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口组对前用自制清管器清除防腐管内杂物。用磨光机清除铁锈、毛刺等,钝边、坡口及盖面焊压边部分打磨露出金属光泽。
管口组对的错边量,均匀分布在整个圆周上。根焊道焊接后,禁止校正管子接口的错边量。严禁采用直接锤击或加热的方法强行组对管口。管道对接偏差不大于3°,不允许打坡口借转。
组对使用外对口器,在根焊完成50%以上方可拆卸,所完成的根焊分为多段,且均匀分布,组对吊装设备在根焊完成后方可撤离。
层施焊时,不能在施焊层以外的坡口上引弧,更不允许在坡口以外的管壁引弧。接地线与管子结合牢固,具体型式如下:
焊接采用氩弧焊打底,焊丝采用R49-1(GBT/T8110-2008)手工焊填充、盖面,使用E4303,J422焊条。返修焊接部位,可采用手工电弧焊方式来进行。
施焊时不能在坡口以外的管壁上引弧;对于环氧粉末防腐管,焊前在防腐层两端缠绕一周宽度为800mm的保护层,以防焊接飞溅灼伤。
道的起弧或收弧处相互错开30mm以上。焊接起弧在坡口内进行,焊接前每个引弧点和接头必须修磨。在前一焊层全部完成后,开始下一焊层的焊接。
根焊完成后,用角向磨光机修磨、清理根焊外表面熔渣、飞溅物、缺陷及焊缝凸高。修磨不得损坏管外表面的坡口形状。在“焊接工艺规程”范围内,热焊道的焊接遵照薄层快速的原则。
进行返修工作的焊工应取得返修焊接资格;焊口返修前,修补表面上的涂料、铁锈等杂物清理干净,将缺陷彻底清除,并修磨出便于焊接的坡口形状,坡口及其周围25mm处应露出金属光泽;每处返修焊缝的长度应大于50mm;当存在下列任一情况时割除整个焊口重焊:同一部位的修补及返修累计次数超过一次;需返修的焊缝总长度超过焊口周长的30%;根焊道的返修焊缝总长度超过焊口周长的20%;裂纹长度超过焊缝长度的8%;割掉重焊的焊口执行连头焊接工艺。
焊口标记用记号笔书写,也可用其它暴晒不退色的油漆书写。 焊口无损检测
焊口进行100%射线照相检测,连头处采用100%射线照相检测和100%超声波
检测,验收标准执行《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SY/T4109-2005)标准,Ⅱ级为合格标准。
焊口防腐
采用喷砂除锈方法对管口露铁表面进行除锈,并达到Sa2.5的除锈等级。喷砂除锈用砂为标准粒径的石英砂,潮湿的石英砂需经过炒制或晾晒处理。按要求将管口两侧防腐涂层200mm范围内的油污、泥土及其它污物清理干净。
喷砂除锈时,喷枪与管道轴线基本垂直,喷枪匀速沿管道轴线往复移动。包覆收缩套前,用环行加热器对防腐管预留头部分进行烘烤加热,加热温度符合产品说明书的有关规定。
收缩带加热采用专用液化气烤把,使用前调好火焰长度和温度,以火焰不冒黑烟为宜。
按生产厂家使用说明对管子表面预热温度进行检测,用远红外测温仪测量管顶、管侧、管底四点温度,若达不到要求的温度,进行二次加热。加热时由两人同时对称进行,加热要均匀,温度达到要求后进行热缩套的安装。
热收缩套与两边防腐层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热收缩带缠绕、烘烤应紧密、抚平、不留空隙。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控制预热温度,补口后热收缩套应平整,无皱折、无气泡、无烧焦炭化等现象;热收缩带周向应有胶粘剂均匀溢出。
补口质量应检验外观、漏点及粘接力,检漏电压为15KV,检测速度为200-300mm/s,补口材料、施工与质量检验执行SY/T 0413-2002《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技术标准》。
安装收缩套时,先将套内外防晒、防沙保护层拽掉,调整收缩套两端搭接长度,使其均匀搭接,然后安装固定片。
加热时,先进行轴向接缝及固定片加热,火焰轴向摆动,并挤出空气。然后由两人对称从中间沿环向快速摆动火焰,逐渐向端部移动。加热收缩过程中,用滚轮不断排挤套内空气,直至排挤干净为止,以免产生气泡,所有接缝处都有粘胶均匀溢出。
加热火焰不能对准一点长时间喷烤,以免烧坏聚乙烯基层,发生碳化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