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幼儿顺利渡过入园关,关键是让幼儿接受教师,和教师建立起感情,让他觉得老师是可亲的人,要想和他接近,必须从“家”开始,在这期间教师可以有意地多和家长交流沟通,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一方面也是为了情感上的接近,使幼儿感受到老师也是朋友,也是亲人,老师和幼儿进行有意识地游戏活动,慢慢地他们会欢迎你的加入,对你不再陌生,和你建立良好的感情。
2、用微笑迎接每一个孩子的到来,用微笑给他们带来安全感。 3、在开学初,我们会选择一些会动、会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让幼儿看看,听听,玩玩,转移幼儿的念家情绪,尽量把注意力分配在每个孩子身上,和孩子们说说心里的话,让幼儿感受到对他的爱。
4、通过游戏、故事、儿歌等形式激发幼儿入园的兴趣与愿望,及时表扬鼓励,为幼儿树立典范,对他们的需要给予及时帮助,促使他们喜欢上幼儿园。
5、家园配合做好入园准备工作 。幼儿入园早准备
1、精神准备:提前参观幼儿园,在教室外让孩子看看教室里的小朋友们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的情景。
2、能力准备:如果孩子能在入园前具有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那么他就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1)教孩子吃饭。 (2)想小便的时候,跟老师说。
(3)训练孩子在口渴时会向成人要水喝,或自己主动去喝水。
(4)训练孩子当感到不舒服时会说出或用手指出具体的部位(例如头痛、肚子痛等)。
(5)会穿脱简单的衣裤,不会也没关系。但孩子要有配合老师的意识。 (6)教孩子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幼儿园消毒工作要求主要有哪些
一、室内环境卫生
早上打开活动室、寝室的门窗,一般通风40分钟,活动室做湿性清扫,用湿抹布有顺序地擦幼儿摸得到的地方,活动室保持空气新鲜,地面整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盥洗室无污垢,无臭味,便池勤冲洗,地面、扶手要用消毒液擦托,保持整洁干燥。
二、室外环境卫生
1、清扫户外场地,并擦洗幼儿可触及到的运动设备,检查有无安全隐患。 2、植物角无枯枝败叶,无异味。3、阳台保持整洁通畅。 三、物品消毒。 1、消毒方法:
(1)活动室消毒:早、晚各一遍,清水拖一遍,8.4消毒液拖一遍,卧室、走廊、楼梯每日用8.4消毒液擦托一遍。
(2)毛巾消毒:每天清洗消毒一次,用肥皂水或洗衣粉水搓洗,然后用84消毒液浸泡或用电消毒柜消毒。传染病期间,要求每日曝晒。
(3)水杯消毒:专人专用,每天消毒一次,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入电消毒柜中或高压蒸车中消毒,如果用水杯喝牛奶或果汁,必须在喝完后立即清洗消毒。茶杯箱消毒:每天消毒且有标识。
(4)保温桶:每天倒掉保温桶内的水,84消毒液擦洗保温桶的外面,内胆消毒每周1次。 (5)玩具消毒:一周一次,用8、4消毒液浸泡,然后晾干或用肥皂水清洗,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在阳光下晒2小时,玩具柜每月用消毒液擦拭1-2遍,装玩具的筐、盒等用消毒液浸泡消毒10分钟,对幼儿使用的美工剪刀、尺子等每周用消毒液擦拭一次。室外大型玩具日光照射消毒,或每天用8.4消毒液擦拭;保持干净卫生。
(6)被褥清洁消毒:幼儿一床一垫一被一枕。幼儿的被褥可每两周晒一次,每次晒2小时;床单、被套每月清洗一次,用开水烫,日晒,枕头套可每两周清洗一次。
(7)桌椅用具消毒:每日用消毒液擦一遍。桌子先用清水抹一遍,再用消毒液擦拭;椅子每周用消毒液擦一遍,纱门纱窗每周擦洗一次,窗台、门把手及家具的卫生消毒,是在每晚下班前局部喷8.4消毒液,清晨打扫时擦洗干净。空调和电扇使用时每周擦拭一遍。清洁抹布每日84消毒液消毒。
(8)厕所、洗手池清洁消毒:洗手池每日用肥皂水擦拭,早午各一遍,厕所每天早晚冲洗清刷消毒一遍,保证无黄垢、无尿迹、无异味。拖把每日中午8.4消毒液浸泡半小时,有标识,有专用水池。若被污染,随时消毒。簸箕、扫把每日清洗消毒,保持干净。
幼儿园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4)注意通风,居家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 (6)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3、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预防: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后全部疹退为止,对有接触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带。
