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2021年四川德阳)战国中期,以申不害为宗,重“术”(权术);以商鞅为宗,重“法”(法令);以慎到为宗,重“势”(威势)。到战国末期,将这三派思想兼容并顾的思想家是( ) A. 孟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等相关史实。在诸子百家中的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战国末期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韩非,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故选D。
2.(2021年四川德阳)学习历史应掌握历史发展的分期及其阶段特征。如图所示时间轴中①处对应的时期是( )
B. 庄子
C. 墨子
D. 韩非
A. 秦汉时期 【答案】B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相关知识。由①处时间“581年--907年”可知,这处于隋唐时期,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故选B。
3.(2021年四川德阳)如图为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这些陶俑( )
A. 表明当时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C. 可作为研究杂剧的一手史料 【答案】A
B. 反映出浪漫的艺术手法 D. 说明当时戏剧种类繁多
第1页,共8页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的相关史实。据题干图片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有的吹笛、有的吹口哨,有的舞蹈,有的击节板可知,这体现了当时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4.(2021年四川德阳)这部著作除了介绍一般的农业生产经验之外,更着重阐述各种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还反映出明代一些手工作坊或工场的面貌。这部著作是( ) A. 《天工开物》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由材料“这部著作除了介绍一般的农业生产经验之外,更着重阐述各种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还反映出明代一些手工作坊或工场的面貌”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本书是《天工开物》。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选A。
5.(2021年四川德阳)李鸿章曾说,“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李鸿章评说的战争是( ) A. 中英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由“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结合所学,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日军陆海两路进攻威海卫,北洋舰队腹背受敿,全军覆灭。可知,李鸿章评说的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故选C。
6.(2021年四川德阳)据统计,从武昌起义爆发至1913年,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纸明显增加。这表明当时( ) A. 报刊以政治舆论导向为主 C. 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发展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据“‘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可知,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大大提高了国民参政、议政的意识。当时宣传革命主张和接受主张的人越来越多,体现出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国民参政、议政的意识逐渐增强。 故选B。
第2页,共8页
B. 《本草纲目》 C. 《农政全书》 D. 《齐民要术》
B.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民主共和观念影响扩大 D. 三民主义得到普遍认同
7.(2021年四川德阳)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这次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确立了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制度。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田会议。古田会议,1929年在福州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故选C。
8.(2021年四川德阳)我国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年间的4.9%。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C. 农业机械化的实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我国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年间的4.9%。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故选D。
9.(2021年四川德阳)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如果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天方夜谭》,主要可以了解( ) A. 古埃及文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阿拉伯民族《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代表,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东方古国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面貌。《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均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故B符合题意。故选B。
10.(2021年四川德阳)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设计的建筑开始变得以人为主,画家和雕塑家也对每个个体格外重视,人们开始尝试了解人类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结构,以及认识如何思考。据此可知,文艺复兴倡导( ) A. 人文主义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文主义的兴起的相关史实。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世生活中的幸福.14世纪意大利建筑师设计的建筑开始
第3页,共8页
B. 八七会议 C. 古田会议 D. 遵义会议
B. 计划经济体制的废除 D. 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B. 阿拉伯文化 C. 古印度文化 D. 古希腊文化
B. 个人主义 C. 理性主义 D. 自由主义
变得以人为主,画家和雕塑家也对每个个体格外重视。同样,人们开始尝试了解人类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结构。这些变化体现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兴起。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1.(2021年四川德阳)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的规定,如图中正确反映出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权力关系的是( )
A. ① 【答案】B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规,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高度集权的弊端。②符合题意。故选B。
12.(2021年四川德阳)1929年,德国总人口6000万,9月底失业人数为132万,一年以后增加到300万,1931年增加到450万,1932年前两个月超过600万。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欧洲列强矛盾激化 C. 美欧竞争日益加剧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危机的影响的相关史实。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里突然掀起抛售股票的狂潮,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几天之后,股票价格连续暴跌。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从这里开始,迅速蔓延全美国,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场经济危机造成大量工人失业,激化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政局的动荡。导致题干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危机不断蔓延,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6分) 13.(2021年四川德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王(始皇)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做事,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百姓庶民,抛弃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树立个人权成,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治民,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
