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致富,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我市发展和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安排,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对涉农龙头企业人才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龙头企业行业人才的基本现状
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3家,涉及畜牧养殖、水产养殖、茶叶生产,其它农产品生产、加工等内容,年产值约9亿元。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各类人才总数约1100余人,主要分为经营管理型、专业技能型、市场营销型和一般劳务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人才总量不足,技能型人才匮乏。农村青年人才留不住,大部分到沿海等发达地区务工,高校毕业的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很少有人自愿到农村工作,导致农业龙头企业人才不足。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受过系统的农业专业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的不足1%,农业产业技能人才缺较为短缺。
(二)现有人才素质不高。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比例严重偏低。从学历上看,仅有少数本科以上文化人员,约占总人才数的2%,大专文化程度约占比10%,高中及以下占比88%;年龄结构上,40岁以下的偏少2450人,占35%,40岁以上4550人,占65%;从行业分布上看,种植、养殖占农村实用人才80%以上,具有较高素质的实用人才缺乏,对于市场经济日益需求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物流等方面涉及较少,严重制约了自身
1
的发展。
(三)农业企业人才发展资金不足。农村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扶助有限,许多有理想、有技术、有文化的农业人才,往往因缺少创业资金而不能依靠专业特长发家致富,从而使一部分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想率先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工作对策建议
(一)加强本土人才培育。加强实用型、本土化人才培育力度,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农业企业协会、涉农企业等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强化政策解读、市场识别、生产技能、产品商品化等方面培训,让更多农业职业经理人、名家名匠、返乡创新创业者成长为现代农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其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愿留守。
(二)发挥乡情感召力。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感召和凝聚各方人才回乡、邀请其参与乡村建设行动,增强其对农村事务的参与度和认同感,激发其回馈现代农业发展的热情。引导能人贤人以领办、创办、承包、租赁等多种经管方式参与到农业发展产业链,实现共赢多贏。
(三)优化农业人才服务环境。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建设,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夯实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硬件基础。大力培养各类能工巧匠、专业性技术性人才。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强化政策扶持,从政策奖补和信贷服务等方面进一步畅通绿色通道,激发创业活力。着力构建“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创业服务”全环节人性化的人才服务链,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