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施工组织管理措施
环境保护要素评价表
控制项
5.1.1 现场施工标牌应包括环境保护内容。
5.1.2施工现场应在醒目位置设环境保护标识。
5.1.4现场食堂应有卫生许可证,炊事员应持有效健康证明。
一般项
5.2.1资源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处及污物排放应采取隔离措施。 5.2.2人员健康应符合下列规定:
4 从事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气味和强光、强噪音施工的人员应佩戴与其相应的防护器具。 7 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应定期消毒。
5.2.3扬尘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现场应建立洒水清扫制度,配备洒水设备,并应有专人负责。
2 对裸露地面、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抑尘措施。
3 运送土方、渣土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应采取封闭或遮盖措施。
4 现场进出口应设冲洗池和吸湿垫,应保持进出现场车辆清洁。
6 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应采取遮挡、抑尘等措施。
8 高空垃圾清运应采用封闭式管道或垂直运输机械完成。
9 现场使用散装水泥、预拌砂浆应有密闭防尘措施。
5.2.5建筑垃圾处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垃圾应分类收集、集中堆放。
4 垃圾桶应分为可回收利用与不可回收利用两类,应定期清运。
5.2.6污水排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现场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周边应设排水沟。
5.2.9施工现场应设置连续、密闭能有效隔绝各类污染的围挡。
优选项
5.3.1施工作业面应设置隔音设施。
5.3.2现场应设置可移动环保厕所,并应定期清运、消毒。
5.3.3现场应设噪声监测点,并应实施动态监测。
5.3.4现场应有医务室,人员健康应急预案应完善。 5.3.6现场应采用喷雾设备降尘。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要素评价表
控制项
6.1.2应有健全的机械保养、限额领料、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等制度。
6.2.1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2 临建设施应采用可拆迁、可回收材料。
3 应利用粉煤灰、矿渣、外加剂等新材料降低混凝土和砂浆中的水泥用量;粉煤灰、矿渣、外加剂等新材料掺量应按供货单位推荐掺量、使用要求、施工条件、原材料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
6.2.2材料节约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应采用工具式模板和新型模板材料,如铝合金、塑料、玻璃钢和其他可再生材质的大模板和钢框镶边模板。
4 应优化线材下料方案。
5 面材、块材鑲贴,应做到预先总体排版。
6 应因地制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7 应提高模板、脚手架体系的周转率。
6.2.3资源再生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余料应合理使用。
2 板材、块材等下脚料和撒落混凝土及砂浆应科学利用。 3 临建设施应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市政设施和周边道路。
4 现场办公用纸应分类摆放,纸张应两面使用,废纸应回收。
优选项
6.3.1应编制材料计划,应合理使用材料。
材料进场计划
6.3.3主体结构施工应选择自动提升、顶升模架或工作平台。 6.3.7现场临建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应定型化、工具化、标准化。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要素评价表
控制项
7.1.1签订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应将节水指标纳入合同条款。 7.1.2应有计量考核记录。
一般项
7.2.1节约用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用水定额。 2 施工现场供、排水系统应合理适用。
3 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应采用节水器具,节水器具配置率应达到100%。
4 施工现场的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应分别计量。
5 施工中应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6 混凝土养护和砂浆搅拌用水应合理,应有节水措施。
7 管网和用水器具不应有渗漏。
节能与能源利用要素评价表
控制项
8.1.1对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办公和主要耗能施工设备应设有节能的控制措施。
远程能耗监测系统
8.1.2对主要耗能施工设备应定期进行耗能计量核算。
能耗记录
8.1.3国家、行业、地方政府明令淘汰的施工设备、机具和产品不应使用。
一般项
8.2.1临时用电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节能型设施。
2 临时用电应设置合理,管理制度应齐全并应落实到位。
3 现场照明设计应符合现行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的规定。 8.2.2机械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3 应定期监控重点耗能设备的能源利用情况,并有记录。
4 应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并应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
8.2.3临时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临时设施应结合日照和风向等自然条件,合理采用自然采光、通风和外窗遮阳设施。 2 临时施工用房应使用热工性能达标的复合墙体和屋面板,顶棚宜采用吊顶。
优选项
8.3.1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应合理利用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
8.3.2临时用电设备应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8.3.3使用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应符合国家、行业有关节能、高效、环保的规定。 8.3.4办公、生活和施工现场,采用节能照明灯具的数量应大于80%。
8.3.5办公、生活和施工现场用电应分别计量。
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要素评价表
控制项
9.1.1施工场地布置应合理并应实施动态管理。
9.1.2施工临时用地应有审批用地手续。
9.1.3施工单位应充分了解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人文景观保护要求、工程地质情况及基础设施管线分布情况,制订相应保护措施,并应报请相关方核准。
一般项
9.2.1节约用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总平面布置应紧凑,并应尽量减少占地。
2 应在经批准的临时用地范围内组织施工。 3 应根据现场条件,合理设计场内交通道路。
4 施工现场临时道路布置应与原有及永久道路兼顾考虑,并应充分利用拟建道路为施工服务。
临时环氧树脂路面
5 应采用商品混凝土。
9.2.2保护用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2 应充分利用山地、荒地作为取、弃土场的用地。 3 施工后应恢复植被。
4 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并应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保护用地。
土方优化技术
5 在生态脆弱的地区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地貌复原。
优选项
9.3.1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结构可靠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多层水泥活动板房等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结构。
多层活动板房
9.3.2对施工中发现的地下文物资源,应进行有效保护,处理措施恰当。 9.3.3地下水位控制应对相邻地表和建筑物无有害影响。 9.3.4钢筋加工应配送化,构件制作应工厂化。
9.3.5施工总平面布置应能充分利用和保护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等,职工宿舍
应满足2m2/人的使用面积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