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闾的结构是:阖(半包围结构)闾(半包围结构)。
阖闾的结构是:阖(半包围结构)闾(半包围结构)。 拼音是:hé lǘ。 繁体是:闔閭。 注音是:ㄏㄜˊㄌㄩˊ。 简体是:阖闾。
关于阖闾的词语
纵横捭阖 汪洋辟阖 纵横开阖 阖门却扫 捭阖纵横 阖第光临 阖门百口 风云开阖
关于阖闾的造句
1、阊门,始建于春秋时期,是阖闾大城的八门之一,以神话传说天门中的阊阖而得名。
2、吴王阖闾纵兵追击,追至楚国都城郢都,与楚军交战五次,五战都把楚军打败。
3、胜玉公主死后,阖闾伤心至极,倾其所有为胜玉陪葬,有金鼎玉杯、银樽珠宝等等。
4、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5、他们是无法和解的一对夙仇,不消灭他,阖闾寝不安枕,不消灭阖闾,他将连枕头也不可得。
关于阖闾的诗词
《阖闾城北有卖花翁,讨春之士往往造焉,因招袭美》 《经阖闾城》 《虎丘咏·芙蓉近倚阖闾城》
阖闾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
阖闾吴王阖闾(约前537年—前496年),一作阖庐,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左传》、《世本》作吴王余眛之子),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军事统帅。吴王阖闾元年(前514年)到吴王阖闾十九年(前496年)在位。综合释义:即阖庐。春秋末吴的国君,名光。公元前514-前496年在位。他用专诸刺杀吴王僚而自立。曾伐楚入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后在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为越王勾践所败,重伤而死。见《史记·吴太伯世家》。《文选·左思<吴都赋>》:“阐闔閭之所营,采夫差之遗法。”李周翰注:“闔閭、夫差,皆吴王也。”阖闾城的省称。汉语大词典:(1).即阖庐。春秋末吴的国君,名光。公元前514-前496年在位。他用专诸刺杀吴王僚而自立。曾伐楚入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后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为越王勾践所败,重伤而死。见《史记·吴太伯世家》。《文选·左思〈吴都赋〉》:“阐阖闾之所营,采夫差之遗法。”李周翰注:“阖闾、夫差,皆吴王也。”(2).阖闾城的省称。国语辞典:居室、住宅。也作「阖庐」。阖闾[hélǘ]⒈居室、住宅。也作「阖庐」。⒉人名。春秋吴王,名光。生卒年不详。周敬王六年,派使专诸刺王僚而自立,后用楚亡臣伍子胥的建议,大败楚国。更东征卑庐,西伐巴、蜀,威震中国。后与越王句践战于檇李,伤重而死。在位十九年。辞典修订版:居室、住宅。也作「阖庐」。人名。春秋吴王,名光。生卒年不详。周敬王六年,派使专诸刺王僚而自立,后用楚亡臣伍子胥的建议,大败楚国。更东征卑庐,西伐巴、蜀,威震中国。后与越王句践战于檇李,伤重而死。在位十九年。也称为「阖庐」。其他释义:1.即阖庐。春秋末吴的国君,名光。公元前514-前496年在位。他用专诸刺杀吴王僚而自立。曾伐楚入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后在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为越王勾践所败,重伤而死。见《史记.吴太伯世家》。2.阖闾城的省称。
二、词语解释
人名。春秋吴王,名光。生卒年不详。周敬王六年,派使专诸刺王僚而自立,后用楚亡臣伍子胥的建议,大败楚国。更东征卑庐,西伐巴、蜀,威震中国。后与越王句践战于檇李,伤重而死。在位十九年。也称为「阖庐」。阖闾[hélǘ]⒈即阖庐。春秋末吴的国君,名光。公元前514-前496年在位。他用专诸刺杀吴王僚而自立。曾伐楚入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后在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为越王勾践所败,重伤而死。见《史记·吴太伯世家》。⒉阖闾城的省称。
三、引证解释
⒈即阖庐。春秋末吴的国君,名光。公元前514-前496年在位。他用专诸刺杀吴王僚而自立。曾伐楚入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后在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为越王勾践所败,重伤而死。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引《文选·左思<吴都赋>》:“阐闔閭之所营,采夫差之遗法。”李周翰注:“闔閭、夫差,皆吴王也。”⒉阖闾城的省称。
关于阖闾的成语
充闾之庆 汪洋辟阖 捭阖纵横 纵横捭阖 闾阎扑地 犁庭扫闾 闾阎安堵 阖门百口 纵横开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