B. 经济危机不断蔓延 D.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第4页,共8页
——译编自贾谊《过秦论》(贾谊,汉初儒生,官至太中大夫)
材料二: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都县制是最大的公;虽然他的动机是为私的,是皇帝想要巩固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他,但是废除分封,以天下为公,却是从秦朝就开始了……这不是秦始皇的本意,而是形势发展的结果。
——译编自柳宗元《封建论》(柳宗元,生活于唐中后期藩镇割据时代)
(1)根据材料,概括贾谊和柳宗元评价秦始皇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不同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评价秦始皇。 【答案】
(1)贾谊否定了秦始皇,柳宗元肯定了秦始皇。(或:贾谊从儒学的角度进行评价,柳宗元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评价)因素:社会环境(生活时代),立场,学识等。 (2)评价: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建立全国道路网、开凿灵渠,加强了各地的联系;修筑长城,有利于防止匈奴南下,稳定边疆秩序、。这些都是积极的。(答2点即可)但他厉行暴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最终二世而亡,又是消极的。 【解析】
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贾谊和柳宗元评价秦始皇的不同之处、导致其不同的主要因素、一分为二的方法评价秦始皇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贾谊和柳宗元评价秦始皇的不同之处、导致其不同的主要因素、一分为二的方法评价秦始皇等知识。 14.(2021年四川德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康有为大事记
1858年出生于广东南海官僚地主家庭,自幼熟读经史,饱受封建儒学教育 1879年游历香港,始读西学之书
1882年到北京参加乡试来中,南归途经上海,大购西书,精心研读,大讲西学 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酝酿变法思想
1888年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法改良主张,因受阻未上达 1891年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新学伪经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发动公车上书; 8月组织强学会、创办《万国公报》 1896年续成《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思想
第5页,共8页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第五次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1898年第六次上书光绪帝,成立保国会,参与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后速往海外,组织保皇会,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后担任孔教会会长。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1917年和张助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推动康有为变法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归纳康有为为推动变法而进行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中的分隔线提示,概括康有为的三段人生经历。并据此谈谈你对个人发展与时代变化关系的认识。 【答案】
(1)因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游学经历(西学传播、文化背景)。
(2)努力:宣传变法(著书立说;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兴办学堂);多次上书;参与百日维新。
(3)经历:第一阶段:从学习儒学到学习西学;第二阶段:宣传变法思想,参与变法话动;第三阶段:维护皇权和复辟帝制。关系:个人发展与时代变化紧密相连,时代变化深刻影响着个人发展,个人发展要顺应时代潮流。 【解析】
本题以康有为大事记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推动康有为变法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康有为为推动变法而进行的努力、概括康有为的三段人生经历、对个人发展与时代变化关系的认识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推动康有为变法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康有为为推动变法而进行的努力、概括康有为的三段人生经历、对个人发展与时代变化关系的认识等知识。
15.(2021年四川德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战后日本出现粮食危机,美国占领当局对日本开展粮食援助。至 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的农业开始复苏并向自给自足的方向迈进。此时美国出现了农业生产过剩,按照美国粮食巨头和跨国粮商的意见,美国一方面趁日本国内麦类自给体系尚未形成,便对其进行渗透和破坏,另一方面策划让日本人更多地进食面食,向日本大量出口小麦等粮食,造成日本粮食自给率连年下降,甚至威胁到了日本的粮食安全。
——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第6页,共8页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的变化及其立足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给日本带来的影响。 【答案】
(1)由粮食援助到粮食倾销;维护本国利益。
(2)使日本缓解了战后的饥荒,保障了经济腾飞的基础,实现了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另一方面,美国粮食积压的情况大为缓解,维护了农场主的利益,挤压了日本粮食的生存能力和发展空间,粮食自给率不断下降。 【解析】
本题考查战后日本的经济的高速发展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后日本的经济的高速发展等相关史实。
16.(2021年四川德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科学的历程》《世界近代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 【答案】
观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阐述:电灯等电器的发明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汽车、飞机的发明使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电话、电报的发明使人们的联系更加紧密;人造纤维的发明丰富了人们的服饰。电灯的出现,改善了人们的照明条件;电报、电话的出现,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电车的出现,有利于人们出行,改变了人们的交通观念。这些新事物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说明:其他符合题意的观点,只要阐述合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是历史小论文,要仔细观察材料图示,可以得出是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史实进行论证,要求逻辑严密,表述清楚。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拟定主题:观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阐述:电灯等电器的发明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汽车、飞机的发明使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电话、电报的发明
第7页,共8页
使人们的联系更加紧密;人造纤维的发明丰富了人们的服饰。电灯的出现,改善了人们的照明条件;电报、电话的出现,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电车的出现,有利于人们出行,改变了人们的交通观念。这些新事物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其他观点也可:科学理论的研究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条件;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研究(理论)推动了科技发明;科技发明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美德在第二次工业事命中居于领先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全球化进程;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环境污染。
第8页,共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