、美国等国组成的“窄带”(人口只占人类的2%)。然后是在19世纪中叶扩散到欧洲大陆的部分地区,如法国和德国的部分地区。这以后便是东方。现代世界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野蛮性 B.启蒙思想的迅速传播 C.工业革命的发展与影响 D.西方国家的迅速扩张

7.下图为1913年德国和美国生产的电气产品占全世界电气产品的比重对比图。据此可知,当时

A.美国电气工业出现停滞 B.德国电气工业最为先进 C.美德垄断世界电气工业 D.德国电力应用较为广泛

8.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把投资与经营管理、商业活动分开,使投资者从经营管理的责任下解放出来,可以调动大量资金投入商业冒险事业。这种公司管理模式 A.是组织新航路开辟的有效力量 B.是自由主义思想的典型体现 C.标志着垄断组织的出现和发展

D.反映了商业革命的重要成果

9.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

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B.工业化开始启动

C.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D.城市化进展显著

10.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归宿”。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

收入的1/10。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

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4。这反映了

A.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有竞争优势 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私人贸易占据主导地位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11.1786年,一封提交给政府的请愿书上写道:“机器产生的罪恶不胜枚举。我们真诚希望人类的判断力不受狭隘利益的左右,发现继续使用机器将产生的危害,例如后代人口减少、贸易消失、地产利益得不到满足,以致最后被吞没等恶果。”这表明当时 A.社会大众对工业文明的反思 B.劳动者深刻认识到贫困根源 C.处于机器大工业的早期时代 D.工人运动开始成为时代潮流

12.下面是不同时期德、英、法、美等国获得诺贝尔奖数量变化表(单位:次),由此可知

颁奖总主要国家 年份 数 德 英 法 美 1901~1920年 61 19 8 10 2 1921~1940年 70 17 15 5 11 1941~1960年 88 6 15 0 42 1961~1980年 125 8 21 6 65 1981~2000年 127 14 7 4 72

A.现代西方物理学有显著进步

B.信息技术加快了科学的发展

C.全球化的受益国是发达国家

D.20世纪世界科学发展不平衡

13.19世纪中期,英国人认为自己较世界其他民族更聪明。如强调欧罗巴人要比非洲人更聪明,劣

等民族应该臣服于优秀的民族。这从侧面反映出

A.英国法西斯势力的上台 B.英国在世界市场的强势地位

C.英国禁止先进科技外流 D.欧美国家实现了对世界统治

14.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

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年份(年) 1684 1689 1701 售价(荷盾) 80 7.75 2.32

A.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5.下面是美国一段时期内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变化示意图。这种变化

A.说明美国农业产值日益减少 B.表明美国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 C.反映出美国工业化程度提高 D.说明美国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

16.下表是1870-1897年美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统计。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A.工业生产力水平日趋下降 B.对外贸易受到了严格限制 C.极力防范外来资本的渗透 D.国内工业得到政府的保护 17.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英、法、美、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A.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B.设备陈旧阻碍了欧美国家的发展 C.欧美列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D.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持续下降

18.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主要反映了她

A.对化学知识茫然无知 B.对当时工业文明的认同 C.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 D.缺乏国家和民族自豪感

19.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看,早在公元1世纪末,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蒸汽机的基本知识为更多欧洲人所了解。上述现象主要说明 A.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 B.古代罗马科技水平技术高超 C.人文主义者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D.工业革命始于蒸汽机的发明

20.19世纪欧洲工人的工资有明显增长,工人家庭的食品支出下降了25%。工人们既有结余用以订阅报纸,也可以到音乐厅和咖啡厅休闲。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掠夺积累财富 B.商品输出获利丰厚 C.工人斗争改善待遇 D.生产方式发生变革

21.德国19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成立第一批工会组织,1848年出现工会联合组织,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工会组织得到长足发展。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A.社会阶层的分化比较明显 B.社会保障体系已日益成熟 C.代议制民主逐步得以完善 D.工人的生活水平维持较好

22.19世纪中叶,欧洲一位农民的以下这番具有讽刺意味的感想,在海外的千百万农民中一再引起共鸣。这反映了当时海外的农民

A.对市场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极为不满 B.没有看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 C.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现状极为不满 D.没有看到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进步