4、手足口病: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预防: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尽量少让幼儿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5、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病,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预防: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患者治疗后5天。(2)增强免疫力,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麻疹疫苗。 (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6、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是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台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 提高免疫力。
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如此,坏习惯也是如此。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改变,所以必须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而在所有良好习惯当中,卫生习惯也非常重要,因为这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
所谓卫生习惯,包括饮食、睡眠、休息、运动等。从小培养孩子这方面的习惯,孩子会受益一辈子。
一、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卫生保健教育
1.晨间接待:利用晨间检查的时机,教育幼儿要戴手帕、勤剪指甲等,把卫生保健常识潜移默化地教给幼儿。
2.盥洗与点心:在饭前引导幼儿正确洗手,并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洗手时要认真用肥皂搓洗,搓手心、搓手背、洗手缝,最后洗好手后要擦手。点心的时候关注喜欢用手捏面包、用舌头舔杯子的幼儿,及时纠正幼儿不良卫生习惯。
3.午餐、午睡:帮助幼儿养成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提醒经常忘记漱口的幼儿。午睡时关注幼儿嘴巴是否含有食物,睡觉是否在吮吸手指等行为。教育幼儿要按顺序摆好鞋子,并将脱下的衣服同一放在床头。
二、多种形式开展卫生保健教育活动
在开展卫生教育活动时要注意形式多样化,可以通过观看视频、玩游戏等方式,运用示范、讲解、练习等方法,给孩子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如这次通过邀请班级口腔科家长来园为幼儿讲解示范如何刷牙、洗手,幼儿积极参与学习;通过观看卫生视频,教育幼儿正确地洗手、洗脸,勤理发、洗头、洗脚、洗澡、剪指甲等基本生活卫生行为;通过观看木偶剧表演,带领幼儿学习讲卫生儿歌,让幼儿直观形象地学习。
三、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
幼儿卫生习惯的养成不仅仅靠幼儿园的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离园之际可以向家长宣传卫生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在家帮助幼儿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等良好习惯。家园教育一致方能达到成效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促进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
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是一件细致的事情,贵在坚持,
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在平常生活中,我会及时地纠正幼儿不良习惯,如抠鼻子、挖耳朵、吃手指等,在不断地提醒与指导下,相信幼儿会克服不良习惯,做一名讲卫生的孩子。
孩子常见外伤的急救小常识
——鼻子出血的处理
孩子鼻腔的毛细血管非常丰富,稍微受创伤就容易出血。那么,造成孩子鼻出血的常见原因有什么呢?
1、 天气干燥,小儿穿衣过多,鼻粘膜干燥引起鼻出血。 2、 用手挖鼻孔,挖破鼻粘膜或由外伤引起鼻出血。
3、 发烧、感冒时,鼻粘膜充血,肿胀,粘膜下浅表血管破裂出血。 4、 患有鼻腔肿瘤或血液系统疾病。
当孩子发生鼻出血时,可采用下列方法止血:
1、 让孩子坐好,不能仰卧位,也不能头向后仰,以免血液流进消化道或呛入呼吸道,头要稍微前倾。
2、 前额、鼻部和颈部两侧用凉毛巾敷,反复进行几次;或用干净冷水洗鼻孔。
3、 用手指在鼻翼上稍施加压力3—5分钟。
若出血不多,用以上方法可以止住。如出血量较多,初步处理无效,就要及时去医院处理。若小儿经常流鼻血,就要找医生检查原因及时治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