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Anhui 2007 Dec;42(6) ·705· 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的免疫分型 宣柳 ,沈佐君‘,李筱青 主题词 白血病;免疫表型分型;流式细胞术 中图分类号R 733.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492(2007)06—0705—02 双表型急性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 a,BAL)指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中髓系 和淋巴系均受累的一个亚型。常分为双表型、双系 列、双克隆型,其中双表型、双系列较为常见。双表 型指同一白血病细胞群同时表达髓系和淋巴系标 记,双系列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胞亚群,分别 表达淋系和髓系标记。多数学者认为无必要区分双 表型和双系列型,统称为双表型细胞即可。由于 BAL发病率低,国内尚缺乏系统研究BAL的报道, 笔者对26例BAL患者,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了全 面的免疫分型,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2002年2月~2006年8月,安徽 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AL 448例,各例均于治 疗前抽取骨髓进行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学和 细胞遗传学检测。448例AL经MIC分型,最终确 诊BAL者26例(占AL 5.8%),男l8例,女8例,年 龄l6~49岁,中位年龄23岁。 1.2临床资料26例均有发热,齿龈出血、鼻出血 l3例,肝、脾、浅表淋巴结肿大l7例,骨痛7例,头 痛呕吐5例。骨髓瑞氏染色见形态明显不一致的两 类白血病细胞、诊断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11例, 急性髓系白血病9例(M1 2例、M2a 5例、M5 2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血红蛋白>100 g/L 4 例,60~100 g/L 12例,<60 g/L 10例;WBC(4.0~ 10.0)×10 /L 4例,>1.0×10 /L l8例,<4.0× 10 /L 4例;外周血找见幼稚细胞16例;血小板≤ 1.0×10“/L l4例;D1C筛选指标阳性7例。 1.3试剂和材料溶血剂(Optilyse C)、改变细胞 2007—10—26接收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l临床检验中心,合肥 230001 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所,合肥230061 作者简介:宣柳,男,硕士,助理研究员; 沈佐君,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责任作者,E-mail: zuojunshen@163.corn 膜渗透性试剂盒(Intra Prep Permeabilization Rea— gent)及全部单抗均购自美国Beckman—CoULter公 司。所用抗体中髓系CD13、CD33、MPO;B细胞系 CD10、CD19、CD20、cyCD22;T细胞系CD7、cyCD3、 CD4、CD8。无系列特异性抗体为CD34。流式细胞 仪器型号为Coulter Epics XI—Mcl,激发光为488 nm 氩离子,FITC滤光片525 nm,PE滤光片575 nm。 1.4方法每管中加入荧光标记抗体和EDTA抗 凝的骨髓(含l0 个有核细胞),个别患者外周血幼 稚细胞>30%时采用外周血。室温,避光孵育 15min加溶血素5000,L,室温避光孵育10 min,离 心,PBS洗涤。胞浆抗原MPO、CyCD3、CyCD22的检 测需再加破膜剂,室温下10 min,离心,PBS洗涤,加 相应的荧光标记抗体,室温下孵育30 min,PBS洗 涤,所有样本最终加入500 l PBS重悬,上流式细 胞仪检测。检测前常规进行光2流路质控检测及双 色荧光补偿,设定被测细胞群(即用CD45 dim设 门)每次计数l0 个细胞以上。 1.5免疫分型判断标准 双表型急性白血病诊断 按照EGIL标准…,本组采用积分制,具体积分标准 见文献[2]。双标记时,同一细胞上的异系列抗体 >10%,MPO>3%,其他系列单个抗体>30%开始 按积分标准计分。双表型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系列 >2分 。 1.6统计学处理结果采用百分率表示,各组间差 异比较用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 2结果 2.1抗原表达26例BAL中以B淋巴细胞和髓 系混合表达最多(约占65.3%),其次T、B、髓细胞 系共表达(23.1%),T淋巴细胞和髓系为11.6%。 免疫分型结果见表1。 2.2 CD34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本组中20例有 完整临床资料。CD34 15例,其中1例完全缓解, 缓解率为1/15,CD34 5例,其中完全缓解4例(4/ 5)。其中完全缓解指临床无白血病浸润所致症状 和体征,骨髓中原始细胞<5%,红细胞及巨核细胞 系正常,且血红蛋白100 g/L(男性)或>190 g/L(女 性及儿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 /L,血小 板≥100×10 /L。