23.19世纪中叶,隐私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重要家居观念。随着住房空间的增大,家庭中的个人独立领域与不同功能的空间开始出现,并强调“仆人必须与主人分开”。这说明当时英国 A.经济发展影响生活观念 B.民生住房得到有效保障 C.资产阶级强调等级观念 D.阶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24.法国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的所谓“地理大发现”,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这里“双重结合”主要是指 A.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 B.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C.民主扩展与科学传播 D.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

第II卷

本卷包括25、26、27三个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作答。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重商主义政策在16、l7世纪的英国逐步兴起。重商主义者认为:对外贸易是国家富裕的根本途径,但进口商品是有害的,国家应当保护贸易,来促进本国工业品的发展。18世纪中前期,英国重商主义走向全盛。政府规范贸易行为,批准了许多私人特许贸易公司扩大对外贸易。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英国重商主义政策最明显的体现是实行对外扩张,政府进行商业战争和颁布一系列航海法令,日益强大的英国海军为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保驾护航。在英国的对外贸易中,很多贸易条约是在非平等、非自愿互利的条件下签订的,特别是殖民地逐渐成为英国制造业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侵略者的步步紧逼下,早期改良派和部分洋务派代表逐渐认识到重商主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们通过对“重本抑末”传统的否定与批判,提出了以“士商平等”“商战固本”“以商立国”为中心的一系列重商主义思想。重商主义到20世纪的新政时期达到了顶峰,1903年商部的设立是一重要的制度性突破。次年更颁布《商会简明章程》、《商律》、《公司律》等与振兴商务有关的法令,拉开了振兴工商实业的帷幕,由此出现兴办工商实业的热潮。

——摘编自张步先、苏全有《晚清重商思想与西欧重商主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晚清重商主义与英国重商主义的异同。(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当前美国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谈谈你的看法。(6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19世纪以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既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给其带来了沉重的负面效应,其中大气污染就是代价之一。1952年发生的伦敦烟雾污染事件,就是最为惨痛的教训之一。其实,早在19世纪,英国政府已经着手治理环境污染问题。1819年,英国政府召开讨论烟害的第一次委员会,并于1821年制定了《烟尘防止法》。1853年到1856年,伦敦和其他城市先后制定了《伦敦法》等有关防止烟尘的法律,又制定了《制碱业管理法》(1863年)《河流防治法》(1876年)。经过100多年的治理,伦敦终于摘掉了“雾都”的帽子,城市上空重现蓝天白云。

——整理自王肃之《英、美、日等国依法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与启示》

材料二 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计委副主任顾明在会上做主题发言时明确指出:“有人认为,公害是资本主义的产物,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可以不必注意这个问题。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我们国家,有的地方环境维护得好,有的地方

污染却比较严重,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这是中国政府高层官员首次在公开场合承认中国也存在环境污染。

——岩流《中国的绿色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治污成功的经验。(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改革开放前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765年,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1784年,瓦特又成功研制出万能蒸汽机,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18世纪末期,英国棉纺织率先实现机械化生产。1806年,英国基本完成了棉纺织业机械化、动力化,使用蒸汽发动机的织布工厂不断增加。英国棉布产量和质量随之大为提高,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竞相追逐的对象。1800年英国棉织品出口额占据出口总值的25%,1828年高达出口总值的一半,棉布成为人类史上的第一个全球化商品。英国棉纺织逐渐成为工业的中坚,推动着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摘编自赵文斌《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是如何付之东流的》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事实,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史实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

历 史 答 案

第Ⅰ卷

1.【解析】材料体现了19世纪“欧洲在海外寻求主要产品逐渐成为金属、植物油、染料、棉花和麻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工业革命的开展有关,随着大机器生产的逐步扩展,欧洲国家

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原材料。故答案为A项。BC项,世界市场规模的扩大、全球殖民强国的更替

的表述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D项,工业革命的开展导致亚非拉美地区更加衰落,这是结果

而不是原因,排除。

【答案】A

2.【解析】根据材料中“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理论”“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并结合

所学可知,材料中的经济思想是自由放任思想,让市场自我调节经济活动,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经

