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方法”。问题意识本是一个哲学命题,是指人们对客观存在的矛盾的敏锐感知和认识,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自觉。马克思指出,“世界史本身,除了通过提出新的问题来解答和处理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强调“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抓住问题就能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中发展进步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问题意识是一种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强调,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领导干部只有脑子里经常想着、带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全面正确地认识问题,科学地分析研判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积极精准地解决问题。同时,坚持问题意识,我们才能“防患于未然”。只有做好预防,问题才不会发生。也只有坚持问题意识,我们才能“知不足而后进”。当然,增强问题意识,不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专拣毛病,而是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党负责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敢于担当,善于破解工作难题,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奋力开创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
问题意识是领导干部精神状态的反映。问题意识彰显的是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展示的是积极向上、奋勇向前的工作状态。精神萎靡、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就很难主动去发现问题,即使遇到问题也会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现实生活中,有些党员领导干部缺乏问题意识,缺乏系统性思维,没有前瞻意识,不能在问题变成灾难之前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的危机悲剧和安全事故,都是血淋淋的教训:有的领导干部好大喜功,看不到问题和差距,意识不到潜伏的矛盾和危机,盲目乐观,过高地估计成绩,以致出现问题时一头雾水,搞不清楚状况,更不知从何处下手去解决;有的面对问题时“怕”字当头,谈问题色变,互相推诿,把新问题推成了“老大难”,使小问题淤积成了大问题;有的思想懒惰、浮于表面、限于应付,嘴上喊着问题,本上写着问题,就是不用心思考问题,不愿触及深层次的问题;有的在处理棘手问题时,往往“拆东墙补西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慌不择路”,剜肉补疮,最终不但旧的问题未解决,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以至于陷入一发不可收拾的被动局面。这些从根源上讲,都是党性不强的具体表现。党性强,就能毫不留情地指出自身问题,义无反顾地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