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共14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是葡萄糖 B.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是脂肪 C. 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核酸
D. 生物体内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是蛋白质
2. 若连续的细胞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则细胞内 A.处于期时会大量利用T与U
B.DNA复制和转录过程的每个起点都多次起始 C.染色体的数目与DNA分子的数目始终保持相同 D.严格的机制保证了细胞周期的有序运行
3.Fabry病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缺陷病,由编码α-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突变所致。下图是该病的某个家系遗传系谱,通过基因测序已知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男性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
B.Ⅲ2一定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
C.该病可通过测定α-半乳糖苷酶A的活性进行初步诊断
D.可利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产前诊断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此病
4.为了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遗传性矮生植物的作用效应,某课题组选取了甲、乙、丙、丁、戊五种矮生豌豆突变体(它们的生长速率依次递增)。实验中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分别喷施到五种突变体幼苗上,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可知
1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生长速率的突变体
B.对照组的结果表明该组的矮生豌豆幼苗均不生长 C.体外喷施生长素溶液能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 D.生长速率越慢的品种,赤霉素的作用效应越显著
5.淀粉酶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获得,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可释放淀粉酶分解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为了提高酶的产量,研究人员欲利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能产生较多淀粉酶的菌株。下列实验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A.将生产菌株分为两组,实验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 B.制备含水、淀粉、氮源和无机盐等成分的固体培养基,并进行灭菌处理
C.把实验组的菌株接种于多个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同时接种对照组,相同条件下培养 D.观察两组菌株的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选出有透明圈的菌株即为所需菌株
29.(18分)扁担塘是位于长江中游的一个湖泊,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
(1)传统渔业只重视水草→草食性鱼这一条食物链。实践中发现,放养的草食性鱼高强度的摄食使水草量急剧下降,最终会导致草型湖泊变为藻型湖泊,这个过程属于群落的 。为了使渔业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应增加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 ,调整食物链(网)结构,调整后的结构如下图。
此食物网中虾类和底栖动物的关系是 。对于该湖泊的鱼类和河蟹产量来说,水草和 极为重要。
(2)科研人员针对底栖动物中的优势种铜锈环棱螺的能量收支进行了相应研究,结果如下表。 -2-1能量KJ·m·a 摄入食物中 用于生长发育呼吸作用 粪便中的能量 动物名称 铜锈环棱螺
2
所含的能量 516 繁殖的能量 15 散失的能量 231 270 铜锈环棱螺的能量来源是食物中的 能,它同化的能量为 KJ·m·a。 (3)铜锈环棱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中包含了机体在摄食、消化、吸收等过程中引起的热能散失。科研人员在测定这部分能量时,首先将实验螺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48h的饥饿处理,然后取相同的 (填“白色瓶”或“棕色瓶”)分别标号,进行如下处理,密闭后置于光下。(“+”代表放入,“-”表示不放入) 实验处理 组别 ①预处理的湖水 ②经48h饥饿的铜锈环棱螺5只 ③水生植物(食物) A + + + B + + - -2-1
为了排除水生植物对水中溶解氧的影响,需另设置一组对照,对照组的处理应包括 (选填表中实验处理的标号)。实验3h后待A瓶中的螺饱食后再测定各瓶溶氧量,可得铜锈环棱螺在饱食和饥饿状态下的代谢率。然后科研人员除去A瓶中的水生植物,给A、B瓶更换
预处理湖水,每隔3h测定一次溶氧量并计算代谢率,直到A、B两瓶铜锈环棱螺的代谢率 时终止。通过计算得出机体在摄食、消化、吸收等过程中所散失的能量值。
30.(22分)烟草是一种种植历史悠久的作物,可以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育种。 (1)现有甲、乙两种烟草(2n=24),二者远缘杂交不亲和。研究人员用甲、乙植株进行了体细胞杂交,将叶肉细胞去除细胞壁制成 ,在促融剂 的诱导下,融合成为杂种细胞并最终培养成杂种植株。在杂种植株中发现有一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7条的丙植株,将丙与甲植株进行杂交,F1中一些植株(丁)体细胞含有35条染色体,其中有
22条染色体在减数时能联会,其余不能联会,由此推测丙植株所缺失的染色体属于 (填“甲”或“乙”)植株。如果所缺失的那条染色体属于另一植株,那么丁植株在减数时应有 条染色体能联会,其余 条染色体不能联会。
(2)甘蔗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直接反映了甘蔗体内蔗糖合成的能力。研究人员将未突变和已突变的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分别转入烟草中,测定比较了所得SPS的活性,为作物的改良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①甘蔗中控制SPS合成的基因简称SPS3L,研究人员利用特定的试剂和技术手段将SPS3L基因相关位点的碱基TCA突变成CGA,从而使SPS的第153位丝氨酸变为丙氨酸,而其他氨基酸均无改变,此种突变基因称为SPS3L-A型。由此推测在人工的处理下,SPS3L基因中的碱基可发生 (填“定向”或“不定向”)改变。另两种突变型(SPS3L-T型、SPS3L-G型)也用此方法获得。
②将目的基因与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的Ti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烟草细胞,利用 技术进行培养。培养基中除含有必要营养物质、植物激素和琼脂外,还必须加入 进行筛选。若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烟草细胞,可采用 技术或PCR技术进行检测。
③取上述已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新鲜烟草,分别测定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3
四种转基因烟草中,导入 的是对照组, 型的烟草叶片可溶性糖的含量与之相比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推测在153位的丝氨酸虽然被替代,但SPS的活性 。由测定结果可以看出 型SPS活性最高,最适合用来改良作物。
31.( 10分 )科研人员对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进行了相关研究。 (1)将红细胞置于 中,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内容物,这时的红细胞仍然保持原本的基本形状和大小,这种结构称为红细胞影。科研人员为研究红细胞膜上相关蛋白质的功能,用不同的试剂分别处理红细胞影。结果如下:(“+ ”表示有,“-”表示无) 膜蛋白名称 实验处理 试剂甲处理后 试剂乙处理后 血影蛋白 - + 锚 蛋白 + + 带3 蛋白 + - 带4.1蛋白 + + 肌动蛋白 - + 血型 糖蛋白 + - 处理后红细胞影的形状 变得不规则 还能保持 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测,对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的膜蛋白主要是 。 ++(2)下图是红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的结构示意图。
由图可以看出,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膜上Na+、K+-ATP酶的主要功能是把红细胞 呼吸产生的ATP水解, 通过 方式排出
Na+吸收K+,从而维持红细胞内高K+低Na+的离子浓度梯度,由此可知Na+、K+-ATP酶具 的作用。
生物参:
1. C 2.D 3.B 4.D 5.D
29.(18分)
4
(1)演替 多样性 捕食和竞争 底栖动物 (2)化学 246
(3) 棕色瓶 ①③ 几乎相等 30.(22分)
(1)原生质体 聚乙二醇 甲 24 11
(2)①定向 ②植物组织培养 潮霉素 DNA分子杂交 ③SPS3L SPS3L-G 没有改变 SPS3L-T 31.(10分)
(1)清水(低渗溶液) 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
(2)磷脂双分子层
无氧 主动运输载体和酶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