济。根据材料中时间“18世纪中叶以来”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即将开展工业革命,进入资本

主义自由竞争阶段,所以材料中的现象是工业资本发展的需要。故答案为D项。A项,政府政策

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不是单纯由经济理论而决定,该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根

据所学可知,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是在其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即19世纪40年代,

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综上分析可知,当时的英国即将进行工业革命,“工业化”说

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D

3.【解析】材料“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台价格”,说明材枓中所指的“它”是垄断组织。垄断组

织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故A项正确;垄断组织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故B项

错误;垄断组织推动帝国主义殖民扩张,C项颠倒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垄断组织带来工业生

产效率大大提高,故D项错误。

【答案】A

4.【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确立自由贸易主义原则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主义的

出现与此相同,因为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而女权主义之所以兴起,是因为女性

在工业革命的过程中获得了工作和受教育的权利,经济上的独立和文化程度上的提高,都必然会

促使女性要求获得更多的权利。综上,三者共同的背景为工业革命的扩展,B项符合题意。启蒙

运动兴起于17世纪,此时资本主义制度都尚未普遍建立,何来社会主义思潮,排除A;经济基

础决定上层建筑,女权主义的兴起是因为女性自身经济地位提升的结果,近代政体的建立与女权

主义的兴起之间显然没有关联,排除C;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社会主义、自由主义和女权主义一样,都属于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D。

【答案】B

5.【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美制造业的高工资现象。人力资源的高成本,促使英美革新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故选B项;人力资源成本高是生产效率低的结果,故排除A项;人力资源成本高会提高工业品成本,不利于提升工业品的竞争力,故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了工人的工资水平,没有体现工人工资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故排除D项。

【答案】B

6.【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现在世界的不断发展,实际上是建立在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

这是由于18—19世纪工业革命的发展影响所造成的。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资

本主义制度的野蛮性,排除;B项,材料中的现象主要不是启蒙思想所影响的,而是工业革命的

影响,排除;D项,西方国家的扩张不是现代世界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

【答案】C

7.【解析】从1913年德国和美国生产的电气产品占全世界电气产品的比重对比图看出,德国生

产的电气产品占全世界电气产品的比重高于美国,说明德国电力应用比美国较为广泛,故D正确;

美国生产的电气产品占全世界电气产品的比重低于德国,不能说明美国电气工业出现停滞,也不能

说明德国电气工业最为先进,排除AB;材料反映的是1913年德国和美国生产的电气产品占全世界

电气产品的比重,无法体现美德垄断世界电气工业,排除C。

【答案】D

8.【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把投资与经营管理、

商业活动分开,属于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是商业革命的成果,故D正确;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

革命,A因果倒置,排除;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想出现,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商

业革命,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垄断组织,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

引起的商业革命,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D

9.【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多,大众休闲文化出现,故D正确;

工业革命促使贫富差距拉大,A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工业化,B错误;材料反映大众

休闲文化出现,并非工人福利,排除C。

【答案】D

10.【解析】古代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都是很受西方欢迎的商品,在世界市场有竞争优势,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购买中国商品,西方殖民扩张中掠夺来的白银大量流向中国,故A正

确;当时清政府并未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排除B;近代以前,对外贸易是官方垄断的,C错误;衡量资本主义萌芽的生产关系是以是否出现雇佣关系为依据的,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排除D。 【答案】A

11.【解析】结合所学,“后代人口减少、贸易消失、地产利益得不到满足”反映了当时消费产品质量下降,房价上涨,民众生活成本增加,贫富分化加剧,请愿书反映了机器大工业的早期正在形成中的工人阶级对遭受压迫,境遇下降的不满也体现了思想不成熟的保守心态,故C项正确。A项,材料为工业早期出现的现象,工业社会未完成形成,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当时剩余价值理论未产生,工人阶级尚未认识到贫困根源,故排除B项。D项,此时工人运动尚未成为时代潮流,故排除。 【答案】C

12.【解析】诺贝尔奖代表了世界科学发展成就。材料中不同时期,德、英、法、美获得诺贝尔奖数量的变化反映了世界科学发展的不平衡,D项正确;诺贝尔奖不仅仅是物理学奖,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各国获得诺贝尔奖数量的变化,不能反映出信息技术推动科学发展,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获益的信息,C项错误。 【答案】D