外周血中未发现白血病细胞。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06·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Anhui 2007 Dec;42(6) 顽固性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 朱永军 ,邱建新 ,汪银凤 ,刘业海 ,方主题词科学 平 中耳炎,伴渗出液/药物疗法;中耳炎,伴渗出液/外 R 764.210.5;R 764.210.53 起小儿听力下降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对于该病手 术治疗的方式,文献报道¨ 不一致。为探讨有效 的手术治疗方式,我们将2000年1月~2007年1月 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保守治疗无效、病程超 过3个月、鼓室导抗图为B型或C型的儿童分泌性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492(2007)06—0706—03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 特征的非化脓性中耳炎性疾病,小儿发病率高,是引 2007—07—20接收 中耳炎73例,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腺样体切除联合 鼓膜置管术+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单纯腺样体切 除术,术后辅以药物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现 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合肥 23oo22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耳鼻喉一头颈外科,合肥 230ool 作者简介:朱永军,男。硕士研究生; 邱建新,男,教授,主任医师,责任作者,E—mail:QiuJianxin @hotmaiI_120111 1.1病例资料经临床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经保 守治疗,麻黄素滴鼻、抗生素、强的松、咽鼓管吹张按 摩等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复发,病程超过3个月,声阻 裹1混合型急性白血病抗原表达情况[%(例)] CD34 患者预后与CD34一患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 性(P<0.05)。 3讨论 多系列抗原阳性存在情况。同时我们发现CD34是 预后相关的一项指标。且与治疗结果呈负相关。 Kellick et al[5 发现高表达CD34患者,均出现染色 我们发现B和髓系白血病常伴CD7、CD4阳 性,T和髓系白血病常伴CD10、CD19阳性,但异系 体核型异常,同时过度表达P糖蛋白。提示对BAL 对常规化疗不敏感,也提示CD34为预后不良的指 标。 列抗原积分总和<2分。进一步具体分析抗原表达 情况,胞浆内MPO、CyCD3、CyCD22在免疫分型中 具有重要的作用。现认为淋巴中CyCD3、CyCD22 先于膜表达,且特异性强,至今尚未发现系列细胞的 交叉反应,对于鉴别早期T、B淋巴细胞白血病有重 要意义。 本组BAL中B系、髓系共表达约占68.3%,与 文献69.5%结果基本一致,在3种BAL中,CD34阳 性率均很高,(T、B、髓系为83.5%,B、髓系为 76.6%,T、髓系为66.6%),且CD34的表达与BAL 免疫分型无相关性,这与Legrand et al_4 报道结果相 致。提示BAL是起源较早的原始阶段的造血干 细胞,恶性干细胞生长,和分化异常使白血病细胞具 有多系列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从而在免疫学上呈现 一参考文献 [1]Bene M C,Castoldi G,Knapp W,et a1.Proposals for the immuno— logical classiifcation of acute leukemia【J].Leukemia,1995,9 (1O):1783—6. [2]张之南,沈娣.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2版.北京:科 学出版社,1998:188—208. [3] 翟志敏,何晓东,戴海明,等.1l2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 [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2,ll(12):633—5. 【4]Legrand O,Perrot J Y,Simonin G,et a1.Adult 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aIl entity with pOOl"prognosis which is related to un— favourable cytogenetics and P-glycoprotein overexpression[J]. Haematol,1998,100(4):147—51. [5]KiUick S,Matutes E,Powles R,et a1.Outcome of biphenotypic a— cute leukemia[J].Haematologic,1999,84(3):699—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