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 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正确客观评价人物。
3.引导学生从古代的传统文学中汲取“立人”的精华。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古代的传统文学中汲取“立人”的精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一个古代少年的故事:甘罗拜相。然后请学生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古代少年故事,并用一句话说出从中受到的启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1. 给5个词语,请同学解释词义: 不期而遇 舍近求远 视同儿戏 引吭高歌 瞻前顾后
读读课文,课文中哪些词句与上述成语相关联?
(学法指导——用现代文的“已知”来解决文言文的“未知”。) 2. 出示无句读的课文,请同学试着读一读。 (极具挑战性,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 三、诵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课文大意。
2.指明学生朗读。并请学生揣摩哪些词句要读得特别响亮?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 4. 再读课文,要求:
(1)找两个难懂的词,或质疑,或考考同伴。 (2)找两个字形不同而词义相同的字。 (3)找两个字形相同而词义有别的字。 (4)找两个表示“敬称”、“谦称”的词语。 (任务明确,学生能胜任。)
5. 再回到期、舍、戏、引、顾五个字,串起故事情节。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下列关键词句,从而把握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翻译文言句子: ①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还不见朋友来。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 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四、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再读文中描写元方的语句,说说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思考后,班上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 :明白事理 落落大方 不卑不亢 聪明 2. 故事中有三个人,请对其中你感兴趣的一个人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述说理由。
3. 元方是大部分同学喜欢的人物,那么,课题能不能改为《元方答客问》呢?
由此教师介绍:《世说新语》分为三十六类。如果是突出元方的天资聪颖,当收入“夙慧”门;但是本文收在“方正”门第一篇。 文中三人皆率性而为,由着自己的性情做真人。这是晋人的价值取向。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 “晋人的美学是„人物的品藻‟。”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说: “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五、情感体验:现代社会中我们如何诚信立身?
1.教师营造氛围,学生畅言。
2.教师小结:墨子说:“言不信者,行不果。”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带诚信前行,做一个高尚坦荡之人。 六、布置作业
背诵《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陈太丘:机智聪明 明事理 讲诚信 友 人:不懂礼仪 不讲诚信 知错就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