13.【解析】根据“19世纪中期”“劣等民族应该臣服于优秀的民族”,结合所学,19世纪中期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为了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加紧侵略扩张,故B正确;英国没有建立法西斯政权,A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信息体现的是英国人的观点,没有涉及“欧美国家”,排除D。 【答案】B

14.【解析】依据题干表格可知,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在下降,说明商业革命不断发展,东西方经济交流频繁,贸易量扩大,故C项正确;表格涉及的商品倾销状况,价格革命的影响是物价上涨,表格反映的是价格在下降,故A项错误;B项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答案】C

15.【解析】从图示可知,美国农业人口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工业化水平提高,需要大量劳动力,故C正确;A材料不能说明“美国农业产值日益减少”,排除;农业生产采用机械化操作不需要太多人力,B错误;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答案】C

16.【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1810-1897年,美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相对较高,这有利于本国工业免受外来商品,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的商品的冲击,起到了保护国内工业的作用,D项正确;保护国内工业不等于工业生产力水平的下降,A项错误;材料中只说明对进口商品的限制,并不能

说明也限制出口商品,因而不能说明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对商品输入的防范,C项错误。 【答案】D

17.【解析】英、法、美、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仅仅局限于发达国家,其他国家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工业生产也有提高,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向纵深发展。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原因的探讨,排除B项;材料没有比较不同国家的发展速度,C项结论不能得出,排除;所占比例下降,并不表明经济发展下降,排除D项。 【答案】A

18.【解析】面对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环境污染,加拿大游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到“舒服”,认为是“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反映了游客对工业文明到来的兴奋,故B正确;AC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B

19.【解析】根据题干中“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蒸汽机的基本知识为更多欧洲人所了解”,表明工业革命中的蒸汽机是综合历史上的相关优秀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发明出来的,说明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赫罗蒸汽机具体的技术问题,故B项错误;单从材料中赫罗的书被翻译为多种文字并不能就此得出人文主义者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的结论,故C项错误;题干表明“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而不是工业革命始于蒸汽机的发明,故D项错误。 【答案】A

20.【解析】“工人家庭的食品支出下降了25%。工人们既有结余用以订阅报纸,也可以到音乐厅和咖啡厅休闲”可知欧洲工人的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下降,即恩格尔系数下降,系数越高代表家庭生活水平越差,系数越低代表生活水平越好,材料表明19世纪欧洲工人家庭生活水平提高了,结合所学19世纪欧洲开展了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即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生产效率提高了,工人的工资有明显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了,故D正确;A是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工人工资、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方式的变革,B不是主要原因,排除;工人斗争改善待遇,有利于提高工人工资,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 【答案】D

21.【解析】从工会组织的长足发展可以看出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以及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越来越严重,说明这一时期德国的社会阶层分化现象比较明显。故答案为A项。材料信息没有

涉及社会保障体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代议制民主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D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 【答案】A

22.【解析】由题干中的“大车行驶不需要马拉”、“船只无帆无风也能航行像箭一样快”“电线”、“自动”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指两次工业革命带给世界的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可喜变化,欧洲农民已经看到了这些,故BD不符合题意;由“我们仍像过去一样渴望面包”,则说明面对这种进步,欧洲的农民并没有由此得到生活的改善,故选C;题干提到的是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市场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变化发生在上述现象之前,故排除A。 【答案】C

23.【解析】19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由于工业革命促进经济飞速发展,个人生活观念也发生重大转变,“仆人必须与主人分开”正是这种思想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英国住房条件改善,故B项错误;等级观念不符合材料生活观念变化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不是论述阶级结构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A

24.【解析】 “地理的大发现”是指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后促进世界商品贸易范围的扩大、贸易种类增多,伴随着商品贸易发展带来的是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和掠夺,故A项正确;价格革命主要是针对欧洲的影响,故B项错误;民主扩展与科学传播属于政治和科技发展,不符合材料“双重结合”的含义,故C项错误;资本输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列强侵略的特点,故D项错误。 【答案】A

