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8-06-25T15:24:33.61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上第5期 作者: 于慧金,张秀功 唐小倩 张玉梅 郭辉[导读]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可促进膀胱功能早日恢复,具非常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730000
[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2例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n=41),观察组则给予综合康复护理(观察组,n=41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有效率及无需导尿的人数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可促进膀胱功能早日恢复,具非常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综合康复护理;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
脊髓损伤后会出现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受损,会影响其日常生活,因此需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促使膀胱功能恢复。本次研究选取相关病例,就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现回顾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2例,随机分组,观察组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24-73岁,平均(46.42±2.36)岁。对照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29-78岁,平均(49.15±3.7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自然信息具可比性(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相关诊断标准;②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神经源性膀胱;③对本实验内容、目的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肾功能异常;②双肾及输卵管结石;③泌尿系统结构解剖异常。 1.3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在病情稳定后给予间歇导尿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具体步骤如下。 1.3.1间歇导尿术
选择合适的一次性无菌无气囊导尿管,导尿时护理人员应将引流管调整到低于患者趾骨联合水平的位置,当引流管中的尿液稀薄呈点滴状态时缓慢拔出导尿管,同时为了使膀胱排空,可以轻压膀胱区域。根据患者每日的尿量残余确定间导次数。残余尿量>200ml时,每日进行4次导尿,残余尿量>150-200ml时,每日进行3次导尿,残余尿量>80-100ml时,每日进行1次导尿,当残余尿量<80ml的,可暂停导尿。
1.3.2 心理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创伤,再加上住院期间陌生的环境,会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所以护理人员要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对于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家属多关心患者,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1.3.3膀胱功能训练
及早进行膀胱训练可以使患者早日恢复自主排尿,训练包括行为训练、盆底肌训练及生物反馈训练等。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时提醒患者排尿即为行为训练;盆底肌训练是指导患者在吸气时收缩肛门肌肉,呼气时放松肛门肌肉,呼吸时间为10s,每次收放15次,每天做3次。生物反馈训练是指用膀胱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无锡华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Huana600LY2),实施膀胱神经和肌肉电刺激治疗,将极片贴在膀胱区和骶区,进行有效的神经刺激治疗,诱导患者自主排尿,每次30min,每天一次,20天为一个疗程,休息8天左右进入下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显效:患者可自主排尿,无需导尿;有效:残余尿量、白细胞计数减少,需进行1-3次导尿;无效:残余尿量、白细胞计数无变化,需导尿4次以上。(2)对比两组患者导尿次数变化。 1.5统计学分析
涉及数据均输入spss13.0,组间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x2检验,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为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脊髓损伤是一种创伤性疾病,多见于意外事故,部分脊髓损伤的患者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或外周神经系统受损,导致无法控制膀胱出现排尿功能障碍,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会发生如尿路感染、肾积水、尿路结石等一系列的泌尿系统病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要帮助患者进行治疗,还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康复护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护理,可以促进医护关系,提高依从性;及时调整间歇导尿次数,对患者的膀胱进行训练,可以诱使患者自主排尿,对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人员要多包容患者的情绪,训练时以患者不疲劳为宜,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最终目的是让患者恢复生活质量,更好地融入家庭及社会。参考文献[1]庞灵,郭惠玲,刘花.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综合康复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16,31(8):94-95. [2]黄晓玲,吴晓萍,徐霞.综合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1):238-238. [3]龙良春.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康复护理[J].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15,38 (2):199-201. [4]董杏娟.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0):2845-2846. [5]吴文娜,欧志梅,邱桂花.膀胱管理方案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4):150-1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