第II卷

25.(20分) 【解析】

(1)特点:据材料“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应当保护贸易,来促进本国工业品的发展。”可知,实行贸易保护;发展工商业;据材料“英国重商主义政策最明显的体现是实行对外扩张”可知,实行对外扩张:据材料“政府进行商业战争和颁布一系列航海法令,日益强大的英国海军为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保驾护航。”可知,政府积极干预、护航;国家凭借武力推进。

作用:据材料“特别是殖民地逐渐成为英国制造业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可知,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据所学可知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争夺殖民地,加剧了西方国家间的矛盾,导致了殖民争霸战争;同时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

(2)同:据所学可知,英国的重商主义是政府推行的;据材料“1903年商部的设立……次年更颁布《商会简明章程》……等与振兴商务有关的法令”信息可知,也是政府积极参与;都有法律与制度保障;据材料“拉开了振兴工商实业的帷幕,由此出现兴办工商实业的热潮。”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都主张发展工商业;都一定程度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异:据材料“鸦片战争后、到20世纪的新政时期”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是在列强侵略下被动进行,意在通过改革挽救清朝统治的危机;据所学可知,英国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主动进行,通过奖出限入,意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扩张市场。中国强调商战;而英国强调贸易保护,奖出限入。中国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但没能挽救统治危机;而英国促进了英国的社会转型。

(3)看法:美国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结合所学可知,贸易保护主义对中美双方的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不利于世界经济和谐发展;我们对美国的贸易战要坚决斗争,既要注重方式、策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也要注意努力加强自身贸易的制度化、体系化建设;同时也要防止极端的民粹主义情绪。 【答案】

(1)特点:实行贸易保护;发展工商业;实行对外扩张:政府积极干预、护航;国家凭借武力推进。

作用: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加剧了西方国家间的矛盾,导致了殖民争霸战争;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

(2)同:都有政府积极参与;都主张发展工商业;都有法律与制度保障;都一定程度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异:中国是在列强侵略下被动进行,意在通过改革挽救清朝统治的危机;英国是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主动进行,意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扩张市场。中国强调商战;而英国强

调贸易保护。中国的重商主义政策作用有限,没能挽救统治危机;而英国作用较大,促进了英国的社会转型。

(3)看法: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对中美的经济发展都造成了伤害;我们对美国的贸易战要坚决斗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在对美国的斗争中既要注重方式、策略.也要注意长期的制度化、体系化建设;当然在对美国的斗争中,也要防止极端的民粹主义情绪。 26.(20分)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英国政府已经着手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得出:政府重视;依据材料一中“《烟尘防止法》”“《伦敦法》”“《制碱业管理法》”“《河流防治法》”得出:立法保障;治污系统全面;依据材料一中“经过100多年的治理”得出:长期坚持。

(2)第一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二中“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可以不必注意这个问题”得出:对环境污染重视程度不够;依据材料二中“1973年”并集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结合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的史实得出:片面发展经济,“左”倾思想影响;依据材料二中“有的地方环境维护得好,有的地方污染却比较严重”得出:对环境问题认识错误。第二小问“应对措施”,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第(1)问中的教训和第(2)问中存在的问题,从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社会倡导节能的生活观念;加大治污力度;产业升级等回答,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经验:政府重视;立法保障;治污系统全面;长期坚持。

(2)原因:重视程度不够;片面发展经济;“左”倾思想影响(或答:“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运动的影响);对环境问题认识错误。应对措施: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社会倡导节能的生活观念;加大治污力度;产业升级等。 27.(12分) 【解析】

根据材料提取历史事实:棉布成为人类史上的第一个全球化商品。根据所学可知,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概述和评价:结合所学,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棉纺织业,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确立了英国在国际贸易的垄断地位。然后再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分别从生产力、生产关系、思想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回答即可。 【答案】

示例: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历史事实:棉布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全球化商品。

历史现象:这一历史事实反映出英国工业革命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概述和评价: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棉纺织领域,并引发了生产、动力、交通运输等部门的连锁反应,使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形成国际贸易的垄断地位。工业革命带来生产技术的飞跃性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成了西方主导世界发展的格局。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观念的进步和